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62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其包括导管、位于导管前端的导管头部、位于导管尾端的气囊阀,以及设于导管上的气囊,所述导管包括导管壁和导管容腔,所述导管壁内设有3个通道,分别为导丝通道、气囊通道和药物/营养物通道,所述导丝通道内穿有导丝,导丝一端与导管头部连接,所述导管壁外表面涂有光滑涂层,所述导管壁内表面附有抗菌素,所述导管头部和导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能够用于肠道减压,有效缓解肠癌腹膜转移的多节段小肠梗阻,还具有超滑和抗菌特性,手术方便,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繁衍,预防肠道细菌移位。

A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theter for small intestine arran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合并小肠多节段梗阻时,在手术中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
技术介绍
多节段小肠梗阻是肠癌腹膜转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小肠切除、小肠排列、小肠减压是治疗肠癌腹膜转移合并肠梗阻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术中梗阻近端植入小肠排列导管,通过造口处到达回盲部,能够避免大面积切除小肠,避免短肠综合征,小肠排列后既能缓解肠梗阻又能预防再次梗阻,改善营养,延长患者生命。传统经肛或经口肠梗阻导管,需要在X线透视下借助内镜植入,辐射大且容易脱落,对多节段小肠梗阻常常因植入位置不理想而失败,且导管不能抗菌,容易继发肠道细菌移位感染,导管材质偏硬表面粗糙,不易植入,植入后也不易于取出,容易引起小肠穿孔。同时,传统的肠梗阻导管也不支持药物及营养注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所述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能够用于肠道减压,有效缓解肠癌腹膜转移的多节段小肠梗阻,还具有超滑和抗菌特性,手术方便,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繁衍,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同时,通过该技术肠梗阻导管可以进行药物、营养物注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包括导管、位于导管前端的导管头部、位于导管尾端的气囊阀,以及设于导管上的气囊,所述导管包括导管壁和导管容腔,所述导管壁内设有3个通道,分别为导丝通道、气囊通道和药物/营养物通道,所述导丝通道内穿有导丝,导丝一端与导管头部连接,所述导管壁外表面涂有光滑涂层,所述导管壁内表面涂附有抗菌素,所述导管头部和导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可从梗阻近端植入,经小肠造口近端穿过造口处进入远端,其中导丝可在导丝通道内活动,由于导丝的一端与导管头部连接,导丝本身具有一定刚性,医生通过控制导丝的另一端即可控制导管头部运动,使导管头部可在肠道内左右上下摆动,也可向前或向后运动,方便穿过多个阶段梗阻部位,从而方便控制肠梗阻导管到达目标位置,无需在X线透视下借助内镜植入,减少辐射。导管头部及导管上的通孔便于肠道内的液体从通孔流入肠梗阻导管的导管容腔内,一方面减少肠梗阻导管运动的阻力,一方面不影响肠道内液体的流动,预防导管堵塞。气囊阀通过气囊通道可以控制气囊的膨胀或收缩,当气囊膨胀时方便固定肠梗阻导管防止肠梗阻导管滑脱。肠梗阻导管内表面的抗菌素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繁衍,预防肠道细菌移位。肠梗阻导管外表面的光滑涂层能够便于肠梗阻导管顺利插入小肠进行肠排列,防止小肠穿孔,梗阻解除后方便经造口直接拔出肠梗阻导管。药物及营养物通道便于针对某些情况特殊的病人,可将药物或者营养液从药物通道注入肠道内辅助治疗。优选地,所述肠梗阻导管的长度为3.5m~4.5m。优选地,所述气囊位于靠近导管头部的位置,气囊设置在靠近导管头部的位置更方便气囊膨胀时对肠梗阻导管的固定。优选地,所述导管为硅胶导管、乳胶导管或聚氨酯导管。硅胶导管、乳胶导管或聚氨酯导管质地较软,水润性好,能够顺应弯曲的小肠并预防肠穿孔。优选地,所述导管头部为半球形、半橄榄球型、圆锥形、圆台形或火箭头形。导管头部设置成这些形状方便导管在肠道内的活动。优选地,所述光滑涂层为乙烯基吡咯烷酮层。