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液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021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及连接于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中间板;上层板靠近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上层板背离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均与安装槽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中间板的中部经冲压形成若干凸条及若干与凸条相背设置并一一对应的液冷槽,每个凸条均位于安装槽中并与安装槽的底部相连,且每个凸条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将对应液冷槽与安装槽连通的液冷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液冷板的液冷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下层板将中间板的凸条与液冷槽封闭在上层板的安装槽中,再通过凸条上开设有液冷孔来形成散热通道,使得液冷板不需要安装供冷却液流通的管道,不仅结构简单可靠,而且提交较小并利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液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液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锂离子电池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通常将多个锂离子电池组成电池模组后进行使用,然而锂离子电池为二次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了避免锂离子电池产生热失控,电池模组通常设有散热组件来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降温,在现有技术中,因液冷具有散热效率高的特点在电池模组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然而,液冷装置的管道设计比较复杂,且体积较为庞大,影响了电池模组的性能。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液冷板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及液冷装置,旨在通过简化液冷板的结构并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及连接于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上层板靠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上层板背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均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中间板的中部经冲压形成若干凸条及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及连接于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上层板靠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上层板背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均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中间板的中部经冲压形成若干凸条及若干与所述凸条相背设置并一一对应的液冷槽,每个凸条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相连,且每个凸条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将对应液冷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液冷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及连接于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上层板靠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上层板背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有均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中间板的中部经冲压形成若干凸条及若干与所述凸条相背设置并一一对应的液冷槽,每个凸条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相连,且每个凸条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将对应液冷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液冷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孔为狭长的矩形孔,且所述液冷孔的长度方向与自所述进水管到靠近所述出水管的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若干凸条的冷却区域、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入水区域及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出水区域,且所述入水区域与所述出水区域分别与所述冷却区域的两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区域与所述出水区域分别靠近所述上层板的两个相邻的边角位置,且所述入水区域与所述出水区域分别分别正对一个液冷孔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所述下层板及所述中间板均采用矩形的铝板制成;所述上层板、所述下层板及所述中间板的边缘对齐并通过铆接及热压形成一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威曾建林吴施荣宋振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