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垃圾收集装置及楼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42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垃圾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垃圾收集装置及楼房,该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包括:外壳;内腔;凹槽;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垃圾进口;所述垃圾进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内腔相通;垃圾门组件;所述垃圾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和关闭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均会堵住所述垃圾进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由若干组上述的垃圾槽预制件拼接组成,其不仅美观、实用、不易产生异味,而且还便于各楼层的居民丢弃垃圾,丢弃的垃圾可以沿着垃圾槽预制件的内腔直接传递到地下垃圾储存室中进行储存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垃圾收集装置及楼房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垃圾收集装置及楼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楼盘生活环境当中,在处理垃圾方面还处于比较普通阶段,现有楼房每层都需要设置一个垃圾回收(垃圾桶)的位置,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垃圾桶位置的清洁度不理想,垃圾堆满垃圾桶时,垃圾直接往地面上摆放,同时雅观上有所欠缺;另一个是垃圾桶虽然带桶盖,但还是难掩盖散发出来的异味,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因此,目前亟待寻找一种可以应用于楼房的垃圾收集装置,以替代现有楼房所使用的垃圾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槽预制件,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包括:外壳;内腔;凹槽;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垃圾进口;所述垃圾进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内腔相通;垃圾门组件;所述垃圾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和关闭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均会堵住所述垃圾进口;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垃圾的暂存空间;当所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垃圾门组件受到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的重力作用时会自动关闭,并将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输送至所述内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槽预制件还包括:防雷件,用于接地防雷;所述防雷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雷件为热镀锌扁铁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槽预制件还包括:若干组外露连接件,用于锚固安装所述垃圾槽预制件;所述外露连接件与所述外壳相连,并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露连接件为“L”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门组件包括:门框;所述门框设置在所述外壳上;门体,用于堵住所述垃圾进口;所述门体为“V”形结构;所述门体的底角端通过门铰转动设置在所述门框上;第一挡件,用于限制门体的逆时针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挡件固定在所述门框上,并位于所述垃圾进口的内侧;当所述门体的其中一面逆时针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挡件相接触时,所述门体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第二挡件,用于限制门体的顺时针转动角度;所述第二挡件固定在所述门框上,并位于所述垃圾进口的外侧;当所述门体的另一面顺时针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挡件相接触时,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门组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门体远离所述垃圾进口的一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门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撞件;所述第一防撞件设置在所述门体远离所述把手的一面上;第二防撞件;所述第二防撞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挡件靠近所述第一防撞件的一端上;第三防撞件;所述第三防撞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挡件远离所述垃圾进口的一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撞件、第二防撞件和第三防撞件均为橡胶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由若干组上述的垃圾槽预制件拼接组成;若干组所述垃圾槽预制件中的内腔均相通,以形成用于传递垃圾的垃圾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组所述垃圾槽预制件之间设有至少一组隔开件,以使相邻两组所述垃圾槽预制件之间形成拼接缝隙。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拼接缝隙中填充有用于防潮防臭的密封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房,其包括:地下垃圾储存室;若干层楼板;上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地下垃圾储存室与所述垃圾通道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槽预制件设置在相邻两层所述楼板之间;所述外壳与所述楼板连接处的垂直面为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通过在外壳的两端设置凹槽和凸起,便于将多组垃圾槽预制件进行拼接,以及可以防止垃圾槽预制件的内腔内垃圾废水从多组垃圾槽预制件的拼接处渗入到室内;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垃圾门组件,不仅便于往内腔内投放垃圾,而且还可以实现在往内腔内投放垃圾时,垃圾进口始终可以被堵住,以避免垃圾臭味从垃圾进口处溢出。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不仅美观、实用、不易产生异味,而且还便于各楼层的居民丢弃垃圾,丢弃的垃圾可以沿着垃圾槽预制件的内腔直接传递到地下垃圾储存室中进行储存收集,不需要额外的清洁人员对每层楼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的主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以图1中A-A为视角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以图1中B-B为视角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以图1中C-C为视角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门组件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门组件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收集装置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3中的E-E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凹槽、12-凸起、13-防雷件、14-吊钉、15-预埋套筒、16-洗水表面、17-外露连接件、18-隔开件、19-密封材料、2-垃圾门组件、21-门体、22-门铰、23-门框、24-第一挡件、25-第二挡件、26-把手、27-第一防撞件、28-第二防撞件、29-第三防撞件、3-内腔、4-垃圾进口、5-墙面、6-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如附图1~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包括:外壳1;内腔3;凹槽11;与所述凹槽11相匹配的凸起12;所述凹槽11与所述凸起12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两端;垃圾进口4;所述垃圾进口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并与所述内腔3相通;垃圾门组件2;所述垃圾门组件2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当所述垃圾门组件2处于完全打开和关闭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2均会堵住所述垃圾进口4;当所述垃圾门组件2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包括外壳和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凹槽;/n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端;/n垃圾进口;所述垃圾进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内腔相通;/n垃圾门组件;所述垃圾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和关闭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均会堵住所述垃圾进口;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垃圾的暂存空间;当所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垃圾门组件受到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的重力作用时会自动关闭,并将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输送至所述内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包括外壳和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凹槽;
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两端;
垃圾进口;所述垃圾进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内腔相通;
垃圾门组件;所述垃圾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和关闭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均会堵住所述垃圾进口;当所述垃圾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垃圾门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垃圾的暂存空间;当所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垃圾门组件受到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的重力作用时会自动关闭,并将所述暂存空间中垃圾输送至所述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槽预制件还包括:
防雷件,用于接地防雷;所述防雷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件为热镀锌扁铁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槽预制件还包括:
若干组外露连接件,用于锚固安装所述垃圾槽预制件;所述外露连接件与所述外壳相连,并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连接件为“L”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槽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门组件包括:
门框;所述门框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门体,用于堵住所述垃圾进口;所述门体为“V”形结构;所述门体的底角端通过门铰转动设置在所述门框上;
第一挡件,用于限制门体的逆时针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挡件固定在所述门框上,并位于所述垃圾进口的内侧;当所述门体的其中一面逆时针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挡件相接触时,所述门体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第二挡件,用于限制门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祖李连均吴国雄邓超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港兴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