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18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核电厂失去一回路冷却剂事故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pt100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连接,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芯片和通讯模块与ARM嵌入式控制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与继电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包括互为备用的ARM嵌入式控制器A和ARM嵌入式控制器B。ARM嵌入式控制器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该监测装置分别与触摸屏、棒控棒位系统、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回路冷却剂破口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核电厂失去一回路冷却剂事故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反应堆的运行状态,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报警提醒并辅助操作员控制反应堆状态,向棒控系统输出降功率控制信号。该系统利用核仪表系统功率量程通道的数据,通过专用的物理计算模型计算堆内的中子通量分布,重构反应堆堆芯的功率分布,并向操作员提供实时的堆芯运行状态图形、系统计算反应堆的安全裕度,使反应堆在正常运行时留有足够的裕量,防止反应堆在发生失水事故时导致堆芯熔化。系统通过硬接线信号方式直接向控制棒系统输出快速降功率控制信号。根据国内外装置查询,目前国内外核电厂该系统均上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控机或者采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LABVIEW产品进行项目系统定制。由于采用的卡件部件较多,存在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点多、可靠性低、维护成本大、国外依赖程度高;占用厂房空间大等缺点。本技术采用ARM嵌入式控制器填补国内外该应用领域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故障点多、可靠性低、维护成本大、国外依赖程度高、设备空间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pt100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连接,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芯片和通讯模块与ARM嵌入式控制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与继电器连接。所述的ARM嵌入式控制器包括互为备用的ARM嵌入式控制器A和ARM嵌入式控制器B。所述的ARM嵌入式控制器A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所述的ARM嵌入式控制器B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所述的继电器包括两个互为备用的继电器。该监测装置分别与触摸屏、棒控棒位系统、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连接。所述的电源芯片型号为UC3842。所述的DC/DC芯片型号为LM1117。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够有效对回路冷却剂破口进行监测,并且本技术具有双重冗余的控制器和输出继电器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专利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设备空间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监测系统装置的接口连接示意图。图2为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监测装置的系统模块框图。图中:1LOCA监测装置、2触摸屏、4棒控棒位系统、7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实现如图1所示,本技术LOCA监测装置1与触摸屏2采用TCP/IP连接用于人机界面实现;LOCA监测装置1与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7相连,两者之间采用MODBUS协议进行通讯,其中LOCA监测装置1接收来自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7发送过来的信号,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7接收LOCA监测装置1发送的系统报警/参数数据信息等;LOCA监测装置1与棒控棒位系统4相连,用于当监测处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时,触发降功率信号给棒控棒位系统。如图2所示,pt100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连接,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芯片和通讯模块与ARM嵌入式控制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与继电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包括ARM嵌入式控制器A和ARM嵌入式控制器B,ARM嵌入式控制器A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ARM嵌入式控制器B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采用了双路冗余供电的方式给系统供电,采用了双路220VAC供电通过滤波电路,并通过电源芯片(UC3842)及DC/DC(LM1117)进一步转成3.3VDC、1.8VDC给整个ARM控制器及外围芯片器件供电使用。系统采用了两个控制器互为备用的方式(控制器A,B)当其中一个控制器出现故障后,可以切换到另外一个控制器。本技术通过PT100采集现场的相关温度信号(包括:一回路冷段温度、一回路热段温度)并通过A/D转换芯片传入控制器,其他信号通过MODBUS通讯芯片采集DCS传输的相关信号(包括:堆外核测通道电流信号、反应堆冷却剂泵泵转速、稳压器压力、核功率、轴向核功率偏差、棒位信号、堆外核测测试信号、堆外核测故障信号等)。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系统采用了双路冗余输出的方式,输出的两个继电器互为备用,在其中一个继电器出现故障而无法动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备用的继电器进行C21信号的输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专利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pt100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连接,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芯片和通讯模块与ARM嵌入式控制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与继电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pt100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芯片连接,全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与通讯模块连接,A/D转换芯片和通讯模块与ARM嵌入式控制器连接,ARM嵌入式控制器与继电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RM嵌入式控制器包括互为备用的ARM嵌入式控制器A和ARM嵌入式控制器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RM嵌入式控制器A分别与存储芯片、触摸屏、DC/DC芯片连接,DC/DC芯片依次连接电源芯片、滤波保护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破口事故监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李洪光王岩石屹峰何林黄显煊林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