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齿圈、变速箱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55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合齿圈、变速箱和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齿圈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齿,所述第一接合齿包括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包括弧面段,待啮合齿能够与所述弧面段相抵触并在所述弧面段上滑动,以使所述待啮合齿进入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齿之间,与所述第一接合齿相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接合齿圈,能够减少换挡时的冲击,降低接合过程中接合齿的应力集中,防止接合齿被打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合齿圈、变速箱和车辆
本申请属于传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接合齿圈、变速箱和车辆。
技术介绍
同步器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换挡部件,接合齿圈是同步器的重要零件。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推广,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多档电动汽车变速箱的应用逐渐广泛。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变速器厂家选择取消同步环的惯性式锁环同步器,改由利用电机调速实现同步过程。但电机调速后,仍有一定转速差。在同步过程中因存在转速差,导致出现换挡冲击大的问题,易造成接合齿打断、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合齿圈,以减少换挡时的冲击,降低接合过程中接合齿的应力集中,防止接合齿被打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合齿圈,所述接合齿圈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齿,所述第一接合齿包括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包括弧面段,待啮合齿能够与所述弧面段相抵触并在所述弧面段上滑动,以使所述待啮合齿进入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齿之间,与所述第一接合齿相啮合。优选地,所述弧面段朝向所述待啮合齿所在的方向突出,所述弧面段靠近所述待啮合齿的端面为弧面。优选地,所述摩擦面至少包括第一弧面段和第二弧面段,所述第一弧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段的一端相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段和所述第二弧面段沿所述接合齿圈的旋转方向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段与所述第二弧面段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段包括第一内齿面和第一外齿面,所述第二弧面段包括第二内齿面和第二外齿面,所述第一内齿面与所述第二内齿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外齿面与所述第二外齿面对称设置;当所述待啮合齿的梅角小于等于120°,且所述第一内齿面与所述第二内齿面之间的间隙大于待啮合齿的结合面锥齿厚度的三分之二时,所述第一内齿面与所述第一外齿面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二内齿面与所述第二外齿面的弧度相同。优选地,当所述待啮合齿的梅角大于120°,且所述第一内齿面与所述第二内齿面之间的间隙小于待啮合齿的结合面锥齿厚度的三分之二时,所述第一内齿面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一外齿面的弧度,所述第二内齿面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外齿面的弧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段与所述第二弧面段的相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接合齿圈的轴向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面为弧面,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第一内齿面和所述第二内齿面相切。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述的接合齿圈。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接合齿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接合齿圈,能够减少换挡时的冲击,降低接合过程中接合齿的应力集中,防止接合齿被打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合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合齿圈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接合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合齿圈的半剖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接合齿;11、第一弧面段;111、第一内齿面;112、第一外齿面;12、第二弧面段;121、第二内齿面;122、第二外齿面;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接合齿圈,接合齿圈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齿1,第一接合齿1包括摩擦面,摩擦面包括弧面段,待啮合齿能够与弧面段相抵触并在弧面段上滑动,以使待啮合齿进入相邻的第一接合齿1之间,与第一接合齿1相啮合。通过在摩擦面上设置弧面段,能够减少换挡时的冲击,降低接合过程中接合齿的应力集中,防止接合齿被打断,同时也延长了第一接合齿1与待啮合齿的接合路径,减少换档时间,提升换档品质。同时也增强同步过程中的接合摩擦效果。进一步的,接合时接合齿圈和待啮合齿均处于旋转状态,接合齿套在竖直方向运动。接合开始时,待啮合齿先与接合齿圈相接触,并相对滑动产生摩擦,当待啮合齿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接合齿1之间的间隙相对时,待啮合齿进入间隙,接合过程完成,换挡结束。进一步的,摩擦面为第一接合齿1朝向待啮合齿侧的一个齿侧壁,待啮合齿位于接合齿圈的上方时,如图2所示,摩擦面为第一接合齿1的位于顶部的齿侧壁。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摩擦面整体为弧形面,也即摩擦面整体为弧面段。弧面段朝向待啮合齿所在的方向突出,弧面段靠近待啮合齿的端面为弧面,保证了换挡时的冲击的减少,降低接合过程中接合齿的应力集中,防止接合齿被打断,同时也延长了第一接合齿1与待啮合齿的接合路径,减少换档时间,提升换档品质。进一步的,弧面段的中部朝向待啮合齿所在的方向突出。摩擦面至少包括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第一弧面段11的一端与第二弧面段12的一端相接。通过设置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进一步减少了应力集中的同时,也进一步延长了摩擦路径,同步时间减少。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沿接合齿圈的旋转方向排布,保证了较长的摩擦路径。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段11位于第二弧面段12的左侧,接合齿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第一弧面段11与第二弧面段12对称设置。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第一弧面段11与第二弧面段12整体大致形成m形。进一步的,第一弧面段11与第二弧面段12的对称面为接合齿圈的径向方向上经过第一弧面段11与第二弧面段12相接触的中心的一个竖直平面。第一弧面段11包括第一内齿面111和第一外齿面112,第二弧面段12包括第二内齿面121和第二外齿面122,第一内齿面111与第二内齿面121对称设置,第一外齿面112与第二外齿面122对称设置;保证了第一接合齿1的稳固性。当待啮合齿的梅角小于等于120°,且第一内齿面111与第二内齿面121之间的间隙大于待啮合齿的结合面锥齿厚度的三分之二时,第一内齿面111与第一外齿面112的弧度相同,第二内齿面121与第二外齿面122的弧度相同,避免了在第一接合齿1与待啮合齿的结合过程中,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失效,没有摩擦力的问题。当待啮合齿的梅角大于120°,且第一内齿面111与第二内齿面121之间的间隙小于待啮合齿的结合面锥齿厚度的三分之二时,第一内齿面111的弧度大于第一外齿面112的弧度,第二内齿面121的弧度大于第二外齿面122的弧度,避免了在第一接合齿1与待啮合齿的结合过程中,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失效,没有摩擦力的问题。第一弧面段11与第二弧面段12的相接处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沿接合齿圈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凹槽13可以防止因润滑油过多造成的摩擦力矩过小的问题出现。进一步的,凹槽13的长度与第一接合齿1的长度相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凹槽13竖向设置。凹槽13的槽面为弧面,凹槽13的槽面与第一内齿面111和第二内齿面121相切,可以进一步防止由于润滑油过多造成的摩擦力矩过小,第一弧面段11和第二弧面段12失效的问题出现。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凹槽13的槽面即为凹槽13的顶面。本实施例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齿圈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齿,所述第一接合齿包括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包括弧面段,待啮合齿能够与所述弧面段相抵触并在所述弧面段上滑动,以使所述待啮合齿进入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齿之间,与所述第一接合齿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齿圈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齿,所述第一接合齿包括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包括弧面段,待啮合齿能够与所述弧面段相抵触并在所述弧面段上滑动,以使所述待啮合齿进入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齿之间,与所述第一接合齿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段朝向所述待啮合齿所在的方向突出,所述弧面段靠近所述待啮合齿的端面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至少包括第一弧面段和第二弧面段,所述第一弧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面段的一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段和所述第二弧面段沿所述接合齿圈的旋转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段与所述第二弧面段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段包括第一内齿面和第一外齿面,所述第二弧面段包括第二内齿面和第二外齿面,所述第一内齿面与所述第二内齿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外齿面与所述第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晓宇杨晓琴张静高尤坤董垚唐志伟谭福慧蓝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