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370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包括地下的现浇墙、地上的叠合墙、叠合板和三者连接处形成的节点,叠合墙中间设有空腔,节点位置设有暗梁,暗梁包括相互连接的下连接部、侧连接部和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下端相对于叠合板下表面凸出,下连接部和叠合板之间设有侧连接部,上连接部设置在下连接部上侧,上连接部上表面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能与空腔相互配合,还公开了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提升暗梁的强度和耐久度。强度和耐久度。强度和耐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叠合墙是两侧预制板和钢筋桁架在工厂制作成内含空腔的构件,现场安装就位后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的预制和现浇混凝土整体受力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具有质量好、运输时质量轻、现场安装快捷简单的特点,现有技术施工步骤为:设置墙底调平单元

叠合墙吊装就位

安装临时支撑

叠合墙校正

后浇混凝土施工,通过后浇混凝土将叠合墙与其他受力构件连成一个整体。
[0003]受尺寸限制,叠合墙的空腔宽度小,叠合墙的高度通常为两米以上,振动棒从叠合墙上部插入叠合墙底部振捣不便于操作,叠合墙底部的后浇混凝土难以被振捣密实;后浇混凝土被夹在叠合墙中间,热量无法及时散发,无法洒水养护,成型后质量较低。
[0004]叠合墙通常适用于地上结构,地下结构楼层高、跨度大,大尺寸预制件不便于运输,通常采用现浇墙,地上结构的所有荷载传递到地下结构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包括地下的现浇墙、地上的叠合墙、叠合板和三者连接处形成的节点,叠合墙中间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节点位置设有暗梁,暗梁包括相互连接的下连接部、侧连接部和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下端相对于叠合板下表面凸出,下连接部和叠合板之间设有侧连接部,上连接部设置在下连接部上侧,上连接部上表面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能与空腔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凸起上表面设有调平单元,调平单元包括第一调平钢板、两根调平螺杆和两颗调平螺母,第一调平钢板上设有两个调平孔,调平螺杆定位凸起上表面垂直连接,调平孔穿过调平螺杆,调平板下表面与定位凸起上表面固定连接,调平螺杆与调平螺母螺纹连接,叠合墙内侧设有第二调平钢板,第二调平钢板能贴在第一调平钢板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连接部侧面设有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定位板、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定位板同时贴合叠合墙侧面和上连接部侧面,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定位螺杆与上连接部侧面垂直连接,定位孔穿过定位螺杆,定位螺杆和定位螺母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浇筑现浇墙,现浇墙顶部预留连接筋;将叠合板安装在设计标高;步骤二、绑扎暗梁钢筋,将暗梁钢筋与现浇墙顶部连接筋以及叠合板的钢筋连接;步骤三、清除现浇墙、叠合板上的浮浆、松散骨料和污物;将混凝土浇筑至楼板标高,使楼板现浇段、侧连接部和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周银飞曾俊金锦阳胡继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