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a下变频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45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Ka下变频信道,包括预处理通道、滤波混频通道、与混频输出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微带隔离器,能够有效解决混频器的端口驻波差引起混频器前后阻抗不匹配造成中频带内平坦度差的问题;采用薄膜带通滤波器,提升杂散抑制特性;通过两次超外差变频,通过固定本振的方式实现多路中频信号输出,且输出信号杂散抑制高、全工作频段内中频带内波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a下变频信道
本技术属于射频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Ka下变频信道。
技术介绍
下变频信道作为射频微波系统中常见的设备,可实现高频信号向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广泛用于电子侦察、电子对抗、卫星通信等电子系统设备。传统设计方式采用可变本振信号的形式,由于混频器在不同的本振频点下的特性不一致,混频器的交调抑制与变频损耗具有差异,将输入的射频信号与可变本振信号相混频得到固定的中频信号,该信号再与固定的本振信号混频得到中频输出,该方式存在输出信号杂散抑制较差、带内平坦度较大、且不能频分输出四路中频信号等缺陷。传统方式的缺陷将导致整机系统系统发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Ka下变频信道,包括预处理通道、滤波混频通道与混频输出通道;所述预处理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微带隔离器、第一薄膜带通滤波器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滤波混频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功分器、第二微带隔离器、第二薄膜带通滤波器、第一混频单元与第三微带隔离器;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输入端相连;所述混频输出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功分器、第三薄膜带通滤波器、第二混频单元、第一LC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衰减器、第三低噪声放大器与第二LC滤波器;所述第三微带隔离器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输入端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微带隔离器,能够有效解决混频器的端口驻波差引起混频器前后阻抗不匹配造成中频带内平坦度差的问题;采用薄膜带通滤波器,提升杂散抑制特性;通过两次超外差变频,通过固定本振的方式实现多路中频信号输出,且输出信号杂散抑制高、全工作频段内中频带内波动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中:1-第一微带隔离器;2-第一薄膜带通滤波器;3-第一低噪声放大器;4-第一功分器;5-第二微带隔离器;6-第二薄膜带通滤波器;7-第一混频单元;8-第三微带隔离器;9-第二功分器;10-第三薄膜带通滤波器;11-第二混频单元;12-第一LC滤波器;13-第二低噪声放大器;14-衰减器;15-第三低噪声放大器;16-第二LC滤波器;17-第一混频器;18-第一本振源;19-第二混频器;20-第二本振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Ka下变频信道,包括预处理通道、滤波混频通道与混频输出通道;所述预处理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微带隔离器1、第一薄膜带通滤波器2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所述滤波混频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功分器4、第二微带隔离器5、第二薄膜带通滤波器6、第一混频单元7与第三微带隔离器8;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4输入端相连;所述混频输出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功分器9、第三薄膜带通滤波器10、第二混频单元11、第一LC滤波器1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13、衰减器14、第三低噪声放大器15与第二LC滤波器16;所述第三微带隔离器8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9输入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包括第一混频器17与第一本振源18;所述第一本振源18与所述第一混频器17输入端相连,用于为第一混频器17提供本振驱动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频单元包括第二混频器19与第二本振源20;所述第二本振源20与所述第二混频器19输入端相连,用于为第二混频器19提供本振驱动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功分器4与第二功分器9均为二功分器。进一步的,所述衰减器14为数控衰减器。本技术Ka下变频信道,将卫星通信信号如17.7GHz~21.2GHz经过滤波、放大后由第一功分器功分为两路,分别与固定本振信号混频得到第一中频信号,该信号在经过隔离器后又经过第二功分器功分为两路,分别与第二混频单元混频得到第二中频信号,经过滤波、衰减、放大调节后,最终实现四路0.95GHz~2.15GHz中频信号输出。采用微带隔离器,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混频器的端口驻波差引起的混频器前后阻抗不匹配造成中频带内平坦度差的问题;采用薄膜带通滤波器,提升杂散抑制特性。采用两组二功分器,实现一路信号输入,四路相同中频信号输出。数控衰减器能够实现输出段变频链路的增益调整。采用多个带通滤波器,用与滤除带外交调杂散以及本振泄露与镜频信号。能够将17.7GHz~21.2GHz卫星通信信号通过两次超外差变频,得到四路0.95GHz~2.15GHz中频信号。本技术采用能够有效解决混频器的端口驻波差引起混频器前后阻抗不匹配造成中频带内平坦度差的问题,提升杂散抑制特性;通过两次超外差变频,得到四路中频信号输出;通过固定本振的方式实现多路中频信号输出,且输出信号杂散抑制高、全工作频段内中频带内波动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Ka下变频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通道、滤波混频通道、与混频输出通道;/n所述预处理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微带隔离器(1)、第一薄膜带通滤波器(2)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n所述滤波混频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功分器(4)、第二微带隔离器(5)、第二薄膜带通滤波器(6)、第一混频单元(7)与第三微带隔离器(8);/n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4)输入端相连;/n所述混频输出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功分器(9)、第三薄膜带通滤波器(10)、第二混频单元(11)、第一LC滤波器(1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13)、衰减器(14)、第三低噪声放大器(15)与第二LC滤波器(16);/n所述第三微带隔离器(8)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9)输入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a下变频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通道、滤波混频通道、与混频输出通道;
所述预处理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微带隔离器(1)、第一薄膜带通滤波器(2)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
所述滤波混频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功分器(4)、第二微带隔离器(5)、第二薄膜带通滤波器(6)、第一混频单元(7)与第三微带隔离器(8);
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4)输入端相连;
所述混频输出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功分器(9)、第三薄膜带通滤波器(10)、第二混频单元(11)、第一LC滤波器(1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13)、衰减器(14)、第三低噪声放大器(15)与第二LC滤波器(16);
所述第三微带隔离器(8)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9)输入端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众为创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