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18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属于立体车库智能停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对中小车轮胎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内侧平行设置的左挡杆、右挡杆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固定于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以及和传动机构相连接并对称式固定于两挡杆内侧的缓冲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输送动力给缓冲机构,缓冲机构抵紧小车轮胎内侧使其对中,为小车的成功入库奠定基础,从而解决立体车库车身未能对中容易造成入库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智能停车
,具体说是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对汽车停车位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传统车库已经无法满足停车位的需求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写字楼、商场采用了立体车库,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量的储放车辆。立体车库中车辆停放时,是由人将车辆开至载车板上,然后由电机带动电机链轮,通过链传动将载车板移动至指定位置,但如果开至载车板前,车身未能对中时,在载车板上容易跑偏而导致入库失败。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通过司机多次停放完成上述对中任务。该方案要求司机有很高的驾驶水平,对中耗时较常,导致停车效率低下。方案二、通过加强载车板结构以及延长目标停车单元的尺寸使得车身中偏离出停车单元的部分落在延长尺寸上。该方案一方面会导致载车板运行难度大,另一方面会导致立体车库整体结构庞大,不符合立体停车设备占地面积小的理念;同时会导致目标停车单元受力不均衡,影响立体车库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车身未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小车轮胎(10)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10)内侧平行设置的左挡杆(1)、右挡杆(2)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4)、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传动机构(3)以及和传动机构(3)相连接并对称式固定于两挡杆内侧的缓冲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3)输送动力给缓冲机构(6),缓冲机构(6)带动左挡杆(1)、右挡杆(2)抵紧小车轮胎(10)内侧使其对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小车轮胎(10)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10)内侧平行设置的左挡杆(1)、右挡杆(2)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4)、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传动机构(3)以及和传动机构(3)相连接并对称式固定于两挡杆内侧的缓冲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3)输送动力给缓冲机构(6),缓冲机构(6)带动左挡杆(1)、右挡杆(2)抵紧小车轮胎(10)内侧使其对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单元为两套,分别对中前、后小车轮胎(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齿轮(31)、齿条、电机(8)和减速机(9);所述电机(8)的转轴通过减速机(9)与齿轮(31)连动;所述齿条包括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所述固定架(4)呈横向平行设置的两横杆结构,所述齿轮(31)平置于两横杆之间,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平行对称设置,并分别啮合于齿轮(31)的两侧;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左挡杆(1)和右挡杆(2)内侧的缓冲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姿位缓冲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连接板(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孔才汪广慧包林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