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6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包括导流管一和导流管二,所述导流管一的中间外表面设有收放架,且导流管一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内侧固定有固定螺纹,且固定螺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导流管二固定于固定管的上方,且导流管二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气囊,所述硅胶气囊的外侧中央设置有皮肤层,且硅胶气囊外表面右侧设置有胶带。通过设置的硅胶气囊为工字形,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导流管二掉落,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引流口成圆锥形,可以加快引流液从引流口流出,防止引流液堆积在患者体内,并且设置的波纹管能够根据需求合理地调节装置放置在体内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装置
,具体为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供临床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市场上的引流管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引流管过长收放不便,在患者翻身时易压倒引流管,并且装置与患者的肌肤连接不紧密,同时装置佩戴不便,患者长时间使用时,引流袋拆卸不便,以及引流管使用时会出现渗透的现象,易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引流管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引流管过长收放不便,在患者翻身时易压倒引流管,并且装置与患者的肌肤连接不紧密,同时装置佩戴不便,患者长时间使用时引流袋拆卸不便,以及引流管使用时会出现渗透的现象,易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包括导流管一和导流管二,所述导流管一的中间外表面设有收放架,且导流管一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内侧固定有固定螺纹,且固定螺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导流管二固定于固定管的上方,且导流管二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气囊,所述硅胶气囊的外侧中央设置有皮肤层,且硅胶气囊外表面右侧设置有胶带,所述导流管一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橡胶圈,且橡胶圈的外侧固定有引流袋。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一与收放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收放架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且导流管一与橡胶卡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槽与固定管内壁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管与限位卡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硅胶气囊为工字形机构,且硅胶气囊与导流管二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密封连接,并且硅胶气囊的右侧设置有进气管。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二尾端设置有波纹管,且波纹管尾端设置有引流口,并且引流口为锥形结构,同时引流口与导流管二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皮肤层与硅胶气囊中央外表面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胶带与硅胶气囊外表面右侧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引流袋通过橡胶圈与导流管一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引流袋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通过安装的收放架能够将多余的导流管一进行收放,同时防止患者翻身时易压到导流管一,影响正常引流并造成威胁,而且橡胶卡块能够对导流管一限位,防止使用时导流管一掉落,通过设置的限位卡槽和固定管通过螺纹固定,当患者长时间使用时能够方便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并且固定管能够拧进限位卡槽内,可以使其固定的更加牢固,在不需要引流袋时可以将固定管进行密封;通过设置的硅胶气囊为工字形,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导流管二掉落,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引流口成圆锥形,可以加快引流液从引流口流出,防止引流液堆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会产生细菌,从而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并且设置的波纹管能够根据需求合理地调节装置放置在体内的长度;通过设置的硅胶气囊与皮肤层能够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支撑,能够与患者的伤口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侧漏,并且在通过胶带能够从多层角度对伤口进行封堵,通过设置的引流袋能够避免流出的引流液洒落到地面上,难以进行清理,而且引流袋前侧的刻度表可以观察引流液流出的容量来判断患者康复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卡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橡胶圈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流管一;2、收放架;3、橡胶卡块;4、限位卡槽;5、固定螺纹;6、固定管;7、导流管二;8、硅胶气囊;9、进气管;10、引流口;11、皮肤层;12、胶带;13、橡胶圈;14、引流袋;15、刻度表;16、波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包括导流管一1、收放架2、橡胶卡块3、限位卡槽4、固定螺纹5、固定管6、导流管二7、硅胶气囊8、进气管9、引流口10、皮肤层11、胶带12、橡胶圈13、引流袋14、刻度表15和波纹管16,导流管一1的中间外表面设有收放架2,且导流管一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卡槽4,导流管一1与收放架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收放架2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3,且导流管一1与橡胶卡块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通过安装的收放架2能够将多余的导流管一1进行收放,同时防止患者翻身时易压到导流管一1,影响正常引流并造成威胁,而且橡胶卡块3能够对导流管一1限位,防止使用时导流管一1掉落,限位卡槽4的内侧固定有固定螺纹5,且固定螺纹5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管6,限位卡槽4与固定管6内壁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管6与限位卡槽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卡槽4和固定管6通过螺纹固定,当患者长时间使用时能够方便对引流袋14进行更换,并且固定管6能够拧进限位卡槽4内,可以使其固定的更加牢固,在不需要引流袋14时可以将固定管6进行密封;导流管二7固定于固定管6的上方,且导流管二7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气囊8,硅胶气囊8为工字形机构,且硅胶气囊8与导流管二7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密封连接,并且硅胶气囊8的右侧设置有进气管9,通过设置的硅胶气囊8为工字形,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导流管二7掉落,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导流管二7尾端设置有引流口10,且引流口10为锥形结构,并且引流口10与导流管二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引流口10成圆锥形,可以加快引流液从引流口10流出,防止引流液堆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会产生细菌,从而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并且设置的波纹管16能够根据需求合理地调节装置放置在体内的长度;硅胶气囊8的外侧中央设置有皮肤层11,且硅胶气囊8外表面右侧设置有胶带12,皮肤层11与硅胶气囊8中央外表面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胶带12与硅胶气囊8外表面右侧之间构成密封结构,通过设置的硅胶气囊8与皮肤层11能够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支撑,能够与患者的伤口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侧漏,并且在通过胶带12能够从多层角度对伤口进行封堵,导流管一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橡胶圈13,且橡胶圈13的外侧固定有引流袋14,引流袋14通过橡胶圈13与导流管一1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引流袋14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表15,通过设置的引流袋14能够避免流出的引流液洒落到地面上,难以进行清理,而且引流袋14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包括导流管一(1)和导流管二(7),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一(1)的中间外表面设有收放架(2),且导流管一(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卡槽(4),所述限位卡槽(4)的内侧固定有固定螺纹(5),且固定螺纹(5)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管(6),所述导流管二(7)固定于固定管(6)的上方,且导流管二(7)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气囊(8),所述硅胶气囊(8)的外侧中央设置有皮肤层(11),且硅胶气囊(8)外表面右侧设置有胶带(12),所述导流管一(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橡胶圈(13),且橡胶圈(13)的外侧固定有引流袋(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包括导流管一(1)和导流管二(7),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一(1)的中间外表面设有收放架(2),且导流管一(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卡槽(4),所述限位卡槽(4)的内侧固定有固定螺纹(5),且固定螺纹(5)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管(6),所述导流管二(7)固定于固定管(6)的上方,且导流管二(7)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气囊(8),所述硅胶气囊(8)的外侧中央设置有皮肤层(11),且硅胶气囊(8)外表面右侧设置有胶带(12),所述导流管一(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橡胶圈(13),且橡胶圈(13)的外侧固定有引流袋(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一(1)与收放架(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收放架(2)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3),且导流管一(1)与橡胶卡块(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防渗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4)与固定管(6)内壁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管(6)与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冬丽陈君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