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890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对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进行安全性特征指标量化;利用单因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标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根据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建立预警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融合了车辆状态信息和行车环境信息,构建了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并基于安全性预估模型提出了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系统,实现了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有效辨识与预判,预警准确率高,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了公路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以及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逐渐走向智能化,大量的智能化辅助设施已投入使用,有效的提升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但面对庞大的路网里程数和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大量的交通事故仍在不断发生,尤其在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目前,针对事故多发路段主要通过增设警示标志、安全诱导设施、视频监控设备以及测速等辅助设施来保障道路车辆的运行安全,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效果较为不明显,公众满意度较低。目前智能化的感知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车辆运行控制、车辆运行影响要素等方面的管控策略来实现车辆的安全行驶,其系统的设计更多集中于道路管控,而真正投入使用的基于实时运行数据分析且针对某些道路场景或某种高风险车型的公路智能化行车感知预警装置或系统非常少。比如,国家专利公开文献CN104157156B,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危险路段车速动态管理预警方法”,该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获取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所述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包括车辆信息、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和车辆运行环境信息;/nS2)对所述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数据预处理后的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nS3)对数据预处理后的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安全性特征指标量化,获得标量化指标;/nS4)利用单因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述标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nS5)根据所述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建立预警策略,利用所述预警策略对车辆进行智能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获取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所述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包括车辆信息、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和车辆运行环境信息;
S2)对所述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得数据预处理后的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
S3)对数据预处理后的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安全性特征指标量化,获得标量化指标;
S4)利用单因素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述标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
S5)根据所述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安全性预估模型建立预警策略,利用所述预警策略对车辆进行智能感知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牌信息、车型信息和轨迹信息;所述车辆运行状态包括速度信息、偏移距离和刹车温度;所述车辆运行环境包括气象环境、道路信息和交通环境;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线形、坡度和/或视距;所述气象环境包括能见度、湿度和/或温度;所述交通环境信息包括交通量和/或车型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所述数据预处理包括采用线性插值法对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中的异常值进行替换、删除信息缺失严重的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对车辆的状态及行车环境参数进行量化并计算处理成系统所需要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标量化指标包括速度指标、加速度指标、车距保持指标和/或偏移车道中心线距离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辆状态及行车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指标为车辆的超速百分比,通过计算获得车辆i的超速百分比αi,vi为车辆i的实际检测速度;vsi为车辆i在当前行车环境下所允许的最大限速值,vsi=min{vch,vse,vsj},vch为基于车辆侧滑约束的最大限速值,vse为基于安全前视距离的最大限速值,vsj为路段的设计限速值;
所述基于车辆侧滑约束的最大限速值vch满足θ为道路的超高;m为车量的重量,R为道路的曲率半径;道路横向摩擦系数μh的取值范围为0.6μ~0.7μ,μ为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Fc为车辆气动升力,Fs为车辆气动升力;
所述基于安全前视距离的最大限速值vse满足t1为驾驶员从发现前方物体到识别出该物体至采取相应的措施操作所持续时长,bm为车辆i的减速度,Sse为当前环境能见度,S3为安全停车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洋钟连德韩晖文涛廖文洲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