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7562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在设施大棚内作物换茬的间隙,将蚯蚓饲料翻耕入土壤耕层,再在土壤中投放蚯蚓种苗后覆盖湿稻草,然后种植下一茬作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结合当前生态农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蚯蚓生活特性,创造适当的生活环境,将土壤改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蚯蚓养殖相结合,加快农业废弃物养分转化效率,提升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厚植农业绿色生产理念,提升农产品产量及品质。具有构思新颖,经济和生态效益高,管理简便和技术操作易掌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与植物保护的
,涉及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蚯蚓而非传统物理化学方法来对设施农业中连作障碍土壤进行改良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发展的设施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大棚作为设施农业主要形式,其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但其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连作现象普遍,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状况下,设施大棚也易出现土壤养分失衡,土壤板结、盐渍化、酸化、自毒物质及有害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等)积累等土壤障碍问题,而制约设施农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土壤连作障碍”。农业生产中存在连作障碍的作物种类多、面积广,如常见的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蔷薇科作物均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而70%的连作障碍是由土壤传染性病虫害引起的。如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目前,关于连作障碍的防治主要包括农艺措施、培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农艺措施主要包括与非寄主植物轮作、暴晒、合理施肥等,其中轮作被广泛使用,但对一些特殊经济作物或特定地区无法达到合理轮作要求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虽然农业措施能有效的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但是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块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抗病品种的选育是一个耗时、复杂的过程,且病原菌本身也在不断分化,培育出来的抗性品种很容易被病原菌分化出来的生理小种侵染。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如多菌灵、双效灵水剂、DT杀菌剂、高锰酸钾、抗菌灵等,但化学药剂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土壤中的有益菌,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造成群落结构的破坏;化学试剂还能提高病原菌的抗病性,长期使用导致药效降低,而且残留农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菌等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干扰病原菌对寄主植物侵染的。如枯草芽孢杆菌Bll、荧光假单杆菌、农抗120、芽孢杆菌和AMF等。但生物防治效果受植物拮抗菌和病原菌等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栽培管理制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制约了益生菌的繁殖,导致防治效果不稳定,且益生菌不能自主传播,土壤接种操作困难、费工费时不利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以上方法短时期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可持续性较差。目前国内土壤改良依旧以物理、化学或者微生物菌剂的方法为主,如:周夕和等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结合根瘤菌肥的一种连作土壤处理方法(CN201710509918.2)、一种大棚草莓连作土壤改良的方法(CN201410049321.0)采用的是高温结合灌水的方法、曹志平等提出了一种土传病害防治方法(申请号CN200410004767),将待消毒土壤覆以VIF膜,然后向膜内土壤施用35-40g/m2土壤的甲基溴原剂,或70-80g/m2土壤的37%水剂威百亩进行土壤消毒。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建立一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蚯蚓养殖、绿色种植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不仅解决了连作土壤障碍多、病害重、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技术管理方便,可操作性强,具有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在设施大棚内作物换茬的间隙,将蚯蚓饲料翻耕入土壤耕层,再在土壤中投放蚯蚓种苗后覆盖湿稻草,然后种植下一茬作物。优选地,所述设施大棚的四周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20~30cm,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80~100cm。所述排水沟能够保障排水良好且可以防止蚯蚓逃逸。优选地,所述设施大棚内设有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选自滴管或喷灌设备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喷灌设备为常规使用的农作物喷灌设备。优选地,所述蚯蚓饲料包括有秸秆和有机肥,所述秸秆与有机肥的投放量之比为1:8~3:2。所述投放量为投放重量。更优选地,所述蚯蚓饲料的投放量包括0.5~1.5吨/亩的秸秆和1.0~4.0吨/亩的有机肥。更优选地,所述秸秆选自稻麦秸秆、蔬菜废弃物、菇渣、绿肥或牧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稻麦秸秆为水稻或小麦的秸秆。所述蔬菜废弃物为蔬菜采收后废弃的残体。所述菇渣为蘑菇料渣,包括废弃的蘑菇培养料及蘑菇残体。所述绿肥为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包括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所述牧草为饲养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更优选地,所述秸秆需粉碎后预堆制7~15天。更优选地,所述有机肥选自腐熟的畜禽粪便、厩肥或商品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厩肥为家畜粪尿、垫圈材料、饲料残茬混合堆积并经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所述商品有机肥为禽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经高温发酵、腐熟、除臭等无害化处理后,按照国家标准制成的有机肥料。优选地,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5~30cm。所述翻耕是采用翻耕犁将蚯蚓饲料均匀翻入土壤。优选地,所述翻耕后要起垄、开沟,所述垄宽为20~50cm,所述垄间距为5~20cm。所述起垄、开沟是为了满足作物种植需要。优选地,所述土壤在投放蚯蚓种苗前,要保持以下条件: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5~50%;土壤的pH值为4.5~8.5;土壤的温度保持在5~30℃。上述土壤含水率为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当土壤含水率较低,即土壤较为干燥时,可结合作物需水情况通过农田灌溉等常规手段控制。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投放量为200~1000kg/亩。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投放温度为10~25℃。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投放时间为夏季的18:00~20:00。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生长繁殖温度为10~30℃。更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生长繁殖温度为20~25℃。可通过以下措施调控温度:冬季增加稻草覆盖量并施用有机肥;夏季做好设施大棚通风,同时配合灌溉降低土壤温度。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为常规的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更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包括且不限于正蚓科赤子爱胜蚓、巨蚓科威廉环毛蚓、杂交大平蚓。优选地,所述蚯蚓种苗的投放后每年每亩追加配施不小于1.0吨的有机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需要提供足够饲料,保障作物和幼蚓的生长需要,持续改良土壤。优选地,所述湿稻草的覆盖厚度为2~10cm。优选地,所述湿稻草的含水率为10~30%。为蚯蚓提供遮阴环境及保持水分、温度稳定,无特殊要求可替代地膜。优选地,所述蚯蚓每隔3~6个月采用诱饵诱捕法捡收非生育期的成蚓。所述成蚓依据环带判断。捡收的成蚓用于入药或制作饲料。优选地,所述作物种植方式为移栽或直播。优选地,所述作物种植时,病虫害防控方式选自投放有益昆虫或杀灭害虫中一种或两种组合。更优选地,所述杀灭害虫选自投放性诱剂、设置杀虫灯、投放对蚯蚓和环境安全的农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在设施大棚内作物换茬的间隙,将蚯蚓饲料翻耕入土壤耕层,再在土壤中投放蚯蚓种苗后覆盖湿稻草,然后种植下一茬作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在设施大棚内作物换茬的间隙,将蚯蚓饲料翻耕入土壤耕层,再在土壤中投放蚯蚓种苗后覆盖湿稻草,然后种植下一茬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大棚的四周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20~30cm,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80~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饲料包括有秸秆和有机肥,所述秸秆与有机肥的投放量之比为1:8~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选自稻麦秸秆、蔬菜废弃物、菇渣、绿肥或牧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秸秆需粉碎后预堆制7~15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选自腐熟的畜禽粪便、厩肥或商品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娟琴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翰林白娜玲张海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