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03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前横梁总成采用框架结构,其包括:两根横杆、至少一根纵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两根横杆相互平行,纵杆连接在两根横杆之间并垂直于横杆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横杆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加强板将前横梁总成进行加强,稳定杆安装于前横梁总成上,稳定杆两纵臂穿过两点式下摆臂的中间,通过垫片及衬套和两点式下摆臂连接,以此实现制动时通过稳定杆和前横梁总成承受两点式下摆臂所无法承受的纵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微型乘用车底盘受成本和空间影响,下摆臂和副车架采用传统布置形式比较困难,会造成前舱空间拥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偏小。稳定杆也因空间问题,导致外径尺寸受到限制,走向变得复杂,工艺更加复杂。目前汽车底盘前横梁总成仅提供车身侧向刚度,和为冷凝器提供下部固定点。参照图1图2,盒式结构前横梁时先用的结构,其生产需要大量的模具,开发成本高,开发中期遇到问题,设计变更周期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前横梁总成采用框架结构,其包括:两根横杆、至少一根纵杆、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两根横杆相互平行,纵杆连接在两根横杆之间并垂直于横杆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横杆两端,且第一加强板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的第一车身连接结构和第一稳定杆安装结构;第二加强板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横梁总成(3)采用框架结构,其包括:两根横杆(34)、至少一根纵杆(35)、第一加强板(33)和第二加强板(36);/n两根横杆(34)相互平行,纵杆(35)连接在两根横杆(34)之间并垂直于横杆(34)设置;/n第一加强板(33)和第二加强板(36)分别设置在横杆(34)两端,且第一加强板(33)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的第一车身连接结构(31)和第一稳定杆安装结构(32);第二加强板(36)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的第二车身连接结构和第二稳定杆安装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横梁总成(3)采用框架结构,其包括:两根横杆(34)、至少一根纵杆(35)、第一加强板(33)和第二加强板(36);
两根横杆(34)相互平行,纵杆(35)连接在两根横杆(34)之间并垂直于横杆(34)设置;
第一加强板(33)和第二加强板(36)分别设置在横杆(34)两端,且第一加强板(33)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的第一车身连接结构(31)和第一稳定杆安装结构(32);第二加强板(36)上设有分别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的第二车身连接结构和第二稳定杆安装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车身连接结构(31)、第一稳定杆安装结构(32)、第二车身连接结构和第二稳定杆安装结构均为通孔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横梁总成(3)通过安装架(2)与车身连接,第一车身连接结构(31)和第二车身连接结构处分别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与稳定杆(4)位于前横梁总成(3)相对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横杆(34)均采用方管,第一加强板(33)和第二加强板(36)均贴合横杆(34)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之胜孟庆跃冯先进叶凯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