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75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8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一次侧管、二次侧管和支撑件,一次侧管和二次侧管均为波纹管,一次侧管与二次侧管同轴设置。通过采用波纹管作为一次侧管和二次侧管并将一次侧管和二次侧管同轴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换热装置能够迅速地将一次侧介质的热量大幅度的置换给二次侧介质,使得二次侧介质温度能够达到使用程度,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
本公开涉及换热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为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普通换热器的换热过程通常需要对介质进行循环逐步换热,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能够迅速地将一次侧介质的热量大幅度的置换给二次侧介质,换热效率高。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一次侧管、二次侧管和支撑件;所述二次侧管为金属波纹管,所述二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二次侧管套设在所述一次侧管内,并与所述一次侧管同轴设置;所述一次侧管为塑料波纹管,所述一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以使所述一次侧管内的介质与所述二次侧管的介质相对流动;所述支撑件呈圆环状,所述支撑件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内径与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径相匹配;多个所述支撑件分散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壁外侧,并支撑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壁内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或呈蛇形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或蛇形设置时,所述换热管中的每段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为所述每段换热管路长度的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段所述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所述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均相等;每段所述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为每段所述换热管路长度的六分之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为轴对称设计;所述上支撑件呈半圆形,包括支撑内板、支撑外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外板和所述支撑内板均呈半圆弧形,且弧形方向远离二次侧管的管壁外侧方向;所述固定板呈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以固定所述支撑内板与所述支撑外板之间的距离;所述上支撑件的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下支撑件的所述支撑内板围设形成通孔,以使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通孔围设在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壁外侧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的边缘卡设在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壁内侧的凹陷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径大小为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径大小的2至4倍;其中,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壁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2mm-0.5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径大小为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径大小的3倍;其中,二次侧管的管壁厚度的取值为:0.3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次侧管上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一次侧管上邻近所述二次侧管的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所述排污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对称设置;所述排污口的开口端固定安装丝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盒状结构,所述壳体围设所述换热管;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有一次侧供水管、一次侧出水管、二次侧供水管、二次侧出水管;所述一次侧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一次侧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二次侧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固定连接。通过采用波纹管作为一次侧管和二次侧管并将一次侧管和二次侧管同轴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换热装置能够迅速地将一次侧介质的热量大幅度的置换给二次侧介质,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主体结构图;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图1至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000的主体结构图和支撑件1130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换热装置1000包括:换热管1100。换热管1100包括一次侧管1110、二次侧管1120和支撑件1130。二次侧管1120为金属波纹管,二次侧管1120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112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122,二次侧管1120套设在一次侧管1110内,并与一次侧管1110同轴设置。一次侧管1110为塑料波纹管,一次侧管1110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1111,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112;第一进水口1121与第二出水口1112位于同一端,第二进水口1111与第一出水口1122位于同一端,以使一次侧管1110内的介质与二次侧管1120的介质相对流动。支撑件1130呈圆环状,支撑件1130的个数为多个,支撑件1130的内径与一次侧管1120的管径相匹配,多个支撑件1130分散设置在二次侧管1120的管壁外侧,并支撑一次侧管1110的管壁内侧,以使二次侧管1120的管壁内侧与一次侧管1110的管壁外侧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本公开实施列的换热装置1000,包括换热管1100,换热管1100包括一次侧管1110和二次侧管1120。二次侧管1120通过支撑件1130固定在一次侧管1110的内部并与一次侧管1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n所述换热管包括一次侧管、二次侧管和支撑件;/n所述二次侧管为金属波纹管,所述二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n所述二次侧管套设在所述一次侧管内,并与所述一次侧管同轴设置;/n所述一次侧管为塑料波纹管,所述一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n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以使所述一次侧管内的介质与所述二次侧管内的介质相对流动;/n所述支撑件呈圆环状,所述支撑件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内径与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径相匹配;/n多个所述支撑件分散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壁外侧,并支撑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壁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
所述换热管包括一次侧管、二次侧管和支撑件;
所述二次侧管为金属波纹管,所述二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二次侧管套设在所述一次侧管内,并与所述一次侧管同轴设置;
所述一次侧管为塑料波纹管,所述一次侧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以使所述一次侧管内的介质与所述二次侧管内的介质相对流动;
所述支撑件呈圆环状,所述支撑件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内径与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径相匹配;
多个所述支撑件分散设置在所述二次侧管的管壁外侧,并支撑所述一次侧管的管壁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或呈蛇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或蛇形设置时,所述换热管中的每段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为所述每段换热管路长度的十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所述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均相等;
每段所述换热管路与相邻一段所述换热管路间的管道间距为每段所述换热管路长度的六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为轴对称设计;
所述上支撑件呈半圆形,包括支撑内板、支撑外板和固定板;
所述支撑外板和所述支撑内板均呈半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索乐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