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陷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93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陷阱结构,包括光陷阱筒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光陷阱筒两端的反射镜组件与漫反射组件;所述光陷阱筒包括圆形筒体以及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的光阑组件;所述筒体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呈夹角设置,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光孔;光线自所述进光孔进入所述筒体后抵达所述反射镜组件,并在所述反射镜组件的反射作用下经所述光阑组件后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陷阱结构,光线限制性能好、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陷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遥感
,尤其涉及一种光陷阱结构。
技术介绍
内掩式日冕仪的光陷阱作用是消除容纳内掩体漏射的太阳日面光,从而起到阻断光线和消除杂散光的功能。当前日冕仪中的采用的光陷阱结构主要有设置于光线中心区域并呈一定角度的内掩体及收容被内掩体反射光线的吸光槽。反射的光线经过几次反射之后逸出吸光槽,将到达日冕仪镜筒内壁并发生散射,但是部分杂散光还是有可能进入后续的光学系统。还有的光陷阱结构将光线通过平面反射镜和曲面镜将光线引入多个腔体,该方案的光线限制性能虽好,但是曲面镜必须经过特定的曲率设计,加工工艺性差。多腔体、多光阑的装配有一定的难度,占用空间也较大。此外,应用于其他方面的光陷阱机构多采用复杂的腔体设计,使得入射光在光陷阱内多次来回反射达到消光目的,但是很多腔体基本上不具备结构加工性能或者成本较高。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陷阱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线限制性能好、占用空间小且组装方便的光陷阱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陷阱结构,包括光陷阱筒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光陷阱筒两端的反射镜组件与漫反射组件;所述光陷阱筒包括圆形筒体以及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的光阑组件;所述筒体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一端的表面呈椭圆形,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光孔;光线自所述进光孔进入所述筒体后抵达所述反射镜组件,并在所述反射镜组件的反射作用下经所述光阑组件后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光阑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光阑之间的第二光阑,每个第一光阑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多个挡板;每个挡板上开设有圆形第一透孔,每个第一光阑中所述挡板上第一透孔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二光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光阑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透孔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光阑的挡板上的第一透孔的直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光阑包括收容并固定所述多个挡板的固定筒,所述挡板呈圆形且直径等于所述固定筒的内径;所述固定筒呈圆形且外径等于所述筒体的内径;每个固定筒收容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筒体间隙配合,固定件穿过所述筒体及所述固定筒实现所述第一光阑与所述筒体的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内表面涂覆消光黑漆层;所述挡板的表面涂覆消光黑漆层。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镜座、镜框及反射镜;所述镜框呈中空状,所述反射镜收容并固定于所述镜框中,所述镜框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镜座固定连接,所述镜座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镜为球面准直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球面镀工作波段反射率不小于90%的反射膜;所述反射镜为凹面镜且所述反射镜的凹面朝向所述进光孔;所述反射镜的轴心线与所述筒体的轴心线相交于所述反射镜的焦点。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漫反射组件包括漫反射体及与所述漫反射体连接的冷源;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的光线照射至所述反射体上并产生散射,所述反射体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冷源散去。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漫反射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呈圆形且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漫反射体呈圆锥形并收容固定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漫反射体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筒的内表面涂覆消光黑漆层;所述冷源固定于所述安装筒的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陷阱结构,通过所述反射镜将经所述进光孔进入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筒体中,部分穿过所述光阑组件抵达所述漫反射体后被所述安装筒消除,部分未能穿过所述光阑组件被所述筒体及所述光阑组件消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陷阱结构,光线限制性能好、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陷阱结构的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光陷阱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光陷阱结构100,包括光陷阱筒10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光陷阱筒10两端的反射镜组件20与漫反射组件30。其中,所述光陷阱筒10包括圆形筒体11以及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11内的光阑组件12。所述筒体11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20的一端的表面呈椭圆形,所述筒体11朝向所述反射镜组件20的侧壁上开设有进光孔101。光线自所述进光孔101进入所述筒体11后抵达所述反射镜组件20,并在所述反射镜组件20的反射作用下经所述光阑组件12后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30。部分光线穿过所述光阑组件12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30,经所述漫反射组件30多次反射后被所述筒体11内表面消除,未穿过所述光阑组件12的光线被所述筒体11的内表面及所述筒体11内表面消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筒体11椭圆形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筒体11的轴心线呈50°夹角。具体的,所述光阑组件12包括两个第一光阑121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光阑121之间的第二光阑122,每个第一光阑121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多个挡板1211。每个挡板1211上开设有圆形第一透孔1201,每个第一光阑121中所述挡板1211上第一透孔1201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二光阑12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光阑122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透孔1202,所述第二透孔1202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光阑122的挡板1211上的第一透孔1201的直径。所述光阑组件12的设置,一方面用于筛选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30的光线,并消除未能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30的杂散光,提高光线限制性能;另一方面相对现有的光陷阱结构缩小了所述筒体11的体积且组装方便,减小了所述光陷阱结构100的占用空间。每个第一光阑121包括收容并固定所述多个挡板1211的固定筒1212,所述挡板1211呈圆形且直径等于所述固定筒1212的内径。所述固定筒1212呈圆形且外径等于所述筒体11的内径。每个固定筒1212收容于所述筒体11内并与所述筒体11间隙配合,固定件譬如螺钉穿过所述筒体11及所述固定筒1212实现所述第一光阑121与所述筒体11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筒体11的内表面涂覆消光黑漆层;所述挡板1211的表面涂覆消光黑漆层,用于消除杂散光线,防止杂散光线逃逸。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光阑121中所述挡板1211的数量为两个,结构简单实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光阑121中所述挡板1211的数量为多个,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光线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镜组件20包括镜座21、镜框22及反射镜23。所述镜框23呈中空状,所述反射镜23收容并固定于所述镜框22中,所述镜框22通过固定件譬如螺钉与所述镜座21固定连接,所述镜座21通过固定件譬如螺钉与所述筒体11固定连接。组装时,所述镜框22圆周涂硅橡胶薄膜,所述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陷阱筒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光陷阱筒两端的反射镜组件与漫反射组件;所述光陷阱筒包括圆形筒体以及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的光阑组件;所述筒体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一端的表面呈椭圆形,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光孔;光线自所述进光孔进入所述筒体后抵达所述反射镜组件,并在所述反射镜组件的反射作用下经所述光阑组件后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陷阱筒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光陷阱筒两端的反射镜组件与漫反射组件;所述光陷阱筒包括圆形筒体以及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的光阑组件;所述筒体固定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一端的表面呈椭圆形,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反射镜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光孔;光线自所述进光孔进入所述筒体后抵达所述反射镜组件,并在所述反射镜组件的反射作用下经所述光阑组件后抵达所述漫反射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光阑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光阑之间的第二光阑,每个第一光阑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多个挡板;每个挡板上开设有圆形第一透孔,每个第一光阑中所述挡板上第一透孔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二光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光阑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透孔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光阑的挡板上的第一透孔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光阑包括收容并固定所述多个挡板的固定筒,所述挡板呈圆形且直径等于所述固定筒的内径;所述固定筒呈圆形且外径等于所述筒体的内径;每个固定筒收容于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筒体间隙配合,固定件穿过所述筒体及所述固定筒实现所述第一光阑与所述筒体的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陷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浩郭权锋王蕴琦毛石磊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