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更具体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
技术介绍
随着机动车辆的逐年增长,交通堵塞已成为各城市交通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违规停车,违规停放的车辆会占用机动车道,导致后面的车堵塞,在现有的技术中,监管车辆的违停情况一般是通过交通监管人员对街道进行巡查,由于街道较多,所以监管起来比较浪费人力。目前,现有的交通信息监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监管器安装结构复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进行调节,造成其监控范围小,同时设备故障时检修麻烦;2、车辆出行高峰期往往需要交通协管员去实地进行交通指挥,以疏通拥堵的车辆,工作起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该智能监管器通过在竖向支撑杆内部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横向支撑杆在其表面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横向支撑杆的高度,同时横向支撑杆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3),所述立柱(3)呈圆柱形中空状结构设置且上部设有竖向支撑杆(7),所述竖向支撑杆(7)呈圆柱结构设置且外径小于立柱(3),所述竖向支撑杆(7)内部设有第一电机(23)且第一电机(23)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24),所述第一螺杆(24)的表面设置第一滑动块(25)且第一滑动块(25)与第一螺杆(2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25)的侧面设有横向支撑杆(11)且横向支撑杆(11)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动块(2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11)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6)且第二电机(26)的动力输出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3),所述立柱(3)呈圆柱形中空状结构设置且上部设有竖向支撑杆(7),所述竖向支撑杆(7)呈圆柱结构设置且外径小于立柱(3),所述竖向支撑杆(7)内部设有第一电机(23)且第一电机(23)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一螺杆(24),所述第一螺杆(24)的表面设置第一滑动块(25)且第一滑动块(25)与第一螺杆(2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25)的侧面设有横向支撑杆(11)且横向支撑杆(11)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动块(2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杆(11)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6)且第二电机(26)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二螺杆(27),所述第二螺杆(27)的表面设有第二滑动块(28)且第二滑动块(28)下部设有控制盒(14),所述控制盒(14)下部设有安装架(16)且安装架(16)内部设有摄像头(15),所述摄像头(15)的两端设有驱动轴(19)且摄像头(15)通过驱动轴(19)与安装架(1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立柱(3)表面设有套筒(5)且套筒(5)侧面设有控制箱(6),所述控制箱(6)内部设有主控板(37)且主控板(37)通过螺栓与控制箱(6)固定连接,所述主控板(37)表面设有中央控制器(38)且中央控制器(38)的上部设有定位模块(39),所述中央控制器(38)的下部设有警报模块(42)且右侧设有存储模块(40)和无线收发器(41),所述竖向支撑杆(7)的顶部设有连接盘(8)且连接盘(8)上部设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第三螺杆(31)且第三螺杆(31)表面设有活动块(32),所述第三螺杆(31)右侧设有固定杆(29)且固定杆(29)顶部设有活动轴(30),所述活动块(32)的侧面设有第一转轴(33)且第一转轴(33)内部设有调节杆(34),所述调节杆(34)的左侧设有第二转轴(35)且第二转轴(35)侧面设有安装板(36),所述第二转轴(35)和活动轴(30)通过螺栓与安装板(3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6)表面设有太阳能板(10)且太阳能板(10)通过螺栓与安装板(36)固定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38)内部包括视频监控模块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所述视频监控模块与摄像头(15)之间通过导线连通,所述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左侧包括车牌跟踪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和行车轨迹提取模块,所述数据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新,邵俊,孙久,薛鹏,吴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