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72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m时,采用加长架,加长架一端与标准附墙架连接,另一端与主体结构固定;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m时,采用在楼层另外安装标准节,标准节一侧与标准附墙架或标准附墙架及加长架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管及主体结构连接;标准节底部装设双导轨底盘,并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加长架在工厂进行预制,其包括附墙板、连接板、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连接板设于附墙板与第一槽钢之间;第四槽钢侧面设有四个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其减少了施工电梯数量,同时避免了材料在施工升降机上二次倒运,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异形结构,尤其是外形内收、外扩结构在进行二次结构及精装修施工时,由于施工升降机在某些楼层附墙距离大于标准附墙架最大附墙距离,造成往往选择在楼板预留洞口或逐层安装施工升降机,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后补洞口,影响施工进度或因电梯数量增加而增加成本的难题。针对此情况,本申请采用施工电梯超长附着减少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其减少了施工电梯数量,同时避免了材料在施工升降机上二次倒运,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m时,采用加长架,所述加长架一端与标准附墙架连接,另一端与主体结构固定;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m时,采用在楼层另外安装标准节,所述标准节一侧与标准附墙架或标准附墙架及加长架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管及主体结构连接;所述标准节底部装设双导轨底盘,并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长架在工厂进行预制,其包括附墙板、连接板、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所述连接板设于附墙板与第一槽钢之间;所述第二槽钢与第四槽钢垂直于第一槽钢设置,且均与第一槽钢连接;所述第三槽钢倾斜装设于第二槽钢与第四槽钢之间,所述第四槽钢侧面设有四个贴板。作为优选,所述加长架与标准附墙架采用两个8级强度M24螺栓连接;所述加长架与主体结构采用四个8级强度M24螺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标准节与双导轨底盘采用4个8级强度M24螺栓进行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标准节及支撑管与加长架均采用φ76mm圆管通过扣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均采用14b槽钢。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为四根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相较于逐层安装施工升降机,减少了施工电梯数量,同时避免了材料在施工升降机上二次倒运,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相较于楼板留洞方式安装施工升降机,采用超长附着施工结构,避免了楼板洞口二次封堵所带来的渗水、开裂等质量隐患,保证施工质量。相较于楼板开洞及逐层安装施工升降机,避免了楼板二次封堵工序及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同时避免了施工升降机部位二次砌体等其他工序留置所造成的工期影响,节约工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为加长架加工示意图(一端与结构连接);图2为为加长架加工示意图(一端与标准节连接);图3为支撑管俯视图;图4为支撑管主视图;图5为加长架与主体结构及标准附墙架连接图;图6为双导轨底盘加工图;图7为附墙架连接总图;图中:1-附墙板,2-连接板,3-第一槽钢,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贴板,8-加长架,9-标准节,10-支撑管,11-主体结构,12-双导轨底盘,13-标准附墙架,14-安装孔,15-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技术的说明,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7所示的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当加长架8长度不大于1m时,如图5采用标准附墙架13+加长架8的形式附着,加长架8与标准附墙架13一端采用2个M24螺栓连接,螺栓强度为8级,另一端采用4个8级强度M24螺栓与结主体结构11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加长架8与主体结构11固定亦可根据现场附着点位置情况及升降机使用说明书中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当加长架8长度大于1m时,根据测量放线定位,在楼层安装两处升降机标准节9,标准节9高度根据标准附墙架13高度确定,标准节9底部安装附图6所示双导轨底盘12,并采用4个8级强度M24螺栓进行固定。标准节9固定完成后一侧安装加长架8及标准附墙架13,选用附图2所示加长架8,标准节9一侧与加长架8采用φ76mm圆管15通过扣件连接;另一侧与四根支撑管10连接,连接方式同与加长架8连接。支撑管10与主体结构11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加长架(8)在工厂进行预制,其包括附墙板1、连接板2、第一槽钢3、第二槽钢4、第三槽钢5、第四槽钢6,所述连接板2设于附墙板1与第一槽钢3之间;所述第二槽钢4与第四槽钢6垂直于第一槽钢3设置,且均与第一槽钢3连接;所述第三槽钢5倾斜装设于第二槽钢4与第四槽钢6之间,所述第四槽钢6侧面设有四个贴板7。所述第一槽钢3、第二槽钢4、第三槽钢5、第四槽钢6均采用14b槽钢。所述支撑管10采用四根φ80无缝钢管,壁厚4.0mm,其一端开有φ26mm的安装孔14。施工操作要点:1)加长架8长度计算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附墙距离及施工升降机标准附墙架13最大距离,计算出所需加长架8长度,根据前述原则,确定超长附着架类型。加长架8长度计算时,为升降机标准节中心点距结构最大距离与标准附墙架13最大长度的差值,在此过程中需确定楼层附墙位置,以保证附墙距离计算准确无误。2)标准附墙架13加工标准附墙架13、标准节9由升降机厂家根据升降机使用说明书及加工图纸工厂加工,并出具出厂合格检验报告,方可进行现场使用。根据计算确定加长架8长度,由厂家绘制加长架8加工图纸,审核无误后进行工厂加工,要求加长架8所用材料材质、型号与标准附墙架13一致,并出具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保证原厂加工。3)支撑管10加工支撑管10选用φ80无缝钢管制作,壁厚4.0mm。支撑管10长度根据计算确定,支撑管10一端制作成带安装孔14型,便于后期与主体结构11固定。4)施工升降机安装根据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及使用说明书完成升降机基础节、底盘、护栏、外笼、吊笼、导轨架、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电缆导向装置、安全限位装置、超载保护器等构配件安装。5)标准附墙架13安装加长架8长度不大于1m时,采用标准附墙架13+加长架8的形式附着,加长架8与标准附墙架13采用2个M24螺栓连接,螺栓强度为8级,另一端采用4个8级强度M24螺栓与主体结构11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加长架8与主体结构11固定亦可根据现场附着点位置情况及升降机使用说明书中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当加长架8长度大于1m时,根据测量放线定位,在楼层安装两处升降机标准节9,标准节9高度根据标准附墙架13高度确定,标准节9底部安装双导轨底盘12,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3)1m时,采用加长架(8),所述加长架(8)一端与标准附墙架(13)连接,另一端与主体结构(11)固定;/n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3)1m时,采用在楼层另外安装标准节(9),所述标准节(9)一侧与标准附墙架(13)或标准附墙架(13)及加长架(8)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管(10)及主体结构(11)连接;/n所述标准节(9)底部装设双导轨底盘(12),并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3)1m时,采用加长架(8),所述加长架(8)一端与标准附墙架(13)连接,另一端与主体结构(11)固定;
当附着距离>最大标准附墙架(13)1m时,采用在楼层另外安装标准节(9),所述标准节(9)一侧与标准附墙架(13)或标准附墙架(13)及加长架(8)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管(10)及主体结构(11)连接;
所述标准节(9)底部装设双导轨底盘(12),并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结构超长电梯附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架(8)在工厂进行预制,其包括附墙板(1)、连接板(2)、第一槽钢(3)、第二槽钢(4)、第三槽钢(5)、第四槽钢(6),所述连接板(2)设于附墙板(1)与第一槽钢(3)之间;所述第二槽钢(4)与第四槽钢(6)垂直于第一槽钢(3)设置,且均与第一槽钢(3)连接;所述第三槽钢(5)倾斜装设于第二槽钢(4)与第四槽钢(6)之间,所述第四槽钢(6)侧面设有四个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发江李鹏时广辉田勇孟锦张可张波陈发蹇洪峰雷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