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148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它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焊接有机架,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机架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有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有第五辊轮、第六辊轮、第七辊轮和第八辊轮,通过设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且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均包括有四个加热辊轮,不仅能够对铝材的两面同时进行加热融合工作,节约生产时间,降低成本,而且,铝材同时经过四个辊轮的加热后便完成了热转印覆膜工作,改变传统热转印装置需要将铝材来回滚动加热的不足,进而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材加工设备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
技术介绍
铝材在成型后,如果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氧化皮或锈蚀物,因此,为了保护铝材,我们一般会在铝材的表面进行覆膜,以求达到保护铝材表面的效果,覆膜的工艺一般是先将转印膜覆合在铝材的表面,再经过加热将热转印膜融合在铝材上。可是,现有的热转印装置一般只能先对铝材的其中一面进行加热融合,完毕后,将其翻转,再重复对其的另一面进行加热融合,如此一来,不仅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增加铝材热转印覆膜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传统的热转印装置对铝材进行加热覆膜时,一般只采用一个加热辊轮,铝材必须在加热辊轮上来回滚动多次,才能完全将转印膜融合粘接在铝材上,可是,该种操作也会消耗铝材热转印覆膜较多的时间,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该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焊接有机架,所述机架截面呈矩形,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机架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有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有第五辊轮、第六辊轮、第七辊轮和第八辊轮,所述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与第五辊轮、第六辊轮、第七辊轮和第八辊轮分别对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第四辊轮、第五辊轮、第六辊轮、第七辊轮和第八辊轮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第四辊轮、第五辊轮、第六辊轮、第七辊轮和第八辊轮的内部均设置有油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油泵、第一储油罐、第二储油罐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三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四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四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储油罐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八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八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七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七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六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六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五辊轮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五辊轮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储油罐的进油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油罐和第二储油罐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第一加热棒和第二加热棒;通过设有加热棒,可以及时对加热油进行加热。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两辊轮组之间且开口的形状与铝材的形状相适应;其作用在于:便于工人将铝材推进机架内部两辊轮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材质为高强度铝合金。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油管均为软质油管。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支脚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通过安装有万向轮,能够将工作台进行移动,进而便于将其移动至不同的铝材区进行热转印工作,有效节约了搬运铝材的时间以及劳动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油罐和第二储油罐的顶部均安装有注油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首先通过注油口分别对第一储油罐和第二储油罐注入加热油,接着,同时启动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油泵将第一储油罐内的加热油抽向第一辊轮的油腔内部,加热油通过连接油管分别流向第二辊轮、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最后加热油从第四辊轮经连接油管流回第一储油罐内,不断循环,与此同时,第二油泵将第二储油罐内的加热油抽向第八辊轮的油腔内部,加热油通过连接油管分别流向第七辊轮、第六辊轮和第五辊轮,最后加热油从第五辊轮经连接油管流回第二储油罐内,不断循环;接着,人工将覆膜好的铝材从左侧推进机架内部,铝材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经过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的加热后,从机架的右侧出来时便完成加热融合,其中,铝材推进的过程只需一直往右,一次推进便可,并不需要来回滚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用性强,通过设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且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均包括有四个加热辊轮,不仅能够对铝材的两面同时进行加热融合工作,节约生产时间,降低成本,而且,铝材同时经过四个辊轮的加热后便完成了热转印覆膜工作,改变传统热转印装置需要将铝材来回滚动加热的不足,进而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工作台;2、机架;3、支撑板;4、第一辊轮;5、第二辊轮;6、第三辊轮;7、第四辊轮;8、第五辊轮;9、第六辊轮;10、第七辊轮;11、第八辊轮;12、第一油泵;13、第一储油罐;14、第二储油罐;15、第二油泵;16、第一加热棒;17、第二加热棒;18、万向轮;19、注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它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焊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截面呈矩形,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3,所述机架2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有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有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与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分别对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均安装在机架2上,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的内部均设置有油腔,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油泵12、第一储油罐13、第二储油罐14和第二油泵15,所述第一油泵12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13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油泵12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辊轮4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辊轮4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辊轮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辊轮5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三辊轮6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辊轮6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四辊轮7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四辊轮7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1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15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储油罐14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15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八辊轮11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八辊轮11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七辊轮10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七辊轮10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六辊轮9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六辊轮9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五辊轮8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五辊轮8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焊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截面呈矩形,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3),所述机架(2)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有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有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与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分别对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均安装在机架(2)上,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的内部均设置有油腔,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油泵(12)、第一储油罐(13)、第二储油罐(14)和第二油泵(15),所述第一油泵(12)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13)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油泵(12)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辊轮(4)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辊轮(4)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辊轮(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辊轮(5)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三辊轮(6)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辊轮(6)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四辊轮(7)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四辊轮(7)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1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15)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储油罐(14)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15)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八辊轮(11)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八辊轮(11)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七辊轮(10)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七辊轮(10)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六辊轮(9)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六辊轮(9)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五辊轮(8)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五辊轮(8)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储油罐(14)的进油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长条铝件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焊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截面呈矩形,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3),所述机架(2)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辊轮组和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一辊轮组包括有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所述第二辊轮组包括有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和第四辊轮(7)与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分别对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均安装在机架(2)上,所述第一辊轮(4)、第二辊轮(5)、第三辊轮(6)、第四辊轮(7)、第五辊轮(8)、第六辊轮(9)、第七辊轮(10)和第八辊轮(11)的内部均设置有油腔,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油泵(12)、第一储油罐(13)、第二储油罐(14)和第二油泵(15),所述第一油泵(12)的进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罐(13)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油泵(12)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辊轮(4)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辊轮(4)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二辊轮(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辊轮(5)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三辊轮(6)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三辊轮(6)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四辊轮(7)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四辊轮(7)的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与第一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瑛周鑫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启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