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680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密封板、大框架以及小框架,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螺帽,所述螺帽的顶部设有大框架,所述大框架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小框架,所述大框架和小框架的外部均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魔术贴绑带。通过在壳体的内部集成了大框架和小框架,较好的解决了管理装置无法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的问题,如果使用的体积较小的遥感监测设备,直接将小型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底板上,然后用小框架外部的魔术贴绑带绑紧,接着在小型遥感监测设备和小框架之间的间隙塞入填充泡沫即可,整体结构简单,使得该管理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兼容性较强,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遥感监测
,具体为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航空、卫星或无人机承载设备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在获取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环境信息方面“快”而“全”,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如大气、水质遥感监测,海洋油污染事故调查,城市热环境及水域热污染调查,城市绿地、景观和环境背景调查,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等。现市面上的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大多数都是直接将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无人机上,大型的遥感监测设备对应大型的安装框架,小型的遥感监测设备对应小型的安装框架,在使用时没有一个框架可以同时集成两种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在应用时较为的麻烦,且多数的遥感监测设备在安装和拆卸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大多数都是直接将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无人机上,大型的遥感监测设备对应大型的安装框架,小型的遥感监测设备对应小型的安装框架,在使用时没有一个框架可以同时集成两种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在应用时较为的麻烦,且多数的遥感监测设备在安装和拆卸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快速操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密封板、大框架以及小框架,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螺帽,所述螺帽的顶部设有大框架,所述大框架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小框架,所述大框架和小框架的外部均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魔术贴绑带,所述壳体内部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插入密封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镶嵌在卡槽的内部,所述滑块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开设有把手,所述密封板的内侧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磁铁块,所述磁铁块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螺帽的内部设有开合式夹头,所述开合式夹头的内部镶嵌有大框架,所述开合式夹头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螺帽。优选的,所述小框架的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小框架的内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放置在限位板的顶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在壳体的内部集成了大框架和小框架,并且将大框架和小框架焊接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管理装置无法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的问题,如果使用的体积较小的遥感监测设备,直接将小型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底板上,然后用小框架外部的魔术贴绑带绑紧,接着在小型遥感监测设备和小框架之间的间隙塞入填充泡沫即可,同时如果使用的是体积较大的遥感监测设备,则逆时针转动壳体内部的螺帽,将大框架从壳体的内部拆卸下来,然后将大型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将大框架套接在其外部,并使得大框架的底杆插入在螺帽内的开合式夹头内部,接着拧紧螺帽即可固定好大框架,最后绑紧魔术贴绑带即可,整体结构简单,使得该管理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型号大小的遥感监测设备,兼容性较强,较为实用;(2)、该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两侧抽拉式的密封板,在安装和拆卸遥感监测设备时,只需要将手插入在把手的内部,并用力向两侧拉动,即可将密封板移动开,然后在将遥感监测设备安装好后,将两块密封板向内侧推动,使其对接在一起,由于在密封板的内侧均设有长形的磁铁块,两块密封板就会因为磁力紧紧的吸附固定在一起,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大大提升了使用时的便捷性,较为的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密封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大框架和小框架俯视图。图中,壳体-1、开口-2、密封板-3、滑块-4、把手-5、磁铁块-6、螺帽-7、大框架-8、小框架-9、限位板-10、底板-11、魔术贴绑带-12、卡槽-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包括壳体1、密封板3、大框架8以及小框架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螺帽7,所述螺帽7的顶部设有大框架8,所述大框架8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小框架9,所述大框架8和小框架9的外部均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魔术贴绑带12,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内部插入密封板3,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2。所述密封板3的两侧固定连接滑块4,所述滑块4镶嵌在卡槽13的内部,所述滑块4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滑块4结合卡槽13,在操作该密封板3时只需采用抽拉的方式即可,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灵活性较强。所述密封板3的顶部开设有把手5,所述密封板3的内侧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磁铁块6,所述磁铁块6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磁铁块6,当两块密封板3贴合在一起时就会因为磁力紧紧的吸附固定在一起,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大大提升了使用时的便捷性。所述螺帽7的内部设有开合式夹头,所述开合式夹头的内部镶嵌有大框架8,所述开合式夹头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螺帽7,通过在壳体1的内部设有开合式夹头,在固定大框架8时只需要拧紧螺帽7即可,操作较为的简单。所述小框架9的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限位板10,可以起到承托底板11的作用,承重力较强,实用性较强。所述小框架9的内部设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放置在限位板10的顶部,通过设有的活动式的底板11,在使用将其放置在内部,不使用时直接抽出来即可,灵活性较强。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时,首先通过在壳体1的顶部设有的抽拉式的密封板3,在安装和拆卸遥感监测设备时,只需要将手插入在把手5的内部,并用力向两侧拉动,滑块4即可从卡槽13的内部滑出来,从而将密封板3移动开漏出壳体1的内部,然后即可将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框架的内部,同时如果需要安装的是体积较小的遥感监测设备,直接将小型遥感监测设备放置在底板11上,然后用小框架9外部的魔术贴绑带12绑紧,接着在小型遥感监测设备和小框架9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密封板(3)、大框架(8)以及小框架(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螺帽(7),所述螺帽(7)的顶部设有大框架(8),所述大框架(8)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小框架(9),所述大框架(8)和小框架(9)的外部均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魔术贴绑带(12),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内部插入密封板(3),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密封板(3)、大框架(8)以及小框架(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螺帽(7),所述螺帽(7)的顶部设有大框架(8),所述大框架(8)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小框架(9),所述大框架(8)和小框架(9)的外部均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魔术贴绑带(12),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内部插入密封板(3),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3)的两侧固定连接滑块(4),所述滑块(4)镶嵌在卡槽(13)的内部,所述滑块(4)呈对称分布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污染源遥感监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川民贾志晖王瑞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毅诚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