优选地,所述抗菌素为诺氟沙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肠梗阻导管的导管壁外表面涂光滑涂层,能够便于肠梗阻导管顺利插入小肠进行肠排列,防止小肠穿孔,梗阻解除后方便经造口直接拔出肠梗阻导管;(2)本技术在肠梗阻导管内表面的抗菌素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繁衍,预防肠道细菌移位;(3)本技术导管为硅胶导管、乳胶导管或聚氨酯导管,质地较软,水润性好,能够顺应弯曲的小肠并预防肠穿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5为A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附图说明:1、导管;2、导管头部;3、气囊阀;4、气囊;5、导管壁、6、导管容腔、7;导丝通道;8、气囊通道;9;药物通道;10、导丝;11、光滑涂层;12、抗菌素;13、通孔;14、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包括导管1、位于导管1前端的导管头部2、位于导管1尾端的气囊阀3,以及设于导管1上的气囊4,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导管1包括导管壁5和导管容腔6,所述导管壁5内设有3个通道,分别为导丝通道7、气囊通道8和药物通道9,所述导丝通道7内穿有导丝10,导丝10一端与导管头部2连接,所述导管壁5外表面涂有光滑涂层11,所述导管壁5内表面附有抗菌素12,所述导管头部2和导管壁5上设有若干通孔13,所述导管为硅胶导管、乳胶导管或聚氨酯导管,导管头部为火箭头形。本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可从梗阻近端植入,经小肠造口近端穿过造口处进入远端,其中导丝10可在导丝通道7内活动,由于导丝10的一端与导管头部2连接,导丝10本身具有一定刚性,医生通过控制导丝10的另一端(手动控制)即可控制导管头部2运动,使导管头部2可在肠道内左右上下摆动,也可向前或向后运动,方便穿过多个阶段梗阻部位,从而方便控制肠梗阻导管到达目标位置,无需在X线透视下借助内镜植入,减少辐射。导管头部2及导管1上的通孔13便于肠道内的液体从通孔流入肠梗阻导管的导管容腔6内,一方面减少肠梗阻导管运动的阻力,一方面不影响肠道内液体的流动,还能预防导管堵塞。气囊阀4通过气囊通道8可以控制气囊4的膨胀或收缩,充气时气囊膨胀,放气时气囊缩小。当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到达目标位置时,使气囊膨胀,则可以固定肠梗阻导管防止肠梗阻导管滑脱。肠梗阻导管内表面的抗菌素12能够抑制肠道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繁衍,预防肠道细菌移位。肠梗阻导管外表面的光滑涂层11能够便于肠梗阻导管顺利插入小肠进行肠排列,防止小肠穿孔,梗阻解除后方便经造口直接拔出肠梗阻导管。药物通道9便于针对某些情况特殊的病人,可将药物或者营养液从药物/营养物通道注入肠道内辅助治疗。硅胶导管、乳胶导管或聚氨酯导管质地较软,水润性好,能够顺应弯曲的小肠并预防肠穿孔。导管头部设置成火箭头形方便导管在肠道内的活动。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1的长度为3.5m~4.5m。所述气囊4位于靠近导管头部的位置,气囊4距离导管1前端的距离为10cm~100cm。更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位于导管(1)前端的导管头部(2)、位于导管(1)尾端的气囊阀(3),以及设于导管上的气囊(4),所述导管(1)包括导管壁(5)和导管容腔(6),所述导管壁(5)内设有3个通道,分别为导丝通道(7)、气囊通道(8)和药物/营养物通道(9),所述导丝通道(7)内穿有导丝(10),导丝(10)一端与导管头部(2)连接,所述导管壁外表面涂有光滑涂层(11),所述导管壁内表面附有抗菌素(12),所述导管头部(2)和导管壁(5)上设有若干通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位于导管(1)前端的导管头部(2)、位于导管(1)尾端的气囊阀(3),以及设于导管上的气囊(4),所述导管(1)包括导管壁(5)和导管容腔(6),所述导管壁(5)内设有3个通道,分别为导丝通道(7)、气囊通道(8)和药物/营养物通道(9),所述导丝通道(7)内穿有导丝(10),导丝(10)一端与导管头部(2)连接,所述导管壁外表面涂有光滑涂层(11),所述导管壁内表面附有抗菌素(12),所述导管头部(2)和导管壁(5)上设有若干通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肠排列的肠梗阻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紫旭杨梓峰王辉蔡建李文辉初丽丽黄榕康马腾辉王怀明刘晓霞陈春秦秀森秦启元陈代词胡民辉赵业标钟清华冯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