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545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包括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加压泵和超滤浓缩装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和浓缩瓶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第一隔板上填充有竹炭层,过滤瓶内填充有硅藻颗粒,第三隔板上填充有免疫磁珠,浓缩瓶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的底部为浓缩液,浓缩出液口连通至超滤浓缩装置,回流管连通至浓缩液且连接处位于第四隔板上方;通过设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和超滤浓缩装置依次连通,使病毒溶液在装置内依次有序的接收粗滤、精滤、脱滤和浓缩的一系列处理,取得了浓度高且纯度高的病毒提取液,且装置结构简单,流程清晰,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现有的很多疾病,包括感冒此类常见疾病在内,均由病毒引起。因此为了研究病毒致病机理和其生物结构,研究人员会将病毒进行定向提取,方便进行研究。中国专利(CN201720157851,授权公告日2017年11月7日)中详细披露了一种病毒过滤吸附装置,基本能够满足科研需求,但是仍然存在未对提取出的病毒溶液进行浓缩,导致溶液浓度较低,不利于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流程清晰,操作便捷,病毒提纯和浓缩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病毒滤集装置操作繁琐,组件众多,且病毒提纯和浓缩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包括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加压泵和超滤浓缩装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和浓缩瓶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除杂瓶顶部开设第一进口,除杂瓶底部连通出液管,除杂瓶内固定契合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为镂空板,第一隔板上填充有竹炭层,第一隔板的镂空孔孔径小于竹炭层的颗粒直径,出液管插入过滤瓶内;过滤瓶底部开设有过滤出液口,过滤瓶内填充有硅藻颗粒,过滤出液口连通二位阀,过滤出液口和二位阀之间活动密封安装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呈长方形,第二隔板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通孔,第二隔板端面的其中一个通孔内填充有第一滤膜,第一滤膜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的颗粒直径,二位阀底部分开设有颗粒出管和第一废液管,颗粒出管连通脱滤瓶顶部,第一废液管连通外部;脱滤瓶底部开设有脱滤出液口,脱滤瓶内固定契合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上环形矩阵开设有六个相同的通孔,第三隔板上的通孔内均填充有第二滤膜,第三隔板上填充有免疫磁珠,第二滤膜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的颗粒直径且大于免疫磁珠的球体直径,脱滤出液口插入浓缩瓶内;浓缩瓶底部开设有浓缩出液口,浓缩瓶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为滤膜,第四隔板的膜孔孔径小于免疫磁珠的球体直径,第四隔板的底部为浓缩液,浓缩出液口连通至超滤浓缩装置,浓缩出液口和超滤浓缩装置之间连接有加压泵,超滤浓缩装置上还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第二废液管,回流管连通至浓缩液且连接处位于第四隔板上方,第二废液管连通外部。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出液管呈螺旋状且伸入至过滤瓶底部,出液管的管壁上等距开设有通孔,除杂瓶和出液管之间安装有液流控制计。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过滤瓶顶部还开设有第二进口;脱滤瓶顶部还开设有第三进口,第三进口连通外部的试剂瓶,试剂瓶内填充有免疫磁珠,试剂瓶和第三进口之间安装有单向阀。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第三隔板底部中央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向上贯穿第三隔板连接搅拌器。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装置还包括支撑体,支撑体为中部开设贯穿通道的圆柱直筒,过滤瓶底部通过支撑体固定连接脱滤瓶顶部,支撑体内对应位置开设有滑槽,第二隔板活动契合于滑槽内。本技术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第二隔板一端焊接有推杆,推杆贯穿支撑体壁体延伸至外部,推杆末端焊接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通过设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和浓缩瓶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且浓缩瓶连通超滤浓缩装置,使病毒溶液在装置内依次有序的接收粗滤、精滤、脱滤和浓缩的一系列处理,取得了浓度高且纯度高的病毒提取液,同时装置结构简单,流程清晰,便于操作。