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带及小儿护带的支承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使用者的负担的小儿护带及其支承部。小儿护带(10)具备小儿护带主体(20),所述小儿护带主体(20)具有挂在使用者(1)的肩(1a)上的支承部(21)、保持婴幼儿(5)的保持部(22)、和分别从两侧连结支承部及保持部的一对连结部(23a、23b),且形成为环状。支承部具有由包括纵线(35a)和织入到纵线中的横线(35b)的织物构成的布(31、32)。配置在位于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支承部的一侧区域(21a)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与配置在位于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部的另一侧区域(21b)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者为了支承婴幼儿而使用的小儿护带,特别涉及 能够减轻支承婴幼儿的使用者的负担的小儿护带及其支承部。此外,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者为了以婴幼儿就座的状态支承婴幼儿而使用的小儿 护带,特别涉及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婴幼儿从小儿护带主体滑落的小儿 护带。进而,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者为了以婴幼儿就座的状态支承嬰幼儿 而使用的小儿护带,特别涉及使用者能够紧贴地支承婴幼儿、并且能 够容易地进行婴幼儿的乘降的小儿护带。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使用者(保护者等)为了支承婴幼儿而使用的小儿 护带。小儿护带也有称作嬰儿背带、婴儿携带装置、抱婴儿带的情况。最近,由形成为环状的片状材料构成的小儿护带(例如实开平7-14921 号公报及实开平1-92862号公报)已广泛地使用。该类型的小儿护带挂 在使用者的左右中的一側的肩上,并且穿过使用者的左右中的另一侧 的腋下,穿戴在使用者上。并且,婴幼儿以与使用者面对而坐在片状 材料上的状态、或者以躺在片状材料内的状态被收容。该类型的小儿护带支承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个部位上。因而,为 了支承婴幼儿所需要的力在该一个部位上被局部地施加在使用者上。 所以,在实开平7-14921号公报中公开的小儿护带中,使抵接在使用者 上的片状材料的宽度较宽,来减轻对使用者的负担。但是,在实开平7-14921号公报中公开的小儿护带中,对于抵接在 使用者上的部分(小儿护带的支承部)的片状材料的结构并没有特别 进行研究。因而,不能使为了支承婴幼儿而向使用者施加的力有效地 分散到向宽度较宽的片状材料抵接的面整体上。具体而言,片状材料 咬入到从肩部竖起的颈部中,4吏用者在该部分上集中地净皮施加线状的 较大的力。即,虽说扩大了片状材料的抵接在使用者上的部分的面积, 但并不能分散向使用者的负荷而减轻使用者的负担。此外,作为这样的小儿护带的另一不好的地方,在使婴幼儿就座支承在小儿护带的片状材料上的情况下,婴幼儿有可能从片状材料落 下。特别是,使用者会担心面对着就座的婴幼儿从小儿护带向后背侧 掉落。因此,保护者想要从婴幼儿的后背側将片状材料拉起。但是, 通过该动作,嬰幼儿的臀部下方的片状材料也被向后背侧拉起,结果 嬰幼儿容易从小儿护带向前方滑落。在上述实开平1-92862号公报中公开的小儿护带中,在支承婴幼儿 的部分(实开平1-92862号公报中的对置部)上形成有凹部。并且,通 过使婴幼儿乘坐在该凹部中,来防止婴幼儿的落下。但是,如果在该 小儿护带上婴幼儿乘坐的位置偏差,则不能有效地防止嬰幼儿的落下。 此外,仅通过形成凹部,并不能充分地消除使用者对落下的不安。进而,在这样的小儿护带中还有其他不好的地方。这样的小儿护 带的周向长度也考虑到使用者进行的小儿护带的穿戴、以及婴幼儿向 小儿护带的乘降来决定。因而,在使婴幼儿就座支承在小儿护带的片 状材料上的情况下,在使用者与婴幼儿之间产生间隙。此外,在使婴 幼儿就座支承在小儿护带的片状材料上的情况下,嬰幼儿有从使用者 离开的趋势。但是,在使用者与嬰幼儿没有紧贴的情况下,经由小儿 护带支承婴幼儿的使用者的负担增大。此外,如果在片状材料上嬰幼 儿向后仰则婴幼儿有可能从小儿护带向后背侧落下。进而,如果考虑 对被支承的婴幼儿的负担,则优选地包裹婴幼儿的臀部及背部而以面 进行支承。在上迷实开平7-14921号公报中公开的小儿护带中,在小儿护带的 宽度方向两缘部上分别设有^皮加固的加固部,通过一对加固部之间稳 定地支承婴幼儿。但是,在实开平7-14921号公报的小儿护带中,并没 有使用者与婴幼儿紧贴那样的设计。此外,在实开平7-14921号公报的 小儿护带中,婴幼儿从一对加固部局部地受到较大的支承力而被支承, 不会以面支承在配置于加固部间的包裹布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 分散对使用者施加的负荷而减轻对使用者的负担的小儿护带及其支承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婴幼儿从小儿护带主体滑落的小儿护带。