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54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包括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所述左侧板下端与下侧板的上端左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侧板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端与上侧板下端右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左端固定在折线板,所述折线板设在左侧板右端,所述折线板左端设有L形左固定板,所述L形左固定板安装在左侧板左端,所述L形左固定板与左侧板之间形成焊缝,所述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T形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槽方矩管具有连接的稳定性高,焊缝破裂概率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
本技术涉及方矩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
技术介绍
方矩管,是方形管材和矩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和不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299049U公开的凹凸槽方矩管中的每个管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折弯成型的凹陷的槽口,在每个槽口内部设有与槽口方向相同并宽度大于槽口的折弯成型的内部滑道通,以此提高方矩管的惯性矩,增加强度,且便于通过连接件对方矩管进行连接,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387335A公开的一种高强度凹凸槽方矩管及波腹方矩管生产工艺中对于上述凹凸槽方矩管的加工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上述专利中方矩管的焊缝位置均是在方矩管的棱角位置,且该焊缝周边无任何加强稳固机构,长时间使用后,方矩管的焊缝容易发生破裂,使方矩管的整体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解决了带有内部滑槽方矩管的焊缝位置处于方矩管的棱角位置,且该焊缝周边无任何加强稳固机构,长时间使用后,方矩管的焊缝容易发生破裂,使方矩管的整体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包括: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所述左侧板下端与下侧板的上端左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侧板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端与上侧板下端右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左端固定在折线板,所述折线板设在左侧板右端,所述折线板左端设有L形左固定板,所述L形左固定板安装在左侧板左端,所述L形左固定板与左侧板之间形成焊缝,所述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T形框架。优选的,所述左侧板左端上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有L形左固定板以及焊缝。优选的,所述折线板包括竖板以及固定在竖板右端的斜板,所述竖板设在左侧板右端,所述斜板固定在折线板左端。优选的,所述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中间位置均设有第一开口,四个所述T形框架均设在左侧板、下侧板、右侧板以及上侧板构成的腔体内部,四个所述T形框架分别与四个第一开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T形框架内部设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的窄槽端与第一开口相通。优选的,所述L形左固定板包括竖直部以及固定在竖直部右上端的水平部,所述竖直部设在第一凹槽内部且竖直部的活动端通过焊缝与第一凹槽内部固定,所述水平部设在左侧板上端且水平部与折线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L形左固定板的厚度与第一凹槽的厚度相同。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槽方矩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左侧板的左上端开设第一凹槽,便于容纳折叠后的L形左固定板,然后将左侧板与L形左固定板焊接在一起并形成焊缝,相对与现有技术来说,改变了焊缝的位置,将焊缝从方矩管的棱角位置移动到边的位置,降低了焊缝出现破裂的概率,且折线板内部的竖直杆与左侧板贴合,折线板与L形左固定板配合,便于将左侧板夹持主,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焊缝破裂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槽方矩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加工过程中初步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加工过程中二次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方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左侧板,2、下侧板,3、右侧板,4、上侧板,5、T形框架,6、折线板,7、L形左固定板,8、焊缝,11、第一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高性能槽方矩管示意图;图2为方矩管加工过程中经过初步折叠后的示意图;图3为方矩管加工过程中经过二次折叠后的示意图。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包括: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左侧板1下端与下侧板2的上端左部位置固定连接,下侧板2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右侧板3,右侧板3上端与上侧板4下端右部位置固定连接,上侧板4左端固定在折线板6,折线板6设在左侧板1右端,折线板6左端设有L形左固定板7,L形左固定板7安装在左侧板1左端,L形左固定板7与左侧板1之间形成焊缝8,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T形框架5,具体地,左侧板1与L形左固定板7之间通过焊缝8连接,改变了焊缝8的位置,且折线板6对左侧板1起到辅助限位以及支撑功能,降低了焊缝8出现破裂的概率。左侧板1左端上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部设有L形左固定板7以及焊缝8,具体地,第一凹槽11便于容纳L形左固定板7以及焊缝8。折线板6包括竖板以及固定在竖板右端的斜板,竖板设在左侧板1右端,斜板固定在折线板6左端,具体地,竖板便于对左侧板1进行限位。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中间位置均设有第一开口,四个T形框架5均设在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构成的腔体内部,四个T形框架5分别与四个第一开口固定连接,四个T形框架5均设在左侧板1、下侧板2、具体地,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构成的腔体内部,具体地,便于本技术通过连接件与其他的本技术进行连接。T形框架5内部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的窄槽端与第一开口相通,具体地,T形滑槽的窄槽朝外,便于T形框架5与连接件的连接。L形左固定板7包括竖直部以及固定在竖直部右上端的水平部,竖直部设在第一凹槽11内部且竖直部的活动端通过焊缝8与第一凹槽11内部固定,水平部设在左侧板1上端且水平部与折线板6固定连接,具体地,L形左固定板7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均便于对左侧板1进行限位。L形左固定板7的厚度与第一凹槽11的厚度相同,具体地,使L形左固定板7左端面与左侧板1左端面相平齐。本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槽方矩管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员将在平板下端左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11,并在平板上端右部位置开设第二凹槽,从而形成L形左固定板7,然后通过折弯设备将一块平板朝上方向进行折叠,依次形成四个T形框架5,然后如图2所示,形成初步折叠,然后将最右侧T形框架5与L形左固定板7之间的平板折叠形成折线板6,如图3所示,形成二次折叠,然后将经过二次折叠后的平板再次进行折叠,使相邻两个T形框架5垂直设置,并使折线板6与左侧板1端面贴合,然后弯折L形左固定板7,使L形左固定板7延伸至第一凹槽11内部,此时L形左固定板7与折线板6分别设在左侧板1两端,实现对左侧板1进行初步定位,然后人员通过焊接设备将L形左固定板7与左侧板1焊接固定,形成焊缝8,完成本技术的制造。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高性能槽方矩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L形左固定板7弯折至第一凹槽11内部,且使L形左固定板7左端面与左侧板1左端面平齐,从而通过L形左固定板7以及折线板6对左侧板1进行初步定位,便于后续的焊接,然后将左侧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所述左侧板(1)下端与下侧板(2)的上端左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侧板(2)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右侧板(3),所述右侧板(3)上端与上侧板(4)下端右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4)左端固定在折线板(6),所述折线板(6)设在左侧板(1)右端,所述折线板(6)左端设有L形左固定板(7),所述L形左固定板(7)安装在左侧板(1)左端,所述L形左固定板(7)与左侧板(1)之间形成焊缝(8),所述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T形框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槽方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所述左侧板(1)下端与下侧板(2)的上端左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侧板(2)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右侧板(3),所述右侧板(3)上端与上侧板(4)下端右部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4)左端固定在折线板(6),所述折线板(6)设在左侧板(1)右端,所述折线板(6)左端设有L形左固定板(7),所述L形左固定板(7)安装在左侧板(1)左端,所述L形左固定板(7)与左侧板(1)之间形成焊缝(8),所述左侧板(1)、下侧板(2)、右侧板(3)以及上侧板(4)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T形框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槽方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左端上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部设有L形左固定板(7)以及焊缝(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槽方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板(6)包括竖板以及固定在竖板右端的斜板,所述竖板设在左侧板(1)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树成黄亚连戴超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