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14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具体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壁夹层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所述换热管内部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腔,所述换热管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一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换热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内管外壁和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内管,内管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以实现流动液体的翻转搅拌,液体会充分的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接触,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装置,又称热交换器。现有的套管换热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置于外管内、且内、外管之间为同轴设置,外管上开有外管入口和外管出口;当同轴套管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时,换热介质沿外管的外管入口往外管出口流出,液体(如:水)则由内管的内管入口往内管出口流出,液体将热量传递至内管管壁,再由外管管壁将热量传递至换热介质,换热介质流动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内管的液体降温。但由于换热介质与外管的接触面仅有外管的表面,换热面积较小,使得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式换热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外管和内管的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壁夹层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所述换热管内部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腔,所述换热管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一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换热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内管外壁和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所述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相互交错分布。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到换热管内部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中,当液体进入到换热管中的冷却腔时,液体一面会与第一换热腔箱体相贴,液体另一面会与第二换热腔相贴,从而增大冷却液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可同步为液体降温,由于内管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当液体在沿着内管外表面正螺纹槽流动时,液体会跟随正螺纹槽转动,当液体沿着内管外表面反螺纹槽转动时,液体会再次跟随反螺纹槽转动,以实现液体的翻转搅拌,流动的液体会充分的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接触,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在内管中流动的冷却液在正反螺纹槽的作用下也会充分翻转搅拌,进一步提高其换热效率。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外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橡胶材料制成,对内管起到防护定位作用,避免内管和换热管受损。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与内管位于同一轴心。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由铜材料制成,导热效率高。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冷却腔连通,便于液体的流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便于与外界冷却管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盘绕呈圆形,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由钛合金管材料制成,抗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内管,液体一面会与第一换热腔相贴,液体另一面会与第二换热腔相贴,从而增大冷却液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可同步为液体降温,内管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以实现流动液体的翻转搅拌,液体会充分的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接触,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与液体充分均匀接触,换热接触面积较大、换热效率较高;2、本技术通过设有支撑件,内管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支撑件,支撑件对内管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内管一侧与换热管相贴,从而减少内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支撑件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对内管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内管与换热管发生碰撞,从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换热管和内管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管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进水口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为:1换热管、2第一换热腔、3冷却腔、4内管、5第二换热腔、6进水口、7进液管、8出水口、9出液管、10正螺纹槽、11反螺纹槽、12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所述换热管1内壁夹层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2,所述换热管1内部设置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内部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腔5,所述换热管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一侧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换热管1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一侧设置有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9均与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连通;所述内管4外壁和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所述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相互交错分布。所述内管4外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支撑件12,所述支撑件12由橡胶材料制成。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冷却液从进液管7进入到换热管1内部的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中,当液体进入到换热管1中的冷却腔3时,液体一面会与第一换热腔2相贴,液体另一面会与第二换热腔5相贴,从而增大冷却液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可同步为液体降温,由于内管4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当液体在沿着内管4外表面正螺纹槽10流动时,液体会跟随正螺纹槽10转动,当液体沿着内管4外表面反螺纹槽11转动时,液体会再次跟随反螺纹槽11转动,以实现液体的翻转搅拌,流动的液体会充分的与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接触,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在内管4中流动的冷却液在正反螺纹槽11的作用下也会充分翻转搅拌,进一步提高其换热效率,适用性强。所述换热管1与内管4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内管4由铜材料制成,所述进水口6和出水口8均与冷却腔3连通,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9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所述换热管1盘绕呈圆形,所述换热管1由钛合金管材料制成。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内管4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支撑件12,支撑件12对内管4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内管4一侧与换热管1相贴,从而减少内管4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支撑件12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对内管4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内管4与换热管1发生碰撞,从而损坏。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5,当液体在沿着内管4外表面正螺纹槽10流动时,液体会跟随正螺纹槽10转动,当液体沿着内管4外表面反螺纹槽11转动时,液体会再次跟随反螺纹槽11转动,以实现液体的翻转搅拌,流动的液体会充分的与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接触,可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参照说明书附图1-5,内管4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支撑件12,支撑件12对内管4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内管4一侧与换热管1相贴,从而减少内管4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支撑件12为橡胶材料制成,对内管4起到减震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内壁夹层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2),所述换热管(1)内部设置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内部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腔(5),所述换热管(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一侧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换热管(1)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一侧设置有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9)均与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连通;所述内管(4)外壁和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所述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相互交错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内壁夹层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2),所述换热管(1)内部设置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内部设置有内管(4),所述内管(4)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腔(5),所述换热管(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一侧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换热管(1)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一侧设置有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9)均与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5)连通;所述内管(4)外壁和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所述正螺纹槽(10)和反螺纹槽(11)相互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外表面套接有若干个支撑件(12),所述支撑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继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铭品海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