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86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穿刺套件,包括鞘管、筋膜扩张器、球囊和充气管,球囊设于鞘管前端的外部,球囊与充气管相通,充气管固定于鞘管上;筋膜扩张器包括圆柱形扩张管和锥形尖头,锥形尖头的尖端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锥形尖头与圆柱形扩张管的汇合处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鞘管的头端附加一个可充气体或液体的球囊,可适应不同的胆管内径,球囊打开后起到密闭所在操作胆管的空间,限制结石移动、提高取石效率、防止鞘管滑脱、减少对助手的依赖及压迫止血的作用;另外,可通过超声实时监控筋膜扩张器的穿刺深度,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不到位引起穿刺失败或穿刺太深引起大出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套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套件。
技术介绍
目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激光碎石、取石成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主流方式之一。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术中通过B超对结石所在的胆管定位穿刺后逐级扩张,并放置剥皮鞘管,通过此鞘管向胆管腔内注水,并在胆道镜直视下可对胆管内的结石进行定位,使用能量器械(如激光、气压弹道等)对结石破碎,再使用取石网篮套取或取石钳取净碎石。该方法与传统开腹切肝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相比,具有微创化、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采用现有穿刺鞘管进行手术时,容易存在以下问题:1、大块结石破碎后,小块结石在水流的冲击下,会随之在肝内胆管四处游动,会明显增加取石时间,影响取石头效率,并导致残留率升高、手术时间较长等;2、鞘管易滑脱,鞘管是平直的管道,不易机械固定,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鞘管滑出胆管而需要重新置管的情况,所以通常手术过程需要有一位助手专门固定鞘管,防止鞘管滑脱,造成对助手的依赖并增加了人力成本;3、在采用筋膜扩张器进行穿刺时,由于筋膜扩张器的锥形头无法在超声下实时显示及监控,常会出现2种情况:①筋膜扩张器的锥形头未完全进入胆管,由于穿刺口未充分扩张使得鞘管无法放入胆管,导致后续手术失败;②筋膜扩张器的锥形头进入胆管过深,常损伤、刺穿对侧胆管壁,导致胆管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4、在碎石过程中,能量器械或者结石常常会损伤胆管内壁,导致胆管出血,此时视野变得不清楚,常需要暂停手术。目前术中常采用药物冲洗胆管来控制胆管出血,但效果不佳,缺乏更有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穿刺套件,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刺套件,包括鞘管、筋膜扩张器、球囊和充气管,所述球囊设于所述鞘管前端的外部,所述球囊与所述充气管相通,所述充气管固定于所述鞘管上;所述筋膜扩张器包括圆柱形扩张管和锥形尖头,所述锥形尖头的尖端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所述锥形尖头与所述圆柱形扩张管的汇合处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进一步的,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排列形成圆环状,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排列形成圆环状。进一步的,两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和/或两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间的间距为0.5~2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和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均为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1~1mm。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扩张管的末端设有手持件,所述手持件的直径大于所述鞘管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鞘管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线性均布的第一刻度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扩张管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线性均布的第二刻度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的一端固定于球囊内,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鞘管末端并延伸至外部,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设有充气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鞘管的头端附加一个可充气体(液体)的球囊,球囊的口径随球囊内液(气)量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胆管内径,球囊打开后起到密闭所在操作胆管的空间、限制结石移动、提高取石效率、防止鞘管滑脱、减少对助手的依赖及压迫止血的作用;另外,筋膜扩张器中锥形尖头的前端、末端分别设置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从而使手术过程中可通过超声实时监控筋膜扩张器的穿刺深度,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不到位或穿刺过深引起胆管穿孔或大出血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穿刺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穿刺套件中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穿刺套件中筋膜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的细节图。附图标识:1鞘管;11第一刻度凹槽;2筋膜扩张器;21圆柱形扩张管;22锥形尖头;23第二刻度凹槽;24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5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6手持件;3球囊;4充气管;5固定件;6充气柄;7粘膜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穿刺套件,包括鞘管1、筋膜扩张器2、球囊3和充气管4,球囊3设于鞘管1前端的外部,球囊3与充气管4相通,充气管4固定于鞘管1上;筋膜扩张器2包括圆柱形扩张管21和锥形尖头22,锥形尖头22的尖端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锥形尖头22与圆柱形扩张管21的汇合处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其中,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排列形成圆环状,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排列形成圆环状,且这两圆环相互平行。通过将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分别形成圆环状分别位于锥形尖头22的前端和末端,可有效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和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被遮挡导致无法反馈锥形尖头22的穿刺情况。进一步的,两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和/或两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间的间距为0.5~2mm。具体的,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24和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25均为通孔,由于通孔的位置与不设有通孔的位置在X光的照射下,在显示屏幕下所显示的图案有所不同,从而可以起到实时监控锥形尖头22的穿刺情况。其中,通孔的直径为0.1~1mm。通孔直径过小,会导致监控效果不明显;而若通孔直径过大,会影响手术进行。圆柱形扩张管21的末端设有手持件26,手持件26的直径大于鞘管1的直径,防止手术过程中圆柱形扩张管21滑入鞘管1内。鞘管1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线性均布的第一刻度凹槽11,圆柱形扩张管21上沿长度方向开有线性均布的第二刻度凹槽23,可对插入深度进行实时记录,操作时直观便捷。进一步的,充气管4的一端固定于球囊3内,另一端通过固定件5固定于鞘管1末端并延伸至外部,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设有充气柄6,通过外部充气设备或充气装置或充液设备等,与充气柄6连接,往球囊3内充入气体,球囊3的口径随球囊3内气量或液量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胆管内径。将本技术穿入胆道时,并不往球囊3内充入气体;而当对结石定好位后,才更加胆管内径往球囊3内充入适量气体,保持鞘管1的稳定。其中,球囊3的两端可采用粘膜胶7固定在鞘管1的前端处。手术时,首先需要对结石进行定位:通过将筋膜扩张器2穿入鞘管1内,使锥形尖头22穿出鞘管1的前端,然后将筋膜扩张器2穿入胆道;在穿入胆道过程中,配合B超实时进行扩张深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筋膜扩张器、球囊和充气管,所述球囊设于所述鞘管前端的外部,所述球囊与所述充气管相通,所述充气管固定于所述鞘管上;所述筋膜扩张器包括圆柱形扩张管和锥形尖头,所述锥形尖头的尖端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所述锥形尖头与所述圆柱形扩张管的汇合处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筋膜扩张器、球囊和充气管,所述球囊设于所述鞘管前端的外部,所述球囊与所述充气管相通,所述充气管固定于所述鞘管上;所述筋膜扩张器包括圆柱形扩张管和锥形尖头,所述锥形尖头的尖端部均匀设有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所述锥形尖头与所述圆柱形扩张管的汇合处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排列形成圆环状,多个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排列形成圆环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两第一超声波反射装置和/或两第二超声波反射装置间的间距为0.5~2m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