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44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穿戴部,所述设备本体内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穿戴部内置有柔性压电元件,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柔性压电元件,激发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产生振动。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采用压电陶瓷片振动方案时,存在引起用户不适的问题,进而提升了穿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可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的性能不断优化,功能越发全面,使得用户获得了更佳的体验感。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的场景越来越多,而振动提醒就是人机交互一个基本功能。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优化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已经出现了基于压电效应的压电陶瓷片振动方案,以此来替代了传统的振动马达方案。但是,压电陶瓷片具有一定的硬度,其在将振动效果传递至用户的过程中,难免会引起用户的不适,例如智能手表的表带中设置有压电陶瓷片,在振动时,压电陶瓷片会透过表带间接抵压在用户皮肤上,引起用户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采用压电陶瓷片振动方案时,存在引起用户不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穿戴部,所述设备本体内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穿戴部内置有柔性压电元件,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柔性压电元件,激发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产生振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在穿戴部内置柔性压电元件,通过驱动模块发出电信号并输入到柔性压电元件中,使得柔性压电元件处于电场中,基于压电效应,柔性压电元件在其极化方向上会产生变形,进而实现振动功能。同时由于采用柔性的压电元件,用户在从穿戴部感受到振动时,无疑不会受到柔性压电元件的抵压,因此不会感到不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压电陶瓷片实现振动的可穿戴设备,压电陶瓷片在振动时会抵压在用户的皮肤,引起用户的不适,本技术公开的可穿戴设备无疑具有更佳的穿戴舒适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模块与柔性压电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可穿戴设备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设备本体、200-穿戴部、300-驱动模块、400-柔性压电元件、410-第一电极、420-第二电极、500-振动传导元件、510-振动子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和与所述设备本体100连接的穿戴部200。设备本体100是可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能够实现该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同时也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器件提供了安装支撑基础。通常情况下,可穿戴设备都需要设置穿戴部200,穿戴部200是设备本体100与用户之间连接结构,可将设备本体100穿戴在用户身上,穿戴部200举例来说包括智能手表的表带、智能眼镜的镜腿和膝上便携计算机的腿部绑带等。本技术实施例是基于压电效应来进行振动提醒,实现信息触感反馈,不需要在设备本体100内部设置振动马达,增加了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的可利用空间,而且也能够缩小可穿戴设备整体的体积,进而提升设备的集成度,符合现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压电效应分为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即是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逆压电效应即是在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高频电信号加在压电元件上时,则产生高频声信号(声信号是由机械振动产生)。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即是基于逆压电效应来实现的。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0内置有驱动模块300,穿戴部200内置有柔性压电元件400,柔性压电元件400与驱动模块300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柔性压电元件400与驱动模块300的具体电连接关系,二者可以直接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电线缆直接电连接;二者也可以间接电连接,例如柔性压电元件400均电连接于主板上。如此情况下,通过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输入至柔性压电元件400,激发柔性压电元件400产生振动。应理解的是,当电信号通入柔性压电元件400后,柔性压电元件400即处于电场中,其会在极化方向上产生变形,当电信号的频率足够时,柔性压电元件400就会产生振动。当用户在使用该穿戴设备时,柔性压电元件400的振动会透过穿戴部200传递至用户的皮肤,即达成对用户的振动提醒,实现了信息触感反馈。由于柔性压电元件400质软,不会抵压在用户皮肤上,因此不会引起用户的不适。同时,柔性压电元件400还能够赋予穿戴部200较佳的柔韧性,使得穿戴部200更加方便弯折变形,进而能够有效适应人体的穿戴部位。本技术实施例所指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如图1所示)、智能眼镜(如图5所示)、智能耳机、膝上便携计算机、颈部按摩仪或AR头戴设备等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穿戴部200内置柔性压电元件400,通过驱动模块300发出电信号并输入到柔性压电元件400中,使得柔性压电元件400处于电场中,基于压电效应,柔性压电元件400在其极化方向上会产生变形,进而实现振动功能。同时由于采用柔性的压电元件,用户在从穿戴部200感受到振动时,无疑不会受到柔性压电元件400的抵压,进而提升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压电陶瓷片实现振动的可穿戴设备,压电陶瓷片在振动时会抵压在用户的皮肤,引起用户的不适,本技术公开的可穿戴设备无疑具有更佳的穿戴舒适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压电元件400的类型可以有多种,本技术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举例来说其可以为压电橡胶。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压电元件400可以为压电高分子材料件。压电高分子材料在具有压电性的基础上,还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易于加工成型,而且力学阻抗低,易于应用于人体。其中,柔性压电元件400可选为聚偏氟乙烯材料件,聚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穿戴部,所述设备本体内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穿戴部内置有柔性压电元件,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柔性压电元件,激发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产生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穿戴部,所述设备本体内置有驱动模块,所述穿戴部内置有柔性压电元件,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柔性压电元件,激发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产生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为压电高分子材料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为薄膜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元件上设置有振动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蔡庆斌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