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41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涉及传动件技术领域。包括分别设置在同步带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互拼接,同步带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带齿,在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一侧设有多组假齿,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多组对假齿相对设置的连接片,假齿与连接片通过穿过同步带本体的连接件固定连接。通过假齿代替端部的带齿,假齿与连接片通过螺栓连接后实现同步带两端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实现了现场连接,操作简单,方便拆卸,不需要拆卸传动设备,省时省力,增强了接头抗拉强度,同步带两端接驳处间隙更小,传动稳定,传动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传动件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
技术介绍
同步带是以钢丝绳为强力层外敷聚氨酯材料同步带白内侧或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余齿形带轮啮合,同步带传动时传动比精准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同步带作为常见的传输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多行各业,同步带根据生产工艺和用途不同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条形开放式同步带,通常直线往返移动传动装置。第二种是环型接驳式同步带,环型接驳式同步带是由条形开放型同步带的两端可以根据需要接驳成任何长度的环型带,用于传动装置和输送装置。第三种是无缝环型同步带用于精密传动装置机器上,所以应用范围较广。现有环型接驳式同步带采用的是钢针接头,但实际使用中由于钢针接头间隙比较大,运转到同步带轮时两边会翘起,接头部位不平整,而且在拉力较大时钢针接头容易变形,导致传动过程中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步带接头处容易变形、传动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该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同步带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互拼接,同步带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带齿,在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一侧设有多组假齿,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多组对假齿相对设置的连接片,假齿与连接片通过穿过同步带本体的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栓或铆钉。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部上开设有连接槽,第二端部设有嵌入连接槽内的接头,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通过接头与连接槽实现拼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部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第二端部对应设有两个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假齿固定在相邻两个定位凸起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假齿的两端设有固定在定位凸起两端的定位钩。进一步地,所述的假齿与带齿的尺寸相同,相邻假齿的间距与相邻带齿的间距也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另一侧设有连接片凹槽,连接片为U形,连接片的两侧固定在连接片凹槽内。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将同步带本体的两个端部进行拼接,然后通过假齿代替端部的带齿,假齿与连接片通过螺栓连接后实现同步带两端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实现了现场连接,操作简单,方便拆卸,不需要拆卸传动设备,省时省力,增强了接头抗拉强度,同步带两端接驳处间隙更小,传动稳定,传动精度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未拼接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拼接后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后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假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后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后的仰视图;图中:1-同步带本体2-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连接槽5-接头6-带齿7-定位凸起8-连接片凹槽9-假齿10-连接片11-螺栓12-定位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参见图1~6,该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同步带本体1两端的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第一端部2上开设有两个连接槽4,第二端部3对应设有嵌入连接槽4内的两个接头5,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通过接头5与连接槽4实现拼接。同步带本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带齿6,在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一侧设有多组金属材质的假齿9,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另一侧设有多组对假齿9相对设置的连接片10,假齿9与连接片10通过穿过同步带本体1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假齿9与带齿6的尺寸相同,相邻假齿9的间距与相邻带齿6的间距也相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螺栓11,当然连接片10与假齿9也可以通过铆钉进行固定。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起7,假齿9固定在相邻两个定位凸起7之间。虽然假齿9通过螺栓11与连接片10连接后固定在同步带本体1上,但是由于其并不是与同步带本体1是一体结构的,所以容易发生位移,因此本实施例设置了定位凸起7,以便于对假齿9进行沿同步带长度方向的纵向定位,为了进一步对假齿9进行横向定位,在假齿9的两端设有固定在定位凸起7两端的定位钩12。同样,为了对连接片10进行固定,以防发生位移,在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另一侧设有连接片凹槽8,连接片10为U形,连接片10的两侧固定在连接片凹槽8内。本技术实施例将同步带本体1的两个端部进行拼接,然后通过假齿9代替端部的带齿6,假齿9与连接片10通过螺栓11连接后实现同步带两端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实现了现场连接,操作简单,方便拆卸,不需要拆卸传动设备,省时省力,增强了接驳处的抗拉强度,同步带两端接驳处间隙更小,传动稳定,传动精度更高。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驳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同步带本体(1)两端的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相互拼接,同步带本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带齿(6),在所述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一侧设有多组假齿(9),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另一侧设有多组对假齿(9)相对设置的连接片(10),假齿(9)与连接片(10)通过穿过同步带本体(1)的连接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驳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同步带本体(1)两端的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相互拼接,同步带本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带齿(6),在所述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一侧设有多组假齿(9),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的另一侧设有多组对假齿(9)相对设置的连接片(10),假齿(9)与连接片(10)通过穿过同步带本体(1)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栓(11)或铆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的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部(2)上开设有连接槽(4),第二端部(3)设有嵌入连接槽(4)内的接头(5),第一端部(2)与第二端部(3)通过接头(5)与连接槽(4)实现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举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鹏旺工业皮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