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热模块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66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热模块及系统,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包括依次放置的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和导热板进液口(6),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设置于所述导热板(2)上,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系统,通过石墨烯电热模块(1)堆叠后压紧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发热系统通过石墨烯电热模块自由堆叠,实现不同功率产品的生产制造;另外可与现有的取暖片/散热片、地暖系统无缝衔接,更有利于现有燃煤锅炉取暖方式的替代和升级,减少改造工程量和改造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电热模块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模块及通过电热模块组成的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电取暖技术由来已久,现有电取暖主要包括直热式取暖器、蓄热式取暖器和空气源热泵三种方式,其中直热式取暖器的热源和散热器件为一体设计,通电即热;蓄热式取暖器通常设置蓄热装置,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后储存并循环释放;空气源热泵则是利用热泵原理,实现媒介在管路中的相变产热,通常包括室内主机、室外机、压缩机等部件。上述三种电取暖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例如,直热式取暖器通常作为即时取暖应用,发热快,相应功耗较高;蓄热式取暖器通常是家庭组合式取暖、长期不间断供暖的方式之一,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表面温度较高,使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呼吸不畅,浑身燥热,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空气源热泵环境污染小,电热转化效率高,缺点是在我国北方室外空气温度低的地方,由于热泵在低温下供热量不足,需设辅助加热器,并且在寒冷地区应用可靠性较差。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热材料应用于电取暖有巨大的节能环保优势。目前,随着石墨烯材料的发展,石墨烯电热膜在电取暖设备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电热膜的相对于传统电热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方面,石墨烯电热膜的电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质量轻薄、不产生污染物、绿色低碳;另一方面,石墨烯电热膜的电压适应性宽泛,除了常规电力系统,还能能接入太阳能、风能等辅助电能系统。此外,石墨烯电热膜还能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远红外光波,是当前最先进的取暖方式之一。在国家推进“煤改电”取暖政策的进程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石墨烯电取暖设备。本技术计开发了一款可以任意数量组合的石墨烯发热模块,通过模块间的自由堆叠,实现不同功率产品的生产制造。具体来说,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热模块1,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包括依次放置的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和导热板进液口6,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设置于所述导热板2上,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还包括散热板7,第二密封件8,所述散热板7,第二密封件8,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依次放置,所述散热板7和导热板2均设置了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二密封件8密封散热板7的外周,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2的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优选地,所述散热板7上的散热板出液口17和导热板2上的导热板出液口5位置一致,所述散热板7上的散热板进液口18和导热板2上的导热板进液口6位置一致。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导热板进液口6和发热区9,所述发热区9位于导热板2的中心区;优选地,所述发热区9为导热板2中心区的平面,更优选地,所述发热区为位于导热板2中心的凹面;更优选地,所述导热板出液口5位于导热板2的上方,所述导热板进液口6位于导热板2的下方;更优选地,所述导热板2设置密封件固定区,更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固定区包括位于导热板出液口5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外周的凹槽10;更优选地,所述导热板2在发热区9外部设置导热板散热增强区11,所述散热增强区11为波纹或网格形状;更优选地,所述导热板2的背面设置翅片散热结构;更优选地,所述导热板2选自金属导热板。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包括石墨烯发热层,电极和保护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为石墨烯;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发热层选自1~5层石墨烯。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密封件4包括密封圈12,优选地,所述密封件4还包括固定件13,更优选地,所述密封件4还包括外周密封条,所述外周密封条连接所述密封圈12;更优选地,所述外周密封条和密封圈12为一体结构;更优选地,所述外周密封圈包括圆弧形密封条14和竖直的直线形密封条15,更优选地,所述密封件4还包括倾斜的直线形密封条16,更优选地,所述倾斜的直线密封条16连接外周密封条;更优选地,所述密封条16位于密封圈12的外部靠近密封圈12的位置,一端位于弧形密封条14和密封圈12之间的位置,另一端位于竖直的直线形密封条15上。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散热板7设置散热板出液口17和散热板进液口18,优选地,所述散热板出液口17位于散热板7的上方,所述散热板进液口18位于散热板7的下方;更优选地,所述散热板7设置密封件固定区,更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固定区包括位于散热板7外周的散热板凹槽19;更优选地,所述散热板7设置散热板散热增强区20,所述散热增强区20为波纹或网格形状;更优选地,所述散热板7的正面设置翅片散热结构;所述散热板7选自金属导热板。优选地,上述的电热模块1,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8包括外周密封条,优选地,所述外周密封包括第二密封件圆弧形密封条29,第二密封件竖直的直线形密封条21和第二密封件倾斜的直线形密封条22;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倾斜的直线形密封条22连接第二密封件弧形密封条29和第二密封件竖直的直线形密封条21;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弧形密封条29对应于所述散热板出液口17和散热板进液口18外侧;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8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密封圈23,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圈23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倾斜的直线形密封条22的外侧;更优选地,所述外周密封条和密封圈23为一体结构;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8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固定件2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系统25,通过多个石墨烯电热模块1堆叠后压紧而成;优选地,所述发热系统25通过紧固件将石墨烯电热模块1堆叠后压紧而成,所述紧固件选自螺栓、螺柱、螺母和/或螺钉。优选地,上述的发热系统25,其中,所述发热系统25的上方设置出水管口26,下方设置进水管口27。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包括发热系统25、控制模块、水循环模块和散热终端,优选地,所述水循环模块连接所述发热系统25和散热终端,更优选地,所述水循环模块包括管路和循环水泵,更优选地,所述管路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更优选地,所述水循环模块还包括水箱,更优选地,所述水箱中设置液位传感器。优选地,上述的供暖系统,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发热系统25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更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触摸显示屏、无线通信器和/或报警指示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设计开发的主机类似锅炉原理,操作简单,可靠性高,通过电热转化,实现对热水管路的加热;2.电热元件采用石墨烯柔性薄膜,其厚度为0.3~1mm,单片膜质量可控制在几十克,非常轻薄,这使得整个采暖系统重量减轻了许多,无论对于家庭安装还是物流运输,都有较大的优势;3.电热元件采用石墨烯柔性薄膜,能释放与人体接近的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电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包括依次放置的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和导热板进液口(6),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设置于所述导热板(2)上,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包括依次放置的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和导热板进液口(6),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设置于所述导热板(2)上,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模块,其中,所述石墨烯电热模块(1)还包括散热板(7),第二密封件(8),所述散热板(7),第二密封件(8),导热板(2),石墨烯电热膜(3)和密封件(4)依次放置,所述散热板(7)和导热板(2)均设置了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二密封件(8)密封散热板(7)的外周,所述密封件(4)密封导热板(2)的导热板出液口(5)的外周和导热板进液口(6)的外周;所述散热板(7)上的散热板出液口(17)和导热板(2)上的导热板出液口(5)位置一致,所述散热板(7)上的散热板进液口(18)和导热板(2)上的导热板进液口(6)位置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热模块,其中,所述导热板(2)设置导热板出液口(5),导热板进液口(6)和发热区(9),所述发热区(9)位于导热板(2)的中心区;所述导热板出液口(5)位于导热板(2)的上方,所述导热板进液口(6)位于导热板(2)的下方;所述导热板(2)在发热区(9)外部设置导热板散热增强区(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热模块,其中,所述石墨烯电热膜(3)包括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凯杰张谦宁志鹏王辉冯冠平
申请(专利权)人: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