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铺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87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铺粉装置,包括具有储粉腔的铺粉箱和推粉机构,储粉腔内设有将储粉腔分隔为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的隔板,推粉机构包括动力输入机构、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通过在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内设置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当动力输入机构驱动第一推粉件下移时,隔板将第二储粉槽关闭,粉料在第一推粉件的推力下从第一粉槽内流出。当动力输入机构驱动第二推粉件下移时,隔板将第一储粉槽关闭,粉料在第二推粉件的推力下从第二粉槽内流出。粉料是在第一推粉件或第二推粉件的推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粉口流出,因此既可以提高下粉效率,又可以避免出现“架桥”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铺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铺粉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把材料逐层累加在一起制造实体工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技术,不需要刀具与模具、无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生产周期短、可以轻松加工出结构复杂的工件。目前,在3D打印制造领域,常见的铺粉方式有刮刀式和移动料斗式。刮刀式铺粉,在缸体的一端下料,然后由刮刀推动金属粉末从缸体一端刮至另一端。选用这种方式铺粉,当刮刀行走太快时,粉末会被刮刀带走,导致铺完粉后,粉末表面凹凸不平,铺粉效果不佳。故在利用刮刀铺粉时,刮刀的行走速度不能太快,这样铺粉效率较低。而且,利用刮刀进行铺粉还很容易刮伤工件表面。移动料斗式铺粉,主要利用金属粉的自身重力从料斗流出,从而进行铺粉。移动料斗铺式铺粉虽然不会损坏工件表面,但当金属粉为流动性较差的粉末时,粉末由于“架桥”现象不易从料斗狭缝中流出,影响铺粉效率。综上所述,现有的两种铺粉方式,铺粉效率都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铺粉装置,克服现有铺粉装置铺粉效率低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铺粉装置,包括铺粉箱,所述铺粉箱具有储粉腔以及第一出粉口,所述储粉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粉腔分隔为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并可切换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与所述第一出粉口的连通;推粉机构,所述推粉机构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内的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同步反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二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二储粉槽,使第一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所述第二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一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一储粉槽,使第二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出粉口设置于所述储粉腔的底部,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粉口上方,所述隔板包括分流部和摆动部,所述摆动部位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出粉口的两侧均设有朝下伸出的平粉部,所述平粉部用于辅助抹平由所述第一出粉口流出的粉料。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推粉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推杆位于第一储粉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推杆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储粉槽与动力输入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推粉件包括第二推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推杆位于第二储粉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推杆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二储粉槽与动力输入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齿轮,所述齿轮转动的设置在铺粉箱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并平行的设置在齿轮的两侧;当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步反向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铺粉装置还包括工作台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铺粉箱在工作台上方移动;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还包括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齿轮驱动连接,并与第一导轨抵靠;铺粉箱在工作台上方移动时,摩擦轮在第一导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还包括转动轴,所述齿轮以及摩擦轮均与所述转动轴同轴固设。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铺粉装置还包括储粉箱,所述储粉箱开设有第二出粉口,所述储粉箱位于铺粉箱的上方,粉料通过第二出粉口流入储粉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储粉箱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铺粉箱上还设有连接架,所述铺粉箱通过连接架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铺粉箱沿第二导轨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内设置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当动力输入机构驱动第一推粉件下移时,隔板将第二储粉槽关闭,粉料在第一推粉件的推力下从第一粉槽内流出。当动力输入机构驱动第二推粉件下移时,隔板将第一储粉槽关闭,粉料在第二推粉件的推力下从第二粉槽内流出。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铺粉装置在铺粉时,粉料是在第一推粉件或第二推粉件的推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粉口流出,因此既可以提高下粉效率(相对于传统的依靠重力下粉而言,效率更高),又可以避免出现“架桥”现象。传统的铺粉方式由于是依靠重力下粉(下粉效率不可控),因此铺粉箱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会导致粉层过薄),从而限制了铺粉效率的提高;而采用实施例的铺粉装置后,由于粉料是在第一推粉件或第二推粉件的推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粉口流出,从而使得下粉效率可控,需要提高下粉效率时,可通过提高第一推粉件或第二推粉件的移动速度实现。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铺粉装置后,铺粉箱的移动速度可以不受限制,从而可提高铺粉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铺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铺粉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无粉料);图3是本专利技术铺粉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有粉料);图4是本专利技术铺粉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铺粉装置另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储粉箱的铺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铺粉箱1储粉腔11第一储粉槽111第二储粉槽112第一出粉口12隔板13分流部131摆动部132连接架14压板141推粉机构2动力输入机构21齿轮211摩擦轮212转动轴213第一推粉件22第一推杆221第一连接杆222第一延伸件223第一齿条224第二推粉件23第二推杆231第二连接杆232第一延伸件233第二齿条234平粉部3工作台4第一导轨41废料槽42驱动机构5电机51主动轮52皮带53储粉箱6第二导轨61传感器7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铺粉装置包括铺粉箱1和推粉机构2。铺粉箱1具有储粉腔11以及第一出粉口12,储粉腔12内设有隔板13,隔板13将储粉腔11分隔为第一储粉槽111和第二储粉槽112,隔板13可切换第一储粉槽111和第二储粉槽112与第一出粉口12的连通。推粉机构2包括动力输入机构21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铺粉箱,所述铺粉箱具有储粉腔以及第一出粉口,所述储粉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粉腔分隔为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并可切换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与所述第一出粉口的连通;/n推粉机构,所述推粉机构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内的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同步反向上下移动;/n所述第一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二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二储粉槽,使第一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所述第二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一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一储粉槽,使第二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铺粉箱,所述铺粉箱具有储粉腔以及第一出粉口,所述储粉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储粉腔分隔为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并可切换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与所述第一出粉口的连通;
推粉机构,所述推粉机构包括动力输入机构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粉槽和第二储粉槽内的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并可驱动所述第一推粉件和第二推粉件同步反向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二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二储粉槽,使第一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所述第二推粉件下移时可推动所述隔板朝向第一储粉槽移动以关闭第一储粉槽,使第二储粉槽与第一出粉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粉口设置于所述储粉腔的底部,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粉口上方,所述隔板包括分流部和摆动部,所述摆动部位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粉口的两侧均设有朝下伸出的平粉部,所述平粉部用于辅助抹平由所述第一出粉口流出的粉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粉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推杆位于第一储粉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推杆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储粉槽与动力输入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铺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飞李清刘鹏宇何菊翠陈根余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