2、本方案通过设置液流控制计控制进入过滤瓶的溶液的流速,通过加快溶液流速,使溶液通过出液管上的通孔泵出,能够更加充分的将溶液和硅藻颗粒相互混合,同时设置出液管呈螺旋状且伸入至过滤瓶底部,也能够有效的增大溶液和硅藻颗粒的接触面积;设置过滤瓶上开设第二进口,以及脱滤瓶连通试剂瓶,方便操作者根据情况,重复添加硅藻颗粒或免疫磁珠;设置电机驱动搅拌器,使硅藻颗粒、免疫磁珠和病毒提取液充分混合,使免疫磁珠能够充分的将硅藻颗粒内病毒吸附入提取液中,有利于提升病毒的过滤纯度和提取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装置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隔板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隔板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除杂瓶;2、过滤瓶;3、支撑体;4、脱滤瓶;5、浓缩瓶;6、加压泵;7、超滤浓缩装置;11、第一进口;12、出液管;13、竹炭层;14、第一隔板;15、液流控制计;21、第二进口;22、过滤出液口;23、硅藻颗粒;24、二位阀;241、颗粒出管;242、第一废液管;31、第二隔板;311、第一滤膜;312、通孔;313、推杆;314、把手;32、滑槽;41、第三进口;411、试剂瓶;42、脱滤出液口;43、免疫磁珠;44、第三隔板;441、第二滤膜;442、电机;443、搅拌器;51、第四隔板;52、浓缩液;53、浓缩出液口;54、回流管;71、第二废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阅图1-3,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包括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浓缩瓶5、加压泵6和超滤浓缩装置7,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和浓缩瓶5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除杂瓶1顶部开设第一进口11,除杂瓶1底部连通出液管12,除杂瓶1内固定契合有第一隔板14,第一隔板14为镂空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浓缩瓶(5)、加压泵(6)和超滤浓缩装置(7),所述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和浓缩瓶(5)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n所述除杂瓶(1)顶部开设第一进口(11),所述除杂瓶(1)底部连通出液管(12),所述除杂瓶(1)内固定契合有第一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4)为镂空板,所述第一隔板(14)上填充有竹炭层(13),所述第一隔板(14)的镂空孔孔径小于竹炭层(13)的颗粒直径,所述出液管(12)插入过滤瓶(2)内;/n所述过滤瓶(2)底部开设有过滤出液口(22),所述过滤瓶(2)内填充有硅藻颗粒(23),所述过滤出液口(22)连通二位阀(24),所述过滤出液口(22)和二位阀(24)之间活动密封安装有第二隔板(31),所述第二隔板(31)呈长方形,所述第二隔板(31)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通孔(312),所述第二隔板(31)端面的其中一个通孔(312)内填充有第一滤膜(311),所述第一滤膜(311)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23)的颗粒直径,所述二位阀(24)底部分开设有颗粒出管(241)和第一废液管(242),所述颗粒出管(241)连通脱滤瓶(4)顶部,所述第一废液管(242)连通外部;/n所述脱滤瓶(4)底部开设有脱滤出液口(42),所述脱滤瓶(4)内固定契合有第三隔板(44),所述第三隔板(44)上环形矩阵开设有六个相同的通孔(312),所述第三隔板(44)上的通孔(312)内均填充有第二滤膜(441),所述第三隔板(44)上填充有免疫磁珠(43),所述第二滤膜(441)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23)的颗粒直径且大于免疫磁珠(43)的球体直径,所述脱滤出液口(42)插入浓缩瓶(5)内;/n所述浓缩瓶(5)底部开设有浓缩出液口(53),所述浓缩瓶(5)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51),所述第四隔板(51)为滤膜,所述第四隔板(51)的膜孔孔径小于免疫磁珠(43)的球体直径,所述第四隔板(51)的底部为浓缩液(52),所述浓缩出液口(53)连通至超滤浓缩装置(7),所述浓缩出液口(53)和超滤浓缩装置(7)之间连接有加压泵(6),所述超滤浓缩装置(7)上还分别连通有回流管(54)和第二废液管(71),所述回流管(54)连通至浓缩液(52)且连接处位于第四隔板(51)上方,所述第二废液管(71)连通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浓缩瓶(5)、加压泵(6)和超滤浓缩装置(7),所述除杂瓶(1)、过滤瓶(2)、脱滤瓶(4)和浓缩瓶(5)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
所述除杂瓶(1)顶部开设第一进口(11),所述除杂瓶(1)底部连通出液管(12),所述除杂瓶(1)内固定契合有第一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4)为镂空板,所述第一隔板(14)上填充有竹炭层(13),所述第一隔板(14)的镂空孔孔径小于竹炭层(13)的颗粒直径,所述出液管(12)插入过滤瓶(2)内;
所述过滤瓶(2)底部开设有过滤出液口(22),所述过滤瓶(2)内填充有硅藻颗粒(23),所述过滤出液口(22)连通二位阀(24),所述过滤出液口(22)和二位阀(24)之间活动密封安装有第二隔板(31),所述第二隔板(31)呈长方形,所述第二隔板(31)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通孔(312),所述第二隔板(31)端面的其中一个通孔(312)内填充有第一滤膜(311),所述第一滤膜(311)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23)的颗粒直径,所述二位阀(24)底部分开设有颗粒出管(241)和第一废液管(242),所述颗粒出管(241)连通脱滤瓶(4)顶部,所述第一废液管(242)连通外部;
所述脱滤瓶(4)底部开设有脱滤出液口(42),所述脱滤瓶(4)内固定契合有第三隔板(44),所述第三隔板(44)上环形矩阵开设有六个相同的通孔(312),所述第三隔板(44)上的通孔(312)内均填充有第二滤膜(441),所述第三隔板(44)上填充有免疫磁珠(43),所述第二滤膜(441)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23)的颗粒直径且大于免疫磁珠(43)的球体直径,所述脱滤出液口(42)插入浓缩瓶(5)内;
所述浓缩瓶(5)底部开设有浓缩出液口(53),所述浓缩瓶(5)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51),所述第四隔板(51)为滤膜,所述第四隔板(51)的膜孔孔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明李琳昊王晓丹潘玥陈俊英管娇琼蓝青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