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8210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可有效吸附胶膜中的游离金属离子,从而实现组件抗PID现象的作用。该封装胶膜不仅满足传统单面电池的抗PID性能要求,而且应用于双面电池组件时,也表现出优异的抗PID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重要设备。在当今社会,环境与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所有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具有储量大,可再生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光伏发电成为重要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因此受到各国政府和组织所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能组件普遍存在PID现象(电势诱导衰减)的问题。PID现象的发生使得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降低了电池片表面的钝化效果,从而导致组件功率出现衰减。因此PID现象的出现,提高了光伏发电的设备成本并最终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广泛普及,是目前光伏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PID现象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在其中最广为人们认可的理由是太阳能组件中的离子迁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汽进入光伏组件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使得玻璃保护层析出大量可自由移动的Na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向电池表面移动并富集于减反层,使漏电流增大,并与电池片中的载流子复合从而降低电池片内的载流子浓度,最终导致组件功率的衰减。因此,限制金属离子在胶膜中的迁移能力,以及降低组件中自由离子的含量,均有望避免太阳能组件发生PID现象。CN104966743B公开了一种含聚合物金属离子捕捉剂的PID封装胶膜。其所用金属捕捉剂包含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钠、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锌、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钙、聚苯乙烯磺酸钠、聚苯乙烯磺酸钾、聚苯乙烯磺酸锌、聚苯乙烯磺酸钙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这些物质内部有较强的离子键合作用,能对金属离子产生较强的锁定作用。在加入EVA中后,可对玻璃表面迁移出的钠离子具有一定的捕捉和锁定作用,降低了钠离子向电池片表面迁移速率。然而,该专利中引入的聚合物中含有较多的其他种类金属离子,材料整体的金属离子含量不降反升,对封装胶膜的绝缘性能将会产生较大影响。CN109705773A公开了一种含无机离子捕捉剂的抗PID封装胶膜。其通过在胶膜中添加磷酸锆的方式,实现在电场环境下束缚固定金属离子,减少组件中金属离子的自由运动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光伏组件的PID效应问题。CN106967368A公开了一种添加纳米氧化硅的抗PID封装胶膜。他们认为在EVA胶膜中添加能捕捉钠离子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同时该二氧化硅还可填充钠离子迁移的通道,阻止钠离子迁移到晶体硅电池片表面,从而使得光伏组件具有抗PID性能。然而,这类无机离子捕获剂与聚合物相容性不好,易出现团聚现象,因此制备稳定的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仍存在较大困难。同时过多的无机填料还将对胶膜的透光率,韧性,粘结力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以上缺点以外,更重要的一点,上述所有专利制备的光伏封装胶膜应用于现行双面电池的组件中时,组件背面的功率衰减严重。因此,这些方案应用于双面电池中时,抗PID效果整体较差,不能满足产品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以更有效地改善抗光伏组件的PID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每100份的乙烯共聚物基体中包含0.01~5份的离子捕获剂和0.01~5份的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优选地,每100份的乙烯共聚物基体中包含0.1~1份的离子捕获剂和0.1~1份的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为离子交换树脂经活化形成,且活化步骤为:将离子交换树脂在乙醇中浸泡,过滤后,先洗涤至酸性,后洗涤至中性,最后干燥,得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地,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或阴离子交换树脂;优选地,离子交换树脂为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和/或丙烯酸系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地,离子交换树脂为731型、732型、D113型、D152型、D151型、110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D113型和/或D15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地,离子捕获剂为金属磷酸盐和/或金属氧化物;优选地,离子捕获剂为磷酸铝、磷酸钛、磷酸锡、磷酸锆、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磷酸锆和/或磷酸钛。进一步地,助剂为交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增粘剂、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交联剂为过氧化物类交联剂;优选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每100份的乙烯共聚物基体中包含0.1~5份的助剂。进一步地,乙烯共聚物基体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戊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原料依次进行共混、熔融挤出、流延成膜,得到光伏组件封装胶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该封装胶膜中同时引入了离子捕获剂和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其中离子捕获剂可通过离子交换等方式捕捉胶膜中的碱金属离子以及碱土金属离子等,而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与外界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起到吸附,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且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本身不含任何金属离子成分,不会额外引入新的金属离子杂质。另外,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聚合物,相比金属氧化物,与封装胶膜之间的相容性较好。且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附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也可吸附添加的无机离子捕获剂,避免无机离子捕获剂发生团聚现象,使得其在胶膜中的分散更加均匀。基于以上原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可有效吸附胶膜中的游离金属离子,从而实现组件抗PID现象的作用。该封装胶膜不仅满足传统单面电池的抗PID性能要求,而且应用于双面电池组件时,也表现出优异的抗PID效果。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该封装胶膜中同时引入了离子捕获剂和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其中离子捕获剂可通过离子交换等方式捕捉胶膜中的碱金属离子以及碱土金属离子等,而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与外界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起到吸附,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且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本身不含任何金属离子成分,不会额外引入新的金属离子杂质。另外,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聚合物,相比金属氧化物,与封装胶膜之间的相容性较好。且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附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也可吸附添加的无机离子捕获剂,避免无机离子捕获剂发生团聚现象,使得其在胶膜中的分散更加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包括乙烯共聚物基体和分散在其中的离子捕获剂、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助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每100份的所述乙烯共聚物基体中包含0.01~5份的所述离子捕获剂和0.01~5份的所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
优选地,每100份的所述乙烯共聚物基体中包含0.1~1份的所述离子捕获剂和0.1~1份的所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为离子交换树脂经活化形成,且所述活化步骤为:
将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在乙醇中浸泡,过滤后,先洗涤至酸性,后洗涤至中性,最后干燥,得到所述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或阴离子交换树脂;
优选地,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和/或丙烯酸系离子交换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为731型、732型、D113型、D152型、D151型、110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D113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柑宏魏梦娟侯宏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