进而,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 种使用者能够紧贴地支承婴幼儿、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婴幼儿的乘降 的小儿护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小儿护带中,如果能够包裹婴幼儿的 臀部及背部而以面进行支承,则更为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的特征在于,具备小儿护带主 体,所述小儿护带主体具有桂在使用者的肩上的支承部、保持婴幼儿 的保持部、和从两側连结上述支承部及上述保持部的一对连结部,且 形成为环状;上述支承部具有由包括纵线和横线的织物构成的布;配 置在位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上述支承部的一侧区 域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与配置在位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 的另一侧的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侧区域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包括在抵接于使用者的 肩上的支承部中的布在一侧区域及另一侧区域中具有不同的伸缩性。 因而,能够使支承部有效地适合于使用者的肩而进行面接触。因此, 能够使为了支承婴幼儿而对使用者施加的力有效地分散。即,能够使 对使用者施加的负荷分散而减轻对使用者的负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配置在上述 一侧区域中的布及配置在上迷另 一侧区域中的布由相同的织物构成。 根据这样的小儿护带,能够便宜地制作在 一 侧区域及另 一侧区域之间 具有不同的伸缩性的支承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上述 宽度方向的一側在上述支承部挂在使用者的肩上的情况下是在宽度方 向上接近于使用者的颈部的一侧。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笫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上述 支承部的上述另一侧区域是上述支承部的上述一側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的配置于上述一侧区 域中的布中,上述纵线及上述橫线也可以相对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 周向倾斜。在这样的配置在小儿护带的上述一側区域中的布中,上述 纵线及上迷横线优选地相对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以30°以上60 °以下的角度倾斜。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的配置于上述另一侧区域中的布中,优选地上述纵线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所成的角 度以及上述横线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所成的角度中的较小的角度是0°以上15°以下。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在配 置于上迷一側区域中的布中上述纵线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所成 的角度以及上述横线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所成的角度中的较小 的角度比在配置于上述另一侧区域中的布中上述纵线与上迷小儿护带 主体的周向所成的角度以及上述横线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周向所成 的角度中的较小的角度大。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上述 支承部的布包括对置于使用者的肩的内侧布、和对置于内側布而配置 的外侧布;在上述内侧布与上述外侧布之间设有具有伸缩性的緩冲部 件。在这样的小儿护带中,也可以是,上述緩沖部件在上述一侧区域 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缘部或上述缘部的附近,沿着该缘部缝接在上 述内侧布及外侧布的至少一个上。此外,在这样的小儿护带中,也可 以是,配置在上述一侧区域中的外侧布及配置在上述一侧区域中的内 侧布由在上述支承部的宽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儿护带,其特征在于,    具备小儿护带主体,所述小儿护带主体具有挂在使用者的肩上的支承部、保持婴幼儿的保持部、和从两侧连结上述支承部及上述保持部的一对连结部,且形成为环状;    上述支承部具有由包括纵线和横线的织物构成的布;    配置在位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上述支承部的一侧区域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与配置在位于上述小儿护带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侧区域中的布的线的延伸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泽爱橘裕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康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