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7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球囊注射器接口与除颤电极尾线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弯控制器,使除颤导管可以准确到达更多的心腔内空间,更好的与心室肌贴靠,实现更低能量除颤,有利于临床医生的使用。通过除颤电极,可以记录心腔内各部位电活动,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电极所在心腔内的具体位置。通过头端球囊,防止导管误入小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现危险,可以增加导管头端与心脏接触面积,防止导管穿破心肌导致心脏破裂,可以实现床旁盲送除颤导管进入心腔,减少x射线对身体的损害,缩短去心脏导管室所消耗的抢救时间,可以更好的把握对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
本技术涉及心脏介入手术中或心脏抢救时低能量电复律或电除颤领域,具体为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
技术介绍
心腔内除颤导管是一种心脏介入手术中或心脏抢救时低能量电复律或电除颤的导管,其低能量输出使患者电除颤时痛苦明显减轻,现已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但现有心腔内除颤导管操控性及安全性尚待提升。在使用过程中,心腔内除颤导管可完成以下形式的操作:在心脏介入手术中或心脏抢救时使用低能量进行电复律或电除颤操作救治。现有的心腔内除颤导管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其设计需要依赖X射线指导导管放置,适用于在心脏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时电复律或电除颤,在没有X射线的心脏抢救过程中操作不便,限制了心腔内除颤导管的广泛使用,现有的心腔内除颤导管不具备可调弯功能,难以准确输送至目标心腔,操控性较差,可调弯导管头端可形成倒“U”型结构,可以更加紧密贴靠心肌,实现更低能量电复律或电除颤,现有的心腔内除颤导管头端无气囊设计,在导管输送过程中容易误入分支小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现危险,送入心腔后电极头端在无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球囊注射器接口(2)与除颤电极尾线接口(3),所述除颤电极尾线接口(3)位于球囊注射器接口(2)的一侧,所述手柄(1)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调弯控制器(4),所述手柄(1)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可延长段(5),所述可延长段(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除颤电极(6),所述除颤电极(6)的外表面设置有头端球囊(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球囊注射器接口(2)与除颤电极尾线接口(3),所述除颤电极尾线接口(3)位于球囊注射器接口(2)的一侧,所述手柄(1)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调弯控制器(4),所述手柄(1)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可延长段(5),所述可延长段(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除颤电极(6),所述除颤电极(6)的外表面设置有头端球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注射器接口(2)与头端球囊(7)之间设置有连接导气管,连接导气管位于可延长段(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与调弯控制器(4)之间设置有定位调弯轴,所述调弯控制器(4)的外表面通过定位调弯轴与手柄(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端带可充气气囊的可调弯心腔内除颤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岗郝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