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3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可纵向移动的板链,板链上固定有车身支撑构件,还包括U形托架,U形托架可纵向移动地设在机架上,U形托架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U形托架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U形托架的U形两侧壁上可升降地设有承载构件,承载构件具有从板链两侧伸入板链上方,并用于承载车身的承载部;承载构件与U形托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承载构件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U形托架前端设有能够伸缩或收折的阻挡构件,阻挡构件在伸出或展开状态能够与板链上的车身支撑构件在板链运行方向上形成抵靠。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在进行车身转接时,可不暂停板链运动,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转接机构,特别是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主要由车身、底盘系统、发动机系统、内外饰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等部分组成。而汽车装配就是按照特定的顺序和要求,将汽车各系统的零部件和子系统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装配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了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在总体装配的时候往往使用吊具来升降和移动车身,以此满足不同工位方便操作的需求。在车身转移前车身在板链上传送,以往使用吊具将板链上的车身进行转接时,需要暂停板链的输送,然后再使用吊具转接车身,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板链频繁的启动和暂停也加速了电机的损耗。吊具包括托盘和设置在托盘上的主定位销,但由于车身上的定位孔有限,一旦定位孔被其他工序占用,就难以使用该种依靠定位销的吊具来转移车身。因此需要对车身转接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暂停板链对车身进行转接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暂停板链运动的随行车身转接机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可纵向移动的板链(100),所述板链(100)上固定有车身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托架(400),所述U形托架(400)可纵向移动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U形托架(400)与所述机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U形托架(400)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10);所述U形托架(400)的U形两侧壁上可升降地设有承载构件(420),所述承载构件(420)具有从所述板链(100)两侧伸入所述板链(100)上方,并用于承载所述车身的承载部(423);承载构件(420)与所述U形托架(400)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构件(420)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42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可纵向移动的板链(100),所述板链(100)上固定有车身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托架(400),所述U形托架(400)可纵向移动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U形托架(400)与所述机架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U形托架(400)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10);所述U形托架(400)的U形两侧壁上可升降地设有承载构件(420),所述承载构件(420)具有从所述板链(100)两侧伸入所述板链(100)上方,并用于承载所述车身的承载部(423);承载构件(420)与所述U形托架(400)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构件(420)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421);所述U形托架(400)前端设有能够伸缩或收折的阻挡构件(430),所述阻挡构件(430)在伸出或展开状态能够与所述板链(100)上的所述车身支撑构件在所述板链(100)运行方向上形成抵靠,以通过所述车身支撑构件推动所述U形托架(400)随所述板链(100)同步随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板链(100)移动方向设置的前支撑件(200)和后支撑件(300),所述前支撑件(200)上设有两个沿垂直于所述板链(100)运动方向排列的定位销(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行车身转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构件(420)旁边设有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松刘剑石仕泽李志卫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