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31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包括插线板本体,从所述插线板本体延伸出的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插线板本体包括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夹子,所述夹子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插座端部连接固定,所述夹子后部控制所述夹子前部的张开与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子控制与所述夹子前部连接固定的第一插座以及第二插座的张开与夹紧,使插线板本体的固定地点多变,且固定后可稳定夹设在被夹物上,如桌侧以及桌腿等地点,从而实现插线板本体位于最便捷于使用者的地方,便利了使用者,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插线板以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因为插线板需要放置于地面或是桌面或是其它支撑物进行支撑而为使用者带来不便,而有时因为电器电源线过短或是墙面插孔与电器之间线路路径过于曲折而导致插线板电源线过短而无法工作,有时为了一时之需甚至将插线板悬空以便使插线板顺利工作,安全隐患极高,因此,急需一种固定地点适应性强且安全性能高的插线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包括插线板本体,从所述插线板本体延伸出的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插线板本体包括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夹子,所述夹子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插座端部连接固定,所述夹子后部控制所述夹子前部的张开与夹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子包括上夹片、下夹片以及扭簧,所述上夹片以及所述下夹片中间通过扭簧连接,所述上夹片前部与所述第一插座连接固定,所述下夹片前部与所述第二插座连接固定,所述上夹片后部以及所述下夹片后部配合控制所述夹子前部的张开与收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插座内侧与所述第二插座内侧相对,所述第一插座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外侧分别设置有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线从所述上夹片或所述下夹片伸出并与所述电源接头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片前部与所述下夹片前部为空腔,所述电源线可通过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二脚插孔以及所述三脚插孔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插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纳所述电源线的收纳槽,所述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分别对应有独立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插座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插座两端圆角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插座还设置有USB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夹子控制与所述夹子前部连接固定的第一插座以及第二插座的张开与夹紧,使插线板本体的固定地点多变,且固定后可稳定夹设在被夹物上,如桌侧以及桌腿等地点,从而实现插线板本体位于最便捷于使用者的地方,便利了使用者,增强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下面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插座11所处位置对应为“前”,则所述夹子13所处位置对应为“后”。如图1所示,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包括插线板本体10,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延伸出的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插线板本体10包括第一插座11、第二插座12以及夹子13,所述夹子13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11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端部连接固定,所述夹子13后部控制所述夹子13前部的张开与夹紧,使用时,使用者只需手握夹子13后部,选取所需放置插线板本体10的地方,将插线板本体10夹在上面即可,使用方便快捷,地点可选择性多,可为使用者选取最便捷于自己的插线板本体10放置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夹子13包括上夹片131、下夹片132以及扭簧133,所述上夹片131以及所述下夹片132中间通过扭簧133连接,所述上夹片131前部与所述第一插座11连接固定,优选采用一体成型方式,更为稳固,所述下夹片132前部与所述第二插座12连接固定,同样优选采用一体成型方式。所述上夹片131后部以及所述下夹片132后部配合控制所述夹子13前部的张开与收紧,使用时,使用者手握上夹片131后部以及下夹片132后部稍用力按压,由于所述上夹片131以及所述下夹片132中间通过扭簧133连接,在扭簧133的作用下,与所述上夹片131前部一体成型的第一插座11以及与所述下夹片132前部一体成型的第二插座12将夹设固定在被夹物上,使用方便,操作便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11内侧与所述第二插座12内侧相对,所述第一插座11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外侧分别设置有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外壳均为绝缘外壳,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分别作为所述插线板本体10的夹板夹设于被夹物上,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内侧相对夹在被夹物上,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外侧分别设置有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以供使用者使用,当所述插线板本体10夹设于被夹物上时,被夹物外侧与内侧分别有所述第一插座11外侧与所述第二插座12外侧设置的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使用者可根据所需选择在被夹物外侧或内侧选择插孔使用,十分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从所述上夹片131或所述下夹片132伸出并与所述电源接头连接,由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夹设于被夹物上,被夹物通常情况下为桌面、桌腿等地点,因此,如若将电源线出口设置于从所述第一插座11前部或第二插座12前部伸出,当所述插线板本体10夹设于桌面上时,会增长电源线在桌面的走线长度,从而加长了不必要的走线距离,因此将电源线出口设置于所述上夹片131或所述下夹片132伸出,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走线距离。作为优选,所述上夹片131前部与所述下夹片132前部为空腔,所述电源线可通过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二脚插孔以及所述三脚插孔电连接,所述电源线可通过所述上夹片131前部以及所述下夹片132前部的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第二插座12上的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建立电路连接,从而使整个插线板本体10上设置的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可在所述电源线接通电源时同时工作,且避免了所述第一插座11内部以及第二插座12内部线路混乱,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纳所述电源线的收纳槽,所述二脚插孔以及三脚插孔分别对应有独立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凹槽,便于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的内部排线,避免线路紊乱可能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每个二脚插孔以及每个三脚插孔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收纳槽,因此,所述二脚插孔以及所述三脚插孔为保证其对应的收纳槽的独立性,插线板本体10上相邻插孔之间的距离适当放宽,在侧面上也避免了因相邻插孔之间距离太短导致实际工作时相邻插孔无法同时插入插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11两端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两端圆角设置,避免端部尖角磕碰到使用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座11与所述第二插座12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座11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的侧壁或外侧,以适应于现如今使用者对于USB接口的需求。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包括插线板本体(10),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延伸出的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电源线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插线板本体(10)内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包括第一插座(11)、第二插座(12)以及夹子(13),所述夹子(13)包括第一夹片(131)、第二夹片(132)和扭簧(133),所述第一夹片(131)和第二夹片(132)之间安装有扭簧(133),所述第一夹片(131)右端与所述第一插座(11)连接,所述第二夹片(132)右端与所述第二插座(12)连接,所述第一插座(11)内侧与所述第二插座(12)内侧相对,所述第一插座(11)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外侧分别设置有二脚插孔和三脚插孔,所述电源线一端从所述第一夹片(131)或所述第二夹片(132)的左端伸出并与所述电源接头连接,所述电源线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插座(11)和所述第二插座(12)内并分别与所述二脚插孔和三脚插孔电连接,所述第一插座(11)与所述第二插座(12)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对应每个所述二脚插孔和三脚插孔位置分别设置有安装二脚插孔和三脚插孔导电片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两侧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凹槽,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供电源线穿过与所述导电片连接的通道,所述第一插座(11)与所述第二插座(12)还设置有USB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夹装固定的插线板,包括插线板本体(10),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延伸出的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电源线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插线板本体(10)内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板本体(10)包括第一插座(11)、第二插座(12)以及夹子(13),所述夹子(13)包括第一夹片(131)、第二夹片(132)和扭簧(133),所述第一夹片(131)和第二夹片(132)之间安装有扭簧(133),所述第一夹片(131)右端与所述第一插座(11)连接,所述第二夹片(132)右端与所述第二插座(12)连接,所述第一插座(11)内侧与所述第二插座(12)内侧相对,所述第一插座(11)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12)外侧分别设置有二脚插孔和三脚插孔,所述电源线一端从所述第一夹片(131)或所述第二夹片(132)的左端伸出并与所述电源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琨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