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将含有浓度为1~1000ppm的具有碳原子数为1~22的烃基的特定结构的化合物(A)的处理液,在从果菜类的发芽到定植于田地的期间内至少施用1次,并将该处理液在定植于田地后至少施用1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西红柿、黄瓜、草莓、甜辣椒和茄子等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实现增收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课题。通常,植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氮、磷、钾这三大要素和微量金属元素等营养成分是混合到基肥或追肥后供应给植物的,但是一般来说,即使提高肥料中的营养成分的浓度,农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的提高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大量的肥料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量过剩,使吸收平衡恶化,导致产生植物的生长停滞等,无法实现预期的增收,或者产生无法提高糖量(Brix.值)和新鲜度(绿色度)等质量等问题。基于这些情况,一直与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以赤霉素和植物激素等为代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被用于调节发芽、生根、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形态形成的反应。另外,已知将使用了低聚糖的叶面散布剂(日本专利特开平9-322647号)和含有糖、无机物、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和微生物的发酵提取物的液状肥料进行叶面散布或者溶液施肥的技术。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昭55-40674号中公开了使用碳原子数为30的醇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98703号中公开了由碳原子数为12~24的一元醇构成的植物活化剂。此外,日本专利特开2002-265305号中公开了由碳原子数为12~24的一元醇等特定的化合物构成的农作物用增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将含有浓度为1~1000ppm的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A)的处理液,在从果菜类的发芽到定植于田地的期间内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作育苗施用),并将该处理液在定植于田地的期间内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作田地施用)。另外,所述的“增收”是指增加作为果菜类的使用目的的部位的收获量。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10~22的烃基,R2表示氢原子、羟基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具体实施方式迄今为止,一直希望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最终增收效果。虽然特开2002-265305号实现了具有增收农作物的效果,但是并未提及与农作物种类相对应的最佳条件。特别是,没有提及西红柿、黄瓜、草莓、甜辣椒和茄子等果菜类的最佳条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使农作物,特别是果菜类的增收效果更优异的栽培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稳定且显著地实现增收效果的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化合物(A)> 在通式(1)中,R1、R2和R3的烃基分别可以是饱和、不饱和烃基的任一种,优选为饱和烃基,而且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的任一种,优选直链或支链烃基、特别优选直链的烃基。另外,烃基的总碳原子数为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优选为偶数。另外,R1、R2和R3的碳原子数的总量优选为50或以下,更优选为12~48,进一步优选为16~44。在通式(1)中,R1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4~22,更优选为14~20,进一步优选为14~18。另外,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总碳原子数为优选为12~48,进一步优选为16~28,特别优选为16~24。进一步地,总碳原子数还优选为12~24。此外,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优选总碳原子数为12~24且具有1个羟基,特别优选总碳原子数为16~22且具有1个羟基。作为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如下物质。(A1)可以列举出CH3(CH2)o-1OH(o是12~24、优选为16~24、进一步优选为16~20的整数)所示的1-烷醇,即,作为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碳原子数为12~24的一元醇。具体地,可以列举出1-十二烷醇、1-十三烷醇、1-十四烷醇、1-十五烷醇、1-十六烷醇、1-十七烷醇、1-十八烷醇、1-十九烷醇、1-二十烷醇、1-二十一烷醇、1-二十二烷醇、1-二十三烷醇、1-二十四烷醇。(A2)可以列举出CH3CH(OH)(CH2)p-3CH3(p是12~24、优选为16~24、更优选为16~20的整数)所示的2-烷醇。具体地,可以列举出2-十二烷醇、2-十三烷醇、2-十四烷醇、2-十五烷醇、2-十六烷醇、2-十七烷醇、2-十八烷醇、2-十九烷醇、2-二十烷醇等。(A3)可以列举出CH2=CH(CH2)q-2OH(q是12~24、优选为16~24、进一步优选为16~20的整数)所示的末端不饱和醇。具体地,可以列举出11-十二烯-1-醇、12-十三烯-1-醇、15-十六烯-1-醇等。(A4)作为其它的不饱和长链醇,可以列举出油醇、反油醇、9,12-十八碳二烯-1-醇(linoleyl alcohol)、亚油基醇(linolenyl alcohol)、桐醇(α或β)、蓖麻醇等。(A5)可以列举出HOCH2CH(OH)(CH2)r-2H(r是12~24、优选为16~24、进一步优选为16~20的整数)所示的1,2-二醇。具体地,可以列举出1,2-十二烷基二醇、1,2-十四烷基二醇、1,2-十六烷基二醇、1,2-十八烷基二醇等。上述(A1)~(A5)中,优选(A1)、(A2)、(A4)和(A5),更优选(A1)、(A2)和(A4),进一步优选为(A1)和(A4),特别优选(A1)。<处理液> 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处理液所含有的上述化合物(A)的浓度为1~1000ppm(重量比,以下相同),优选为1~500ppm,更优选为1~300ppm。另外,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处理液除了含有上述化合物(A)以外,还含有该化合物(A)以外的表面活性剂(B)[以下,称作(B)成分],螯合剂(C)[以下,称作(C)成分]和肥料(D)[以下,称作D成分]中的至少1种。特别是,优选同时使用(B)成分和(C)成分。在施用时期必须使用肥料的情况下,优选例如将化合物(A)与(B)、(C)和(D)成分同时使用。另外,在施用时期不需要使用肥料的情况下,优选例如将化合物(A)与(B)、(C)成分同时使用。<(B)成分> 基于促进化合物(A)的乳化、分散、可溶化或渗透的目的,作为(B)成分优选使用如下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脂肪酸酯、丙三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丙三醇脂肪酸酯、聚丙三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聚丙三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树脂酸酯、聚氧化亚烷基树脂酸酯、聚氧化亚烷基烷基醚、聚氧化亚烷基烷基苯基醚、烷基(聚)糖苷、聚氧化亚烷基烷基(聚)糖苷、烷基烷醇酰胺、糖类的脂肪酸酰胺等。这里,作为糖类的脂肪酸酰胺,可以列举出在糖或糖醇中具有将疏水基形成酰胺键的结构,例如葡萄糖和果糖的脂肪酸酰胺等糖类的脂肪酸酰胺。另外,还可以使用在具有氨基的糖或糖醇中具有将疏水基形成酰胺键的结构的物质,例如N-甲基葡糖胺的脂肪酸酰胺等糖类脂肪酸酰胺。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选自不含氮原子而含有醚基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含有酯基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1种或多种。具体地,优选为聚氧化亚烷基(特别是,亚乙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亚烷基(特别是,亚乙基)丙三醇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羧酸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将含有浓度为1~1000ppm的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A)的处理液,在从果菜类的发芽到定植于田地的期间内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其为育苗施用,并将所述处理液在定植于田地后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其为作田地施用,***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10~22的烃基,R↑[2]表示氢原子、羟基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7-14 207471/20041.一种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将含有浓度为1~1000ppm的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A)的处理液,在从果菜类的发芽到定植于田地的期间内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其为育苗施用,并将所述处理液在定植于田地后至少施用1次,以下称其为作田地施用,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10~22的烃基,R2表示氢原子、羟基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24的烃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在育苗施用中,施用2次或更多次所述处理液,而且所述处理液的施用间隔为50天以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在田地施用中,施用2次或更多次所述处理液,而且所述处理液的施用间隔为50天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果菜类的增收栽培方法,其中田地施用是在果菜类的地下部分和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孝行,龟井昌敏,林利夫,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