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38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包括保护盒和除颤器主体,该除颤器主体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极板,所述保护盒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沿纵向固定连接有滑轨,两块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除颤器主体固定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保护盒的底端面设有底座,所述保护盒的上端面且靠前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保护盒、涂抹筒、电池放置盒、驱动马达、涂抹板和涂抹槽等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得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涂抹导电膏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急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急救设备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是急救设备。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救设备属于狭义范畴,主要是医院内抢救病人的必备常规医疗设备。它包括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负压骨折固定装置、氧气瓶。多功能抢救床、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心脏除颤器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现有的心脏除颤器在进行使用时,往往需要在电极板上涂抹好导电膏再进行使用。传统的涂抹方法为医护人员单手操作,先将导电膏挤在电极板上,然后再使用工具将导电膏均匀的涂抹在整面电极板上,又由于电极板有两块,依次对两块电极板进行涂抹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对患者进行电击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设计方案具备能够更加快速的对心脏除颤器的电极板进行导电膏涂抹、避免灰尘和水汽进入到心脏除颤器中、对心脏除颤器的保护效果更好的优点,解决了原有涂抹导电膏的方式操作复杂且耗费时间较长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包括保护盒和除颤器主体,该除颤器主体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极板,所述保护盒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沿纵向固定连接有滑轨,两块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除颤器主体固定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保护盒的底端面设有底座,所述保护盒的上端面且靠前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保护盒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且靠后的位置处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涂抹筒,所述涂抹筒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的内腔,所述保护盒上端面的前方横向开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垂直滑动连接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的左右两侧与保护盒内壁的左右两侧相互贴合在一起。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涂抹筒为中空结构且顶部为开口状,且该涂抹筒的顶部铰接有密封盖,所述涂抹筒内腔的底部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涂抹筒内腔内壁的中部沿环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设有圆盘状的网板,所述转动杆向上延伸并从网板的中部贯穿至靠近涂抹筒开口的位置;通过设计的网板,一方面能够避免导电膏进入到涂抹筒的底部,另一方面能够便于驱动马达进行散热。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有涂抹板,所述涂抹板下端面的中部一体成型有中空结构的套筒,所述涂抹板通过套筒插接在转动杆的顶部,所述涂抹板的顶部开设有涂抹槽;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更有利于涂抹板上的导电膏涂抹在电极板上。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保护盒的右侧还设有电池放置盒,所述电池放置盒的顶部铰接有闭合盖,所述电池放置盒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保护盒的右侧且靠近电池放置盒的位置还设有用于闭合驱动马达的开关,所述开关分别通过导线电连接驱动马达和电池放置盒内部的蓄电池,所述驱动马达与电池放置盒内部的蓄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涂抹筒顶部开口的直径大于电极板的直径;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方便电极板进入到涂抹筒顶部的开口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涂抹板为绝缘陶瓷制成且上端面为光滑镜面结构,所述涂抹板的边缘与涂抹筒的内部留有间隙;该设计的出现,能够使涂抹板更好的进行转动,同时保证了涂抹板上端面的光滑。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为一种橡胶板制成;该设计一方面可以降低对装置整体的振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湿气从地面进入到保护盒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保护盒、涂抹筒、电池放置盒、驱动马达、涂抹板和涂抹槽等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得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涂抹导电膏效率高的优点,在使用时,能够同时对除颤器主体上的两个电极板进行导电膏的涂抹,且涂抹的过程能够快速进行,耗费时间短,较以往手工涂抹的方式有明显的速度提升,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有效的解决了原有涂抹导电膏的方式操作复杂且耗费时间较长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计的保护盒和闭合板,能够有效的将整个除颤器主体保护起来,保证了该除颤器主体在未进行使用时可以得到密封,避免外界的灰尘或者水汽进入到除颤器主体的内部,降低了除颤器主体发生故障的概率,为及时使用除颤器主体提供了保障;通过设计的提手,方便医护人员提起整个装置,方便移动;通过设计的底座,能够降低外界对除颤器主体带来的振动,能够保证除颤器主体更好的进行工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颤器主体从保护盒内部抽出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涂抹筒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涂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盒;2、滑轨;3、底座;4、固定板;5、除颤器主体;51、电极板;6、滑槽;7、闭合板;8、涂抹筒;81、密封盖;9、电池放置盒;10、提手;11、驱动马达;111、转动杆;12、限位块;13、网板;14、涂抹板;141、套筒;142、涂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包括保护盒1和除颤器主体5,该除颤器主体5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极板51,保护盒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沿纵向固定连接有滑轨2,两块滑轨2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4,除颤器主体5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端面,保护盒1的底端面设有底座3,保护盒1的上端面且靠前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提手10,保护盒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且靠后的位置处均垂直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包括保护盒(1)和除颤器主体(5),该除颤器主体(5)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极板(5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沿纵向固定连接有滑轨(2),两块所述滑轨(2)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除颤器主体(5)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端面,所述保护盒(1)的底端面设有底座(3),所述保护盒(1)的上端面且靠前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提手(10),所述保护盒(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且靠后的位置处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涂抹筒(8),所述涂抹筒(8)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1)的内腔,所述保护盒(1)上端面的前方横向开设有一滑槽(6),所述滑槽(6)的内腔垂直滑动连接有闭合板(7),所述闭合板(7)的左右两侧与保护盒(1)内壁的左右两侧相互贴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包括保护盒(1)和除颤器主体(5),该除颤器主体(5)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极板(5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沿纵向固定连接有滑轨(2),两块所述滑轨(2)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除颤器主体(5)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端面,所述保护盒(1)的底端面设有底座(3),所述保护盒(1)的上端面且靠前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提手(10),所述保护盒(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且靠后的位置处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涂抹筒(8),所述涂抹筒(8)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1)的内腔,所述保护盒(1)上端面的前方横向开设有一滑槽(6),所述滑槽(6)的内腔垂直滑动连接有闭合板(7),所述闭合板(7)的左右两侧与保护盒(1)内壁的左右两侧相互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急诊抢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筒(8)为中空结构且顶部为开口状,且该涂抹筒(8)的顶部铰接有密封盖(81),所述涂抹筒(8)内腔的底部设有驱动马达(11),所述驱动马达(1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1),所述涂抹筒(8)内腔内壁的中部沿环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的顶部设有圆盘状的网板(13),所述转动杆(111)向上延伸并从网板(13)的中部贯穿至靠近涂抹筒(8)开口的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