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93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可以提高KB镜的成像效果。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包括:S1、设计KB显微成像系统;S2、KB镜结构仿真;S3、KB镜光学仿真,通过仿真获得光线像差,并分析得到:子午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变化规律;弧矢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变化规律;S4、基于步骤S3的仿真结果,通过调整前镜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KB显微镜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948年,Kirkpatrick和Baez最早设计的KB结构显微镜,其特点是通过子午和弧矢方向的像散补偿,有效地解决了点对点成像的问题。目前,镀膜KB显微镜已广泛用于同步辐射。Seward等于1976年最早将其应用在激光等离子体中诊断热等离子体成像和软X射线Kα辐射,之后Fleurot等配合条纹相机和Richardson等配合光栅谱仪进一步优化了KB镜的应用,已在美国OMEGA、Z-beamlet、NIF激光器以及在法国(LMJ)装置上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诊断,甚至Ren′eHudec将KB显微镜与“虾眼”结合应用做了评述。GiacomoResta等论证了基于12cm长的抛物面嵌套KB显微镜。而在“神光Ⅱ”装置诊断中已建立的国内首套“四通道KB+分幅相机”。针对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烧蚀演化、等离子压缩均匀性等一系列ICF物理实验,多色KB镜获得了丰富的表征等离子体温度和面密度的定量化诊断信息。KB镜系统也是上海光源梦之线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光束线的整体性能。此外,KB镜也是神光激光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以多层膜技术的ICF用KB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约3~5μm,但掠入射角非常小,只有2°左右。而我国神光系列ICF装置上的内爆成像诊断对KB显微镜的高光谱分辨和高空间分辨要求,且单色光聚焦光斑尺寸非常小,KB镜姿态对于聚焦光斑的大小至关重要。因此,对KB镜系统的设计、加工、安装和调试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在高能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中的Kirkpatrick-Baez(KB)高分辨显微控制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可以提高KB镜的成像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包括:S1、设计KB显微成像系统包括两KB镜:前镜M1、后镜M2,前镜M1、后镜M2相互独立,非耦合式,且具有相同的聚焦模式,前镜M1将水平面的X射线汇聚成一条竖直的线;后镜M2再将竖直的线汇聚成一点,O1和O2是它们的顶点和坐标泵x1η1z′1和x2η2z′2的原点,O0O1O2O和分别是系统的基光线和主光线,α1,β1,α2,β2分别表示M1,M2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M1和M2的中心距为d,u1,v1分别为光源S0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物方视场角,u′1、v′1分别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像方视场角,∑1,∑2分别是M1,M2在像距为γ′m1,γ′0的像面,S1为主光线在∑1上的虚投影点,B2为基光线在∑2上的实投影点;忽略前镜M1、后镜M2的成像关系相互影响,KB镜子午方向的聚焦方程为:式中:p与q分别为光源到M1中心的物距和M2中心到理想像面的像距;R1和R2为两镜面曲率半径,α1和α2分别是物距和像距的入射角;S2、KB镜结构仿真将前镜M1、后镜M2分别安装在5自由度支架上,所述5自由度支架可以X轴向平移、Y轴向平移、Z轴向旋转、Z轴向升降以及调整KB镜的倾斜角度,将5自由度支架设为视为5关节机械手,相邻关节之间视为机械手的连杆,采用DH表示法建立前镜M1、后镜M2的逆运动学方程,进而推导支架各关节的位置及角度,按照DH坐标系,根据空间矩阵的位姿关系,5自由度运动学方程如下:采用标准DH坐标系,{i}的Z轴与机械手关节i+1的轴线重合,X轴沿两个关节i+1与i+2轴线的公垂线,二者交点为原点,Y轴满足右手定则;双系统则为两套D-H算法复合,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关系用4个参数表示,即:用来表示连杆的参数是连杆长度ai和连杆扭角αi,用来描述相邻连杆关系的参数是连杆距离di和连杆夹角θi;给定机械手各杆件的几何参数和关节变量后,求解末端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为建立运动学方程,用齐次变换矩阵来表示连杆i坐标系在连杆i-1坐标系中的位姿关系,根据改进型DH算法,建立坐标系可得:式中,s表示正弦函数sin,c表示余项函数,本结构中,i值取1~5,依次可得:于是各KB镜的运动学方程为:式中,m=α1+α2+α3cθ+α4cθ+α5cθ,n=α3sθ+α4sθ+α5sθ。