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613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垃圾运输领域,具体公开了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包括预留在建筑内各层楼板上的洞口和贯穿各洞口的垂直运输管道,洞口与垂直运输管道之间均连有管道限位机构,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若干层楼设置有缓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垃圾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内部,工人可以直接在建筑内部丢弃垃圾,通过垂直运输管道对垃圾进行垂直运输到地面,与现有将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外部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递垃圾更加方便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运输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不断进步,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高层建筑应用也越来越多,在特别是在重庆等地区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需要垂直运送至地面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吊装设备,消耗时间、增加成本以及占用资源,同时扬尘污染较大,涉及人力以及设备使用而导致的安全风险增加。鉴于此,目前出现了许多通过垂直运输管道实现垃圾垂直运输的设备,但为了便于垂直运输通道的安装,此类的垂直运输通道往往是设置在建筑外部,但此种垂直运输通道的设置方式特别不便于工人投递建筑垃圾,并且由于设置在建筑外部,投递垃圾时也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外部导致投递垃圾时具有安全风险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包括预留在建筑内各层楼板上的洞口和贯穿各洞口的垂直运输管道,洞口与垂直运输管道之间均连有管道限位机构,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若干层楼设置有缓冲区。本方案的原理在于:在浇筑各层楼板时先预留洞口,再进行垂直运输管道的安装,安装时将垂直运输管道穿过各层楼板上的洞口,管道限位机构用于固定在楼板上,对垂直运输管道形成横向限位,避免垂直运输管道发生左右晃动。垃圾回收时,将垃圾丢弃入垂直运输管道内,直接垂直运送至底层,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垂直运输和清运。建筑垃圾在垂直运输管道内从高处下降至地面的过程中,经过缓冲区时,缓冲区能对运动的垃圾起到缓冲和消能的作用,避免垃圾运动速度过快、冲击能过大。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将垃圾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内部,工人可以直接在建筑内部丢弃垃圾,通过垂直运输管道对垃圾进行垂直运输到地面,与现有将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外部的结构相比,本技术投递垃圾更加方便和安全。2、通过管道限位机构对垂直运输管道进行横向上的限位,在垃圾回收施工完成后,可以解除其对垂直运输管道的限位,然后对垂直运输管道进行拆除,实现垂直运输管道的多次利用。3、在垂直运输管道上设置缓冲区,能够对垂直运输的垃圾实现消能的作用,避免垃圾垂直运输到达地面时产生过大的冲击而造成噪音和粉尘飞扬污染。进一步,垂直运输管道末端连有垃圾分离系统,垃圾分离系统包括斜管、固体垃圾回收箱和废水收集沉淀池,斜管顶端与垂直运输管末端连通、底端与固体垃圾回收箱连通,斜管底部设有固液分离口,固液分离口内设有固液分离网,固液分离口与废水收集沉淀池之间通过液体过滤导流帆布连通。建筑垃圾通过垂直运输管道送至底层后,在斜管上的固液分离网处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液体垃圾通过固液分离网再经过液体过滤导流帆布导流后进入废水收集沉淀池,固体不能通过固液分离网则进入固体垃圾回收箱。进一步,缓冲区包括呈折线形的缓冲管。垃圾在折线形的缓冲管内能够多次改变运动轨迹,缓冲管对运动的垃圾起到多次阻挡和减速的作用,缓冲效果好。进一步,垂直运输管道由若干个管节采用法兰连接而成,管节为钢管,管节的直径为400mm,管节的壁厚为5~7mm。将垂直运输管道设置为多根管节连接而成的结构,在安装垂直运输管道时,可以先将各管节运输至施工点,将各管节进行拼接安装,实现了垂直运输管道的装配式和可拆卸式安装,采用此种材质和厚度的管节,其质量较轻,在施工过程中安装以及运输都更加方便。进一步,管道限位机构包括包围在垂直运输管道外缘的若干个工字钢,工字钢与楼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固定在楼板上的工字钢能够对垂直运输管道形成横向限位,避免垂直运输管道发生左右晃动。