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煌坤专利>正文

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040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其结构包括万向轮、水管固定器、控制箱、功能按钮、调节杆、站台、连接杆、流动脚轮、放置杆,万向轮嵌入安装于放置杆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水管固定器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上,功能按钮嵌入安装于控制箱上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通过功能按钮启动水管固定器,使得小马达启动,带动活塞上下移动,通过单向阀抽取油箱内部的油液并推入升降缸内,使得升降杆向下移动固定管道,并在需要卸下水管时旋转回流阀即可将固定架升起进行卸货,且运输过程中放置杆下方设有万向轮方便转移方向,固定管道步骤简便,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
本技术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属于运输

技术介绍
水管是供水的管道,现代装修水管都是采用埋墙式施工,水管的分类有三种,第一类是金属管,如内搪塑料的热镀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第二类是塑复金属管,如塑复钢管,铝塑复合管等,第三类是塑料管,如PB、PP-R等。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906891.1的一种排水比较方便、而且彻底的运输小车,包括:由底板、一对端板和一对侧板围成的厢体,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前、后两排至少三个滚轮,所述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管路上串设有排水控制阀,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为排水口一端低、另外一端高的斜面,其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5~30度之间,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搬运水管时需要通过绳索将其进行固定,操作步骤繁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以解决在搬运水管时需要通过绳索将其进行固定,操作步骤繁杂,使用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其结构包括万向轮、水管固定器、控制箱、功能按钮、调节杆、站台、连接杆、流动脚轮、放置杆,所述万向轮嵌入安装于放置杆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水管固定器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上,所述功能按钮嵌入安装于控制箱上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调节杆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上方,所述放置杆设于水管固定器下方,所述水管固定器包括有固定架、活塞、小马达、升降杆、回流阀、单向阀、油箱、活塞缸、防护外壳、升降缸,所述固定架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杆下方,所述活塞外表面与活塞缸内表面相贴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小马达设于活塞右侧,所述升降杆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升降缸上,所述回流阀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油箱两侧,所述单向阀设于回流阀下方,所述油箱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内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活塞缸与防护外壳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内设有回流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有两个分别焊接于控制箱左侧,所述站台与连接杆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流动脚轮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下方,所述控制箱与放置杆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右侧,所述固定架设于放置杆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流动脚轮是直径为15cm、高为5cm的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的特性。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杆由耐磨钢制成,具有硬度较高、耐磨性优良的特点。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通过功能按钮启动水管固定器,使得小马达启动,带动活塞上下移动,通过单向阀抽取油箱内部的油液并推入升降缸内,使得升降杆向下移动固定管道,并在需要卸下水管时旋转回流阀即可将固定架升起进行卸货,且运输过程中放置杆下方设有万向轮方便转移方向,固定管道步骤简便,方便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的水管固定器的截面示意图。图中:万向轮-1、水管固定器-2、控制箱-3、功能按钮-4、调节杆-5、站台-6、连接杆-7、流动脚轮-8、放置杆-9、固定架-201、活塞-202、小马达-203、升降杆-204、回流阀-205、单向阀-206、油箱-207、活塞缸-208、防护外壳-209、升降缸-2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万向轮1、水管固定器2、控制箱3、功能按钮4、调节杆5、站台6、连接杆7、流动脚轮8、放置杆9,所述万向轮1嵌入安装于放置杆9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水管固定器2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3上,所述功能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箱3上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调节杆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3上方,所述放置杆9设于水管固定器2下方,所述水管固定器2包括有固定架201、活塞202、小马达203、升降杆204、回流阀205、单向阀206、油箱207、活塞缸208、防护外壳209、升降缸210,所述固定架201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杆204下方,所述活塞202外表面与活塞缸208内表面相贴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小马达203设于活塞202右侧,所述升降杆204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升降缸210上,所述回流阀20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油箱207两侧,所述单向阀206设于回流阀205下方,所述油箱207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209内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活塞缸208与防护外壳209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209内设有回流阀205,所述连接杆7设有两个分别焊接于控制箱3左侧,所述站台6与连接杆7相焊接,所述流动脚轮8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3下方,所述控制箱3与放置杆9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209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3右侧,所述固定架201设于放置杆9上方,所述流动脚轮8是直径为15cm、高为5cm的圆柱体,所述防护外壳209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的特性,所述放置杆9由耐磨钢制成,具有硬度较高、耐磨性优良的特点。本专利所说的单向阀206是流体只能沿进水口流动,出水口介质却无法回流,所述小马达203的型号为Y-160M1-2,具有噪声小,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例如,黄工人将水管搬运到放置杆9上,而后通过功能按钮4启动水管固定器2,使得小马达203启动,带动活塞202上下移动,通过单向阀206抽取油箱207内部的油液并推入升降缸210内,使得升降杆204向下移动固定管道,并在需要卸下水管时旋转回流阀205即可将固定架201升起进行卸货,且运输过程中放置杆9下方设有万向轮1方便转移方向。本技术解决了在搬运水管时需要通过绳索将其进行固定,操作步骤繁杂,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通过功能按钮4启动水管固定器2,使得小马达203启动,带动活塞202上下移动,通过单向阀206抽取油箱207内部的油液并推入升降缸210内,使得升降杆204向下移动固定管道,并在需要卸下水管时旋转回流阀205即可将固定架201升起进行卸货,且运输过程中放置杆9下方设有万向轮1方便转移方向,固定管道步骤简便,方便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万向轮(1)、水管固定器(2)、控制箱(3)、功能按钮(4)、调节杆(5)、站台(6)、连接杆(7)、流动脚轮(8)、放置杆(9),所述万向轮(1)嵌入安装于放置杆(9)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水管固定器(2)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3)上,所述功能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箱(3)上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调节杆(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3)上方,所述放置杆(9)设于水管固定器(2)下方,所述水管固定器(2)包括有固定架(201)、活塞(202)、小马达(203)、升降杆(204)、回流阀(205)、单向阀(206)、油箱(207)、活塞缸(208)、防护外壳(209)、升降缸(210),所述固定架(201)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杆(204)下方,所述活塞(202)外表面与活塞缸(208)内表面相贴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小马达(203)设于活塞(202)右侧,所述升降杆(204)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升降缸(210)上,所述回流阀(20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油箱(207)两侧,所述单向阀(206)设于回流阀(205)下方,所述油箱(207)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209)内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活塞缸(208)与防护外壳(209)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209)内设有回流阀(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仓库用水管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万向轮(1)、水管固定器(2)、控制箱(3)、功能按钮(4)、调节杆(5)、站台(6)、连接杆(7)、流动脚轮(8)、放置杆(9),所述万向轮(1)嵌入安装于放置杆(9)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水管固定器(2)通过焊接固定于控制箱(3)上,所述功能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箱(3)上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调节杆(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控制箱(3)上方,所述放置杆(9)设于水管固定器(2)下方,所述水管固定器(2)包括有固定架(201)、活塞(202)、小马达(203)、升降杆(204)、回流阀(205)、单向阀(206)、油箱(207)、活塞缸(208)、防护外壳(209)、升降缸(210),所述固定架(201)通过焊接固定于升降杆(204)下方,所述活塞(202)外表面与活塞缸(208)内表面相贴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小马达(203)设于活塞(202)右侧,所述升降杆(204)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升降缸(210)上,所述回流阀(205)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煌坤
申请(专利权)人:黄煌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