设前镜M1、后镜M2的距离为d,其在坐标系中与x\y\z分别为α\β\γ,于是平移算子:式中:满足Δx=dcosα,Δy=dcosβ,Δz=dcosγ;然后根据双5自由度进行计算,得到10自由度,假定TM1与TM2是前镜M1、后镜M2的5自由度运动方程,两者的空间距离为平移算子,按照右乘法则,推导出双5自由度的KB镜的复合运动方程为:Tkb=TM1trans(Δx,Δy,Δz)TM2.(7)S3、KB镜光学仿真通过仿真获得光线像差,并分析得到:子午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变化规律;弧矢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变化规律;S4、基于步骤S3的仿真结果,通过调整前镜M1、后镜M2的位姿和距离,提高KB镜的成像效果。优选地,所述5自由度支架包括从下到上分别安装的X轴向平移台、Y轴向平移台、Z轴向旋转台、Z轴向升降台,以及用于调整KB镜倾斜角度的倾斜台。优选地,步骤S3中,运用光学软件进行仿真。优选地,步骤S3中,子午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变低;弧矢方向的成像质量随着视场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变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KB镜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基于双5自由度结构和调试方法,其中非球面KB镜系统由两块正交布置的掠入射椭圆柱面的反射镜构成,分别在子午和弧矢方向实现聚焦,为我国大装置高分辨诊断提供实验参考。本专利技术基于Denauit–Hartenbery(DH)原理,率先提出了双5自由度KB镜成像结构,分析了双机械手的各个连杆坐标系和位姿结构的运动学方程,从理论上分析双5自由度KB镜的像差。在此基础上搭建双5自由度KB镜光路系统,编制了KB镜控制流程,并获取了清晰的十字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双5自由度机械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KB镜的精确控制从而得到高精度分辨成像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光学系统设计,分析球面晶体KB显微镜的像散、像面倾斜、球差和彗差等像差,探索物方视场与像面倾斜、球差和彗差的响应规律,建立椭圆晶体KB显微成像系统的最佳像差校正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X射线衍射晶体KB显微镜模型图2为球面KB镜多刚体复合运动示意图及D-H坐标;图3为光线像差示意图;图4为调节KB镜成像控制实验流程;图5为实验成像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1.KB显微镜设计1.1.椭圆晶体KB显微成像系统结构理论系统如图1所示: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设计KB显微成像系统/n包括两KB镜:前镜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H坐标系的KB镜成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设计KB显微成像系统
包括两KB镜:前镜M1、后镜M2,前镜M1、后镜M2相互独立,非耦合式,且具有相同的聚焦模式,前镜M1将水平面的X射线汇聚成一条竖直的线;后镜M2再将竖直的线汇聚成一点,O1和O2是它们的顶点和坐标系x1η1z′1和x2η2z′2的原点,O0O1O2O′和分别是系统的基光线和主光线,α1,β1,α2,β2分别表示M1,M2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M1和M2的中心距为d,u1,v1分别为光源S0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物方视场角,u′1、υ′1分别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像方视场角,∑1,∑2分别是M1,M2在像距为γ′m1,γ′0的像面,S1为主光线在∑1上的虚投影点,B2为基光线在∑2上的实投影点;
忽略前镜M1、后镜M2的成像关系相互影响,KB镜子午方向的聚焦方程为:






式中:p与q分别为光源到M1中心的物距和M2中心到理想像面的像距;R1和R2为两镜面曲率半径,α1和α2分别是物距和像距的入射角;
S2、KB镜结构仿真
将前镜M1、后镜M2分别安装在5自由度支架上,所述5自由度支架可以X轴向平移、Y轴向平移、Z轴向旋转、Z轴向升降以及调整KB镜的倾斜角度,将5自由度支架设为视为5关节机械手,相邻关节之间视为机械手的连杆,采用DH表示法建立前镜M1、后镜M2的逆运动学方程,进而推导支架各关节的位置及角度,按照DH坐标系,根据空间矩阵的位姿关系,5自由度运动学方程如下:



采用标准DH坐标系,{i}的Z轴与机械手关节i+1的轴线重合,X轴沿两个关节i+1与i+2轴线的公垂线,二者交点为原点,Y轴满足右手定则;双系统则为两套D-H算法复合,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关系用4个参数表示,即:
用来表示连杆的参数是连杆长度ai和连杆扭角αi,用来描述相邻连杆关系的参数是连杆距离di和连杆夹角θi;
给定机械手各杆件的几何参数和关节变量后,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建蒋昀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