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3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觉反馈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设置有正极标识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所述压电陶瓷片的表面设置钹,所述钹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可任意组合使用,极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触觉反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外有厂家研发生产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压电陶瓷片的正,逆压电特性,正压电特性即给压电陶瓷片施加力时压电陶瓷片会发生形变,而这种形变使压电陶瓷片在其电极上会产生正,负电荷。逆压电特性即给压电陶瓷片施加功率电信号时压电陶瓷片会发生形变,去掉功率电信号后形变会随之消失。因此人们不仅利用压电陶瓷片的正压电特性来制作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的信号输出,即当给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施加相应方向的外力时,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会产生电荷,通过电荷的采集、放大、处理之后即可检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状态。而且还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特性来制作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的致动动作。即当给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施加交变的功率电信号时,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产生相应的伸缩变化,而这种伸缩变化实际是具有一定振幅的振动。由于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具有响应快,功耗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在交通工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电、游戏控制、手持式医疗设备、VA/AR设备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应用潜力,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应用中,人们利用压电陶瓷的正压电特性,用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作为碰撞检测传感器。人们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特性,用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微调车灯的姿态。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在人机交互的触摸屏上也可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电极引出不方便,不适合国内的普及生产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确保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可任意组合使用,极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设置有正极标识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所述压电陶瓷片的表面设置钹,所述钹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片通过烧结方式或者粘接方式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钹与压电陶瓷片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钹与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空隙。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厚度为0.02mm-5mm。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片电连接有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设置有正铜电极与负铜电极,所述正铜电极与负铜电极之间设置有电极电气间隔条,所述正铜电极设置有若干个覆铜正电极过孔,所述负铜电极设置有若干个覆铜负电极过孔。优选的,所述正铜电极与正电极电连接,所述负铜电极与负电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子线路板采用玻璃纤维板、聚合物、无机物陶瓷或玻璃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设置有正极标识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所述压电陶瓷片的表面设置钹,所述钹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本技术确保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制造难度,可任意组合使用,极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压电陶瓷片2——正电极3——正极标识点4——翻边正电极5——负电极6——翻边负电极7——电气间隔条8——钹9——空隙10——电子线路板11——正铜电极12——负铜电极13——电极电气间隔条14——覆铜正电极过孔15——覆铜负电极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不含电子线路板10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包括压电陶瓷片1,所述压电陶瓷片1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1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2,所述正电极2设置有正极标识点3,所述正电极2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4,所述压电陶瓷片1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5,所述负电极5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6,所述正电极2与负电极5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7,所述压电陶瓷片1的表面设置钹8,所述钹8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本技术可以设置有多种组合进行实际应用,包括:实施例一——单个压电陶瓷片1和单个钹8的组合。本实施例的压电陶瓷片1仅设置为一个,电气间隔条7能够将正电极2与负电极5相互隔离以实现绝缘,翻边正电极4和翻边负电极6用于电极外接引出,可以将引线用锡焊或焊膏的方式连接在相对应的翻边正电极4和翻边负电极6,当给翻边正电极4和翻边负电极6接通交变的功率电信号时,压电陶瓷片1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这种形变经过钹8的放大后在钹8的顶面产生振动,当施加的功率电信号取消时,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的振动立即停止,施加的功率电信号越强,钹8的顶面产生振动也越强。当给钹8的顶面施加一个压力时,压电陶瓷片1产生形变,这种形变在压电陶瓷片1上产生电荷,经过翻边正电极4和翻边负电极6向外部的电路输出处理以产生电信号,当施加的压力取消时,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所产生的电荷立即消失,施加的压力越大,压电陶瓷片1所产生的电荷越多。实施例二——两个压电陶瓷片1和两个钹8的组合。两个压电陶瓷片1上下层叠,相同极性面相互贴合并采用烧结工艺或粘结工艺连接成双层压电陶瓷组,两个钹8分别上下连接在双层压电陶瓷组的上、下表面,正极标识点3用于标识区分出正电极2,在施加相同的功率电信号时,实施例二产生的振动比实施例一大。在施加相同的压力时,压电陶瓷片1所产生的电荷比实施例一大。实施例三——四个压电陶瓷片1和两个钹8的组合。两个压电陶瓷片1上下层叠,相同极性面相互贴合并采用烧结工艺或粘结工艺连接成一个双层压电陶瓷组。两个相同的双层压电陶瓷组再次相互贴合连接成整体。两个钹8分别上下连接在两个双层压电陶瓷组的上、下表面,在施加相同的功率电信号时,实施例三产生的振动比实施例二、实施例一还要大。在施加相同的压力时,所产生的电荷比实施例二、实施例一还要大。双层压电陶瓷组后续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继续增加数量进行多次叠层组合,这样可以构成输出更大振幅和更多电荷的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如图2、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设置有正极标识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所述压电陶瓷片的表面设置钹,所述钹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电陶瓷片的一面设置有正电极,所述正电极设置有正极标识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正电极,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另一面设置有负电极,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外周边缘处设置有电气间隔条,所述压电陶瓷片的表面设置钹,所述钹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片通过烧结方式或者粘接方式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电触觉反馈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钹与压电陶瓷片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钹与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空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赵争锋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西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