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沙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29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灸进针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进针器、压块和连接杆,连接杆位于进针器内部,且压块位于进针器上端,并且连接杆贯穿进针器而与压块连接,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进盘,且推进盘的下端设有固定压杆,并且进针器下端的一侧均设有控制块,固定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端中部设有弹簧杆。该种针灸进针器结构稳定,使针在插入穴孔后,穴孔流出的血可通过使用者向下按压控制块而使支杆下压,在支杆下压的同时使吸水海绵下压,使吸水海绵在下压至可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后将血吸附,以避免造成穴孔堵塞或血液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进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是一种针灸进针器。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而在针灸治疗时,通常需要进针器配合使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721507120.6公开了一种针灸进针器,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包括进针套筒,进针套筒的上部侧壁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手指环,且进针套筒侧壁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竖直滑槽,并且竖直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杆,同时滑动杆的下端设有与竖直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且滑块与竖直滑槽滑动连接,此外滑动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进针套盖的前后侧壁下端,且进针套筒的上表面与进针套盖的下表面分别均匀对应设有下孔槽和上孔槽,并且下孔槽的槽底连接有凹槽,同时凹槽的直径小于下孔槽的直径,并且凹槽内设有转动球体,对应的所述转动球体的上端和上孔槽之间连接有弹簧,以此使针体不会发生偏移,且进针深度一定,无需医务人员控制进针深度,减轻工作难度;又如专利号为CN201320447981.5公开了一种针灸进针器,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包括筒状壳体和设于筒状壳体上部的进针机构,在筒状壳体一侧嵌有磁铁,在筒状壳体与磁铁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筒状壳体连通的储针盒体,储针盒体内容纳有若干针灸针,该技术方案可达到多次进针的效果,操作便捷。但现有的进针器以及上述检索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1、针灸进针器在将针插入人体穴位后通常会有血流出,流出的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擦拭而积存于针的一侧或穴孔旁,则会使流出的血回流至穴孔内,轻则造成穴孔堵塞,重则造成血液感染,而现有的针灸进针器在实际使用时都不具备在针插入穴孔后而对流出的血进行及时擦拭的功能;2、很明显进针的同时会造成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紧张,而现有的针灸进针器并不具备有效的、可缓解进针时给患者带来的刺痛感,不利于实际使用。因此,需要在现有针灸进针器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针灸进针器结构设计单一,在实际使用时不具备在针插入穴孔后而对流出的血进行及时擦拭的功能和不具备有效的、可缓解进针时给患者带来的刺痛感的问题,提供一种针灸进针器,通过设置吸水海绵、弹簧杆、控制块、支杆和针槽,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使针在插入穴孔后,穴孔流出的血可通过使用者向下按压控制块而使支杆下压,在支杆下压的同时使吸水海绵下压,使吸水海绵在下压至可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后将血吸附,以避免造成穴孔堵塞或血液感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进针器、压块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进针器内部,且压块位于进针器上端,并且连接杆贯穿进针器而与压块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进盘,且推进盘的下端设有固定压杆,并且进针器下端的一侧均设有控制块,所述固定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端中部设有弹簧杆。优选的,所述弹簧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一侧均设有与固定框贯穿连接的支杆。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一侧均贯穿进针器而与控制块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杆的底部均设有吸水海绵,且吸水海绵均呈L状。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插针盘,且插针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槽。优选的,所述支杆的底部均贯穿进针器而与吸水海绵固定连接,并且吸水海绵的一侧边缘与针槽的边缘均间隔0.6cm。有益效果:(1)该种针灸进针器由于支杆的底部均贯穿进针器而与吸水海绵(504)固定连接,并且由于吸水海绵的一侧边缘与针槽的边缘均间隔0.6cm,同时由于支杆的一侧均贯穿进针器而与控制块连接,使针在插入穴孔后,穴孔流出的血可通过使用者向下按压控制块而使支杆下压,在支杆下压的同时使吸水海绵下压,使吸水海绵在下压至可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后将血吸附,以避免造成穴孔堵塞或血液感染。(2)该种针灸进针器由于弹簧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使针在接受压力而插入穴孔时,通过弹簧杆可形成一股缓和力,使针进入穴孔的一刻不会过于生硬而使患者感觉较为舒缓,以减轻进针的一刻的刺痛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3中:1-进针器;2-压块;3-连接杆;4-推进盘;5-固定压杆;501-固定板;502-弹簧杆;503-支杆;504-吸水海绵;505-固定框;506-插针盘;507-针槽;6-控制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进针器1、压块2和连接杆3,连接杆3位于进针器1内部,且压块2位于进针器1上端,并且连接杆3贯穿进针器1而与压块2连接,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进盘4,且推进盘4的下端设有固定压杆5,并且进针器1下端的一侧均设有控制块6,固定压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且固定板501的下端中部设有弹簧杆502。进一步的,弹簧杆5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505,且固定框505的一侧均设有与固定框505贯穿连接的支杆503;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框505可对支杆503进行限位,且借助支杆503可对吸水海绵504施以压力。进一步的,支杆503的一侧均贯穿进针器1而与控制块6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杆503的一侧均贯穿进针器1而与控制块6连接的设计可使控制块6对支杆503施以压力,以达到对支杆503的控制。进一步的,支杆503的底部均设有吸水海绵504,且吸水海绵504均呈L状;本实施例中,通过吸水海绵504均呈L状的设计可使吸水海绵504的下端在下压至可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后将血吸附,以避免造成穴孔堵塞或血液感染。进一步的,固定框505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插针盘506,且插针盘5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槽507;本实施例中,通过插针盘506可对针槽507施以固定性,同时借助针槽507可将针的上端插入针槽507内,以将针固定。进一步的,支杆503的底部均贯穿进针器1而与吸水海绵504固定连接,并且吸水海绵504的一侧边缘与针槽507的边缘均间隔0.6cm;本实施例中,通过吸水海绵504的一侧边缘与针槽507的边缘均间隔0.6cm的短距离设计可使血在穴孔内溢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进针器(1)、压块(2)和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位于进针器(1)内部,且压块(2)位于进针器(1)上端,并且连接杆(3)贯穿进针器(1)而与压块(2)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进盘(4),且推进盘(4)的下端设有固定压杆(5),并且进针器(1)下端的一侧均设有控制块(6),所述固定压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且固定板(501)的下端中部设有弹簧杆(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进针器,包括进针器(1)、压块(2)和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位于进针器(1)内部,且压块(2)位于进针器(1)上端,并且连接杆(3)贯穿进针器(1)而与压块(2)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进盘(4),且推进盘(4)的下端设有固定压杆(5),并且进针器(1)下端的一侧均设有控制块(6),所述固定压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且固定板(501)的下端中部设有弹簧杆(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5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505),且固定框(505)的一侧均设有与固定框(505)贯穿连接的支杆(503)。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丹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