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11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凸出部与凹陷部,所述凸出部设于本体底部,所述凹陷部设于本体顶部,两个本体上、下连接时,上一本体的凸出部可插入下一本体的凹陷部,上一本体的凸出部与下一本体的凹陷部间隙配合,上一本体凸出部与下一本体凹陷部之间的间隙设有缓冲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缓解面板与面板连接处开裂的现象,具有提高面板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建筑品质的优点。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包括安装外墙板、墙板连接件安装与板缝处理、叠合梁安装、内墙板安装、柱与剪力墙钢筋绑扎等流程。整体来说,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是一种将预制的面板、梁、柱等连接,从而搭建成建筑的工艺,而面板面板、梁、柱之间的连接处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强度的重要部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装配式建筑在遇到地震的情况下,震动由地面传递到主体钢架,再传递至面板,容易导致面板与面板连接处开裂,这样的面板抗震性能较差,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能够缓解面板与面板连接处开裂的现象,具有提高面板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凸出部与凹陷部,所述凸出部设于本体底部,所述凹陷部设于本体顶部,两个本体上、下连接时,上一本体的凸出部可插入下一本体的凹陷部,上一本体的凸出部与下一本体的凹陷部间隙配合,上一本体凸出部与下一本体凹陷部之间的间隙设有缓冲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间隙配合的凸出部与凹陷部,以及在连接后的凸出部与凹陷部之间设置缓冲物,使得上一本体的凸出部插入下一本体的凹陷部后,两块本体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实现安装,而在遇到地震时,在缓冲物的作用下,下一本体的凹陷部能够为上一本体的凸出部提供缓冲的空间,使上一本体的凸出部能够在下一本体的凹陷部内活动,从而减少面板对震动的吸收,进而减少面板的晃动,缓解面板与面板连接处因受到震动而开裂的现象,具有提高面板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出部侧壁上设有弹性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层,弹性层能够发生形变,对凸出部起缓冲作用,结合缓冲物的作用,进一步减轻面板的晃动,从而进一步减少面板因收到震动而开裂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层与凸出部之间设有可变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弹性层内设置可变形层,可变形层能够承受一定的破坏力,从而加固弹性层,同时可变形层在遭遇地震时能够发生变形,以释放弹性层的形变能力,达到消耗震动破坏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减震性能,进一步减弱震动对面板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变形层为铅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可变形层设置为铅层,铅具有一定强度,同时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甚至被破坏,从而保证可变形层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出部内嵌设有中空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连接于套管顶部的内管,所述内管连接套管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滑动套设有外管,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套管顶部,另一端连接于外管连接内管一端,所述套管底部开口,所述外管可伸出套管底部外,所述内管连接外管一端设有用于限制外管滑出内管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伸出套管外,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后,所述外管可缩入套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伸缩杆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伸出或者缩入套管,伸缩杆伸出套管时能够抵接于下一本体,从而在遇到地震的时候,上一本体能够依靠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实现在下一本体上的缓冲效果,进而使面板的抗震性能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一弹性件外,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外管,另一端连接于套管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能够增强伸缩杆受到的弹力,使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对上、下两块本体之间的连接具有更强的缓冲作用,从而使抗震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出部两端设有弹性体,上一本体的凸出部插入下一本体的凹陷部后,所述弹性体远离上一本体凸出部的一端连接于下一本体凹陷部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体,弹性体具有弹性,能够对上一本体的凸出部与下一本体的凹陷部之间的连接起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面板抗震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或弹性体为压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或弹性体设置为压簧,压簧具有弹性,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或弹性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间隙配合的凸出部与凹陷部,以及在连接后的凸出部与凹陷部之间设置缓冲物,使得上一本体的凸出部插入下一本体的凹陷部后,两块本体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实现安装,而在遇到地震时,在缓冲物的作用下,下一本体的凹陷部能够为上一本体的凸出部提供缓冲的空间,使上一本体的凸出部能够在下一本体的凹陷部内活动,从而减少面板对震动的吸收,进而减少面板的晃动,缓解面板与面板连接处因受到震动而开裂的现象,具有提高面板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效果;2.通过设置弹性层与可变形层,弹性层与可变形层能够为本体在遇到地震时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有效提高面板的抗震能力;3.通过设置伸缩杆、第一弹性件与弹性体,三者均能够提高相邻本体之间的缓冲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面板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是用于体现可变形层与弹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伸缩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本体;11、凸出部;12、凹陷部;2、缓冲物;3、可变形层;4、弹性层;5、套管;6、伸缩杆;61、内管;611、限位部;62、外管;7、第一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9、凸缘;101、弹性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包括上、下连接的两个矩形本体1,本体1包括设于本体1底部的凸出部11与设于本体1顶部的凹陷部12。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插入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内,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与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间隙配合,上一本体1与下一本体1通过凸出部11与凹陷部12实现连接。参照图2,凸出部11的横截面为矩形,凹陷部12的横截面为梯形,凹陷部12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其内底部的宽度,凸出部11的宽度与凹陷部12开口的宽度基本相等,凸出部11的深度与凹陷部12的深度基本相等,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插入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内后,上一本体1凸出部11的底部能够抵接于下一本体1凹陷部12的内底部。由于凹陷部12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其内底部的宽度,使得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插入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凸出部(11)与凹陷部(12),所述凸出部(11)设于本体(1)底部,所述凹陷部(12)设于本体(1)顶部,两个本体(1)上、下连接时,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可插入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与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间隙配合,上一本体(1)凸出部(11)与下一本体(1)凹陷部(12)之间的间隙设有缓冲物(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凸出部(11)与凹陷部(12),所述凸出部(11)设于本体(1)底部,所述凹陷部(12)设于本体(1)顶部,两个本体(1)上、下连接时,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可插入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上一本体(1)的凸出部(11)与下一本体(1)的凹陷部(12)间隙配合,上一本体(1)凸出部(11)与下一本体(1)凹陷部(12)之间的间隙设有缓冲物(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1)侧壁上设有弹性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4)与凸出部(11)之间设有可变形层(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层(3)为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1)内嵌设有中空套管(5),所述套管(5)内设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包括连接于套管(5)顶部的内管(61),所述内管(61)连接套管(5)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7),另一端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