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本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插入接插件的线缆、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控制器壳体的接线座,接插件周边设有安装螺孔并且接插件与控制器壳体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线缆的屏蔽层在接插件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线缆插入接线座并连接后,接插件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设于控制器壳体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压接于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本结构克服传统屏蔽层通过接地弹片接地方式的缺陷,实现屏蔽层可靠且有效的接地,对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可有效抑制,提高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通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其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电动汽车核心之一的电驱动系统成为重要的电磁兼容问题根源之一。而电驱动系统中逆变器、三相线、电机、线缆屏蔽层、控制器壳体等组成的回路中共模电流最大,干扰最强,电磁环境最为恶劣。对于此部分的共模干扰通常采用磁环滤波、线缆屏蔽、缩短三相线长度等方式进行抑制。在有限的抑制措施中,措施实施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线缆屏蔽抑制措施中,决定线缆屏蔽效果优劣的因素有屏蔽层编制密度、屏蔽层材料、屏蔽电缆设计方式、屏蔽层接地方式等。其中线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是最容易实现优化的,也是线缆屏蔽效能影响最大的因素。通常,如图1所示,线缆1外圈设有两层绝缘层11,两层绝缘层11之间设有屏蔽层12,线缆1插入接插件2中,传统线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是屏蔽层12与接地弹片3采用钳子等工具进行压接到一起,然后将线缆1插入控制器壳体4的接线座5,此时接地弹片3与控制器壳体4接触实现接地,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屏蔽层12与接地弹片3压接部分容易松动,可靠性以及接触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该接地方式由于使用的是弹片压接,只能保证部分接地弹片3上的点与控制器壳体4接触,况且接触压力只能依靠接地弹片3的弹力保证,其接触效果会随着线束的摆动、时间的推移弹力削弱而降低。因此,传统接地方式不能保证屏蔽层能够可靠、有效的接地,对提高电磁兼容的效果较差,无法实现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的有效抑制,电磁兼容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本结构克服传统屏蔽层通过接地弹片接地方式的缺陷,实现屏蔽层可靠且有效的接地,对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可有效抑制,提高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通过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插入所述接插件的线缆、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接线座,所述接插件周边设有安装螺孔并且接插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所述线缆的屏蔽层在所述接插件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所述线缆插入接线座并连接后,所述接插件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压接于所述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进一步,所述金属导电层厚度为2mm,所述金属导电层通过嵌套或螺钉设于所述接插件表面。进一步,本安装结构还包括铜箔或导电胶带,所述铜箔或导电胶带包覆于所述向外翻折的折边。进一步,所述接插件周边的安装螺孔分别位于所述接插件的两端及中部位置。由于本技术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插入接插件的线缆、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控制器壳体的接线座,接插件周边设有安装螺孔并且接插件与控制器壳体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线缆的屏蔽层在接插件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线缆插入接线座并连接后,接插件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设于控制器壳体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压接于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本结构克服传统屏蔽层通过接地弹片接地方式的缺陷,实现屏蔽层可靠且有效的接地,对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可有效抑制,提高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通过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传统线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安装结构中接插件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2、插入所述接插件2的线缆1、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4的接线座5,所述接插件2周边设有安装螺孔21并且接插件2与所述控制器壳体4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22,所述线缆1的屏蔽层在所述接插件2的金属导电层22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13,所述线缆1插入接线座5并连接后,所述接插件2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21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4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13压接于所述金属导电层22与控制器壳体4之间。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层22厚度为2mm,所述金属导电层通过嵌套或螺钉设于所述接插件2表面。金属导电层即为金属板,可方便通过嵌套或螺钉的形式安装于接插件表面,方便本结构的制作。优选的,本安装结构还包括铜箔或导电胶带,所述铜箔或导电胶带包覆于所述向外翻折的折边13。铜箔或导电胶带提高向外翻折的折边与金属导电层以及控制器壳体的接触面积,以确保可靠接触。优选的,所述接插件2周边的安装螺孔21分别位于所述接插件2的两端及中部位置。通过安装螺孔使接插件安装于控制器壳体后受力均匀,确保各线缆的向外翻折的折边夹紧于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避免出现虚夹现象。本安装结构能够实现线缆屏蔽层可靠且有效的接地,可有效提高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通过率。可用于高压直流接插件、交流接插件以及汽车上其他任何带有屏蔽功能的接插件;接插件表面的金属导电层为导电板,其满足一定强度即可,屏蔽层向外翻折的折边贴紧金属导电层和控制器壳体且通过接插件紧固,无松动之忧,确保接触的可靠性,即使线束摆动也不会对接触造成影响。本安装结构有利于减小三相线缆对整车其他部分电器零部件的共模干扰,显著提高屏蔽层接地的可靠性,提高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通过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插入所述接插件的线缆、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接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周边设有安装螺孔并且接插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所述线缆的屏蔽层在所述接插件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所述线缆插入接线座并连接后,所述接插件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压接于所述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屏蔽接插件屏蔽层可靠接地的安装结构,包括接插件、插入所述接插件的线缆、控制器壳体和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接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周边设有安装螺孔并且接插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接触表面设有金属导电层,所述线缆的屏蔽层在所述接插件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向外翻折成折边,所述线缆插入接线座并连接后,所述接插件通过螺栓及安装螺孔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表面,向外翻折的折边压接于所述金属导电层与控制器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屏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超,刘莉飞,苟文辉,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