进一步,楼板上的洞口还盖设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供垂直运输管道穿过的通孔,管道限位机构位于盖板内。盖板能够盖住洞口,避免上下层灰尘和垃圾在投送的时候漏入下层,形成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进一步,管节长度为1~2m,管道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垂直运输管道端部的方形接头钢板,方形接头钢板盖设在楼板洞口上且紧贴楼板,并通过预埋在楼板上的螺栓实现方形接头钢板在楼板上的固定。相邻管节接头处紧贴楼板,此时可以通过将法兰定做为方形接头钢板的样式,方形接头钢板能够实现对垂直运输管道横向上限位的同时,也能覆盖洞口,避免上下层灰尘和垃圾在投送的时候漏入下层,形成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进一步,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2~3层楼设置有缓冲区。根据计算垃圾在垂直运输管道内的运动速度和动能,得出每间隔2~3层楼设置缓冲区是最好的方式。进一步,各楼层洞口的平面位置偏差在3cm以内。若各楼层洞口的平面位置偏差过大,会造成各楼层之间的各个管节之间不能实现连接。进一步,垂直运输管道在每层楼均开设有垃圾回收投送窗,垃圾回收投送窗处设有合页小窗,垃圾回收投送窗距楼层面60~80cm。各楼层的建筑垃圾直接通过垃圾回收投送窗进行投递,合页小窗能够对垃圾回收投送窗进行封闭,特别是当需要冲洗混凝土输送管道以及其他水与垃圾混合物时,可以将其他层合页小窗关闭,避免液体垃圾从其他层的垃圾回收投送窗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管节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缓冲管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楼板洞口处的竖向剖面图;图5为图1中楼板洞口处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楼板洞口处的竖向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楼板洞口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管节1、法兰100、缓冲管2、楼板3、洞口300、斜管4、固液分离网5、固体垃圾回收箱6、液体过滤导流帆布7、一级沉淀池8、二级沉淀池9、工字钢10、预埋螺栓11、接头钢板12、盖板13。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包括预留在建筑内各层楼板3上的洞口300和贯穿各洞口300的垂直运输管道。洞口300为0.55m*0.55m的方形洞口300,且各楼层洞口300的平面位置偏差在3cm以内。垂直运输管道由多个管节1采用法兰100连接而成,法兰100的连接采用6颗M16普通螺栓实现连接,管节1为钢管,管节1的长度为1~2m,管节1的直径为400mm,管节1的壁厚为5~7mm,6mm为最佳。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2~3层楼设置有缓冲区,缓冲区包括呈折线形的缓冲管2。垂直运输管道在每层楼均开设有垃圾回收投送窗,垃圾回收投送窗处设有合页小窗,垃圾回收投送窗距楼层面60~80cm。再如图1所示,垂直运输管道末端连有垃圾分离系统,垃圾分离系统包括斜管4、固体垃圾回收箱6和废水收集沉淀池,斜管4顶端与垂直运输管末端连通、底端与固体垃圾回收箱6连通,斜管4底部设有固液分离口,固液分离口内设有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留在建筑内各层楼板上的洞口和贯穿各洞口的垂直运输管道,所述洞口与垂直运输管道之间均连有管道限位机构,所述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若干层楼设置有缓冲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留在建筑内各层楼板上的洞口和贯穿各洞口的垂直运输管道,所述洞口与垂直运输管道之间均连有管道限位机构,所述垂直运输通道上每间隔若干层楼设置有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输管道末端连有垃圾分离系统,所述垃圾分离系统包括斜管、固体垃圾回收箱和废水收集沉淀池,所述斜管顶端与垂直运输管末端连通、底端与固体垃圾回收箱连通,所述斜管底部设有固液分离口,所述固液分离口内设有固液分离网,所述固液分离口与废水收集沉淀池之间通过液体过滤导流帆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包括呈折线形的缓冲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输管道由若干个管节采用法兰连接而成,所述管节为钢管,管节的直径为400mm,管节的壁厚为5~7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垃圾装配式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限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金锦阳杨熠欣杨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