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45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主体,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缓冲支脚,所述缓冲支脚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有基座,所述支柱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减震器,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料管,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设有活动导料机构、缓冲支脚与防护加料管,能够使得排料方向更灵活的进行调整,并能有效降低震动对稳定性和产生噪音的影响,还可以避免原料附着在底部无法充分混合的弊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防水材料就是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和民用的给排水、腐蚀性液体以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气等侵入建筑物的材料,建筑物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部位主要是屋面、墙面、地面和地下室,在其生产之前需要对各类原料进行混合;现有的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排料时无法便捷的调整方向,其次,装置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且易造成与地面的震动噪音,还有,原料直接投入与底部撞击之后,会导致后期混合不均匀,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主体,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缓冲支脚,所述缓冲支脚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有基座,所述支柱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减震器,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料管,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下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导料机构,所述活动导料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流量阀,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操作管,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加料管,所述防护加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分导斜板,所述防护加料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所述基座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引导槽。上述活动导料机构能够使得排料时方向更灵活,使得实际排放时更便捷盛接。上述的引导槽能够对支柱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使得支撑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活动导料机构之间设置有活动套层,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活动套层与活动导料机构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柱与引导槽之间设置有卡件,所述支柱的两侧外表面均通过卡件与引导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加料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数量为若干组。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混合装置主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机构。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回料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控制转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的活动导料机构,能够在排料时更好地适应不同方向的对接,使得排料后更便于存储,具有一定的便利,通过设置的缓冲支脚,能够有效降低装置运行震动的影响,使得运行更好地保持稳定性且降低与地面的震动噪音,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防护加料管的设置,能够原料添加时避免其附着在装置底部,有效促进后期混合的均匀程度,整个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的图1中活动导料机构8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的图1中缓冲支脚1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的图1中防护加料管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合装置主体;2、出料管;3、防护盖;4、防护加料管;5、回料管;6、操作管;7、支柱;8、活动导料机构;9、基座;10、缓冲支脚;11、导料管;12、流量阀;13、弹簧;14、减震器;15、引导槽;16、分导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主体1,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缓冲支脚10,缓冲支脚10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支柱7,支柱7的下端设置有基座9,支柱7与基座9之间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减震器14,混合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料管5,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管2,出料管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导料机构8,活动导料机构8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料管11,导料管1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流量阀12,混合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操作管6,混合装置主体1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加料管4,防护加料管4的内部设置有分导斜板16,防护加料管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3,基座9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引导槽15。出料管2与活动导料机构8之间设置有活动套层,出料管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活动套层与活动导料机构8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利于在转动时更好地防漏;支柱7与引导槽15之间设置有卡件,支柱7的两侧外表面均通过卡件与引导槽15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利于更好地起到限制效果;防护加料管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数量为若干组,有利于提升密封效果;混合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混合装置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机构,有利于提升整个装置的使用效果;出料管2与回料管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控制转钮,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操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使用前可以先将混合装置主体1安置于合适的位置并连接好电源,使用时可以通过防护加料管4向混合装置主体1内部添加原材料进行混合,通过后端的控制机构就可以使得内部的搅拌机构运行,从而提升混合的效果,同时回料管5可以将原料进行二次回收加工,使得实际的混合效果更加理想,使用时还可以通过侧边的操作管6来对内部进行清理,实际使用时需要通过防护加料管4向内部添加原料,但是直接下落至混合装置主体1底部时容易造成堆积而影响混合均匀,与传统结构不同的时防护加料管4内部设置有分导斜板16,这样在进行原料添加时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分导斜板16向下延伸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设定,从而使得后期混合更加均匀,在混合装置主体1运行期间其内部的搅拌机构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震动,如果不加以抑制则会导致与地面产生的震动噪声较大,且会影响到整体运行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则可以通过缓冲支脚10来加以改善,因为缓冲支脚10是通过支柱7与基座9连接的,而支柱7与基座9之间又设置有弹簧13与减震器14,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产生的震动有效进行抑制,从而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并降低震动噪音,在材料混合之后需要通过底部的出料管2排出,但是传统的出料管2只能向下排放,这样一来在盛接时就不具备良好的适应性,针对这一问题则可以通过活动导料机构8来改善,因为活动导料机构8与出料管2之间设置有活动套层,所以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活动导料机构8进行方向的调整,然后再配合流量阀12来进一步控制排放,使得原料可以通过导料管11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排放,从而更便于后续的对接存储,整个操作简单快捷,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缓冲支脚(10),所述缓冲支脚(10)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支柱(7),所述支柱(7)的下端设置有基座(9),所述支柱(7)与基座(9)之间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减震器(14),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料管(5),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管(2),所述出料管(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导料机构(8),所述活动导料机构(8)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料管(11),所述导料管(1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流量阀(12),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操作管(6),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加料管(4),所述防护加料管(4)的内部设置有分导斜板(16),所述防护加料管(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3),所述基座(9)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引导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水材料生产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四周外表面均设置有缓冲支脚(10),所述缓冲支脚(10)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支柱(7),所述支柱(7)的下端设置有基座(9),所述支柱(7)与基座(9)之间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减震器(14),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回料管(5),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下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管(2),所述出料管(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导料机构(8),所述活动导料机构(8)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料管(11),所述导料管(1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流量阀(12),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操作管(6),所述混合装置主体(1)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加料管(4),所述防护加料管(4)的内部设置有分导斜板(16),所述防护加料管(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3),所述基座(9)的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引导槽(15)。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驸途节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