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487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微纳米液滴发生器、微循环泵和外置冷凝器,所述反应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且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反应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且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循环接口,所述反应罐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循环接口;通过设计安装在反应罐底部的搅拌电机,以及设计安装在搅拌电机输出轴上的搅拌叶片,极大程度混合两相不相容的液体,通过微纳米液滴发生器的辅助作用下,增加反应面积,通过与反应罐连接的微循环泵和外置冷凝器,极大的提高反应效率及能量利用率,降低功耗,同时及时取热,防止温升和局部过热,减少副反应,解决反应时间过长和反应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纳米液液反应器
本技术属于液液混合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
技术介绍
反应器的应用始于古代,制造陶器的窑炉就是一种原始的反应器。近代工业中的反应器形式多样,例如:冶金工业中的高炉和转炉;生物工程中的发酵罐以及各种燃烧器,都是不同形式的反应器。传统的液液反应器传质阻力小,造价低,易维修,应用广,但相对的反应器的返混现象严重,反应效率低下,进料速率有限;难以提高反应转化率,因此反应必须间歇或者多级进行,增加成本、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液液反应器返混现象严重,反应效率低下,进料速率有限;难以提高反应转化率,因此反应必须间歇或者多级进行,增加成本、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微纳米液滴发生器、微循环泵和外置冷凝器,所述反应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且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反应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且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循环接口,所述反应罐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循环接口,所述反应罐的一侧开设有液相进口,且所述反应罐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微纳米液滴发生器,所述反应罐上第一循环接口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微循环泵,且所述反应罐的顶部对应第二循环接口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外置冷凝器,且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微循环泵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置冷凝器和微循环泵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液相出口。<br>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和搅拌电机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环,且所述反应罐和搅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微循环泵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且所述反应罐与固定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置冷凝器一端通过法兰固定有连接管,且所述反应罐和连接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微纳米液滴发生器、搅拌电机、微循环泵和外置冷凝器均与外接电源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安装在反应罐底部的搅拌电机,以及设计安装在搅拌电机输出轴上的搅拌叶片,极大程度混合两相不相容的液体,通过微纳米液滴发生器的辅助作用下,极大增加反应面积,增加反应停留时间、有效解决混合后分层过快导致的反应不完全情况,通过与反应罐连接的微循环泵和外置冷凝器,极大的提高反应效率及能量利用率,降低功耗,同时及时取热,防止温升和局部过热,减少副反应,解决反应时间过长和反应不充分的问题。(2)通过将初步混合的油水混合物,通过微纳米液滴发生器将油水相打成微纳米级别,既可以增加反应接触面积,又可以增加反应时长,冷凝器外置,可自由设定冷凝参数,解决了传统反应器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微纳米液液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应罐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反应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相进口;2、液相出口;3、反应罐;4、微纳米液滴发生器;5、搅拌叶片;6、搅拌电机;7、微循环泵;8、外置冷凝器;9、第一循环接口;10、第二循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包括反应罐3、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微循环泵7和外置冷凝器8,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6,且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5,且反应罐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循环接口10,反应罐3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循环接口9,反应罐3的一侧开设有液相进口1,且反应罐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反应罐3上第一循环接口9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微循环泵7,且反应罐3的顶部对应第二循环接口10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外置冷凝器8,且外置冷凝器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微循环泵7固定连接,且外置冷凝器8和微循环泵7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液相出口2,通过设计安装在反应罐3底部的搅拌电机6,以及设计安装在搅拌电机6输出轴上的搅拌叶片5,极大程度混合两相不相容的液体,通过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的辅助作用下,极大增加反应面积,增加反应停留时间、有效解决混合后分层过快导致的反应不完全情况,通过与反应罐3连接的微循环泵7和外置冷凝器8,极大的提高反应效率及能量利用率,降低功耗,同时及时取热,防止温升和局部过热,减少副反应,解决反应时间过长和反应不充分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反应罐3和搅拌电机6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反应罐3和搅拌电机6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环,且反应罐3和搅拌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将初步混合的油水混合物,通过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将油水相打成微纳米级别,既可以增加反应接触面积,又可以增加反应时长,冷凝器外置,可自由设定冷凝参数,解决了传统反应器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增加液液混合时的反应速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微循环泵7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且反应罐3与固定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反应罐3和外置冷凝器8连接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置冷凝器8一端通过法兰固定有连接管,且反应罐3和连接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为了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搅拌电机6、微循环泵7和外置冷凝器8均与外接电源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型号采用:UFB130B3,且搅拌电机6型号采用:GHGV2832,微循环泵7型号采用:DCZB12,外置冷凝器8型号采用:DZF62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反应罐3用油水两相注满,开启微循环泵7,开启搅拌电机6,使液相处于循环状态,接通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的电源,由于搅拌电机6上搅拌叶片5的搅拌作用,液相初步混合,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则可同时吸入两种液相,在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的作用下,吸入大液滴同时将微纳米级别的液滴释放出来,如此便能大幅提升反应的接触面积,由于分子作用力影响,两相分层的速度会变得极慢,间接增加反应时间;外置冷凝器8在反应过程中需全功率开启,因为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热会影响整个体系的反应效率,所以控制温度也是本反应器的一个重要操作参数;在整个体系中,由于反应速率快慢不一,出液口可间歇开启,所有用电设备常开;出口可设置测量设备,如pH计、浓度计等,用来确定反应程度是否达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包括反应罐(3)、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微循环泵(7)和外置冷凝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6),且所述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5),且所述反应罐(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循环接口(10),所述反应罐(3)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循环接口(9),所述反应罐(3)的一侧开设有液相进口(1),且所述反应罐(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所述反应罐(3)上第一循环接口(9)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微循环泵(7),且所述反应罐(3)的顶部对应第二循环接口(10)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外置冷凝器(8),且所述外置冷凝器(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微循环泵(7)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置冷凝器(8)和微循环泵(7)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液相出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液液反应器,包括反应罐(3)、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微循环泵(7)和外置冷凝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6),且所述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一端贯穿反应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5),且所述反应罐(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循环接口(10),所述反应罐(3)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一循环接口(9),所述反应罐(3)的一侧开设有液相进口(1),且所述反应罐(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微纳米液滴发生器(4),所述反应罐(3)上第一循环接口(9)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微循环泵(7),且所述反应罐(3)的顶部对应第二循环接口(10)的位置处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外置冷凝器(8),且所述外置冷凝器(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微循环泵(7)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置冷凝器(8)和微循环泵(7)的连接位置处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王顺明马子昂刘金荣万杰嵇啸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简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