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苟平专利>正文

一种承重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41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防水领域,公开了一种承重导流装置,包括导流装置、角柱与承重主横杆,导流装置包括多个鞍形瓦、主流槽与支流槽,鞍形瓦包括平面瓦、凸起瓦带、隔潮膜、扁铁与多个卡子,凸起瓦带设于平面瓦两侧,与平面瓦形成鞍形瓦表面层,扁铁设于平面瓦的下表面且粘合于平面瓦上,隔潮膜设于鞍形瓦的两侧瓦檐口处,卡子固定设置于扁铁上,所述的鞍形瓦通过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支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角柱、承重主横杆,把上部传来的荷载直接传到建筑结构上,且利用卡子设置在扁铁上,用来卡紧瓦脊横杆与瓦檐横杆,保证鞍形瓦安装后不会轻易发生位移,同时在瓦檐横杆外侧设有隔潮膜,连接支流槽侧边,防止水珠溅出支流槽溅到屋面使水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导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屋顶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重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屋顶是房屋最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和承重结构,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遮风雨”,屋面排水,是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现有大部分房子直接通过檐口将雨水流泻至地面,外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降低了外墙的坚固耐久性,且从檐口滴落的雨水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影响到人行道的交通;而有的屋面设有排水系统,但排水系统的结构又常常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通常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排水性能,且大多数排水系统不能灵活拆卸安装,导致出现灵活性差,维护不便利的现象。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现亟需研发一种维护便利、方便更换同时保护性强、寿命长的排水导流防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卸便捷、维护方便且寿命长的承重导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流装置,包括多个鞍形瓦、主流槽与支流槽,所述鞍形瓦包括平面瓦、凸起瓦带、隔潮膜、扁铁与多个卡子,所述凸起瓦带设于平面瓦两侧,与所述平面瓦形成鞍形瓦表面层,所述扁铁设于平面瓦的下表面且粘合于平面瓦上,所述隔潮膜设于所述鞍形瓦的两侧瓦檐口处,所述卡子固定设置于扁铁上;所述主流槽的一侧壁与支流槽的一端口相连,所述主流槽的另一侧壁上设有溢出口,所述支流槽设置在两个鞍形瓦之间,所述支流槽位于所述鞍形瓦下端,所述隔潮膜的一端与所述鞍形瓦的瓦檐口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流槽壁相连,所述溢出口设于主流槽侧壁的三分之二高处。每相连鞍形瓦之间均设有支流槽,多条支流槽的一端口均与主流槽相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落水管,所述落水管与所述主流槽相连,所述落水管包括落水斗、管身与备排孔,落水斗两端分别与主流槽、管身连接,管身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备排孔设置于临近出水口的管身上,所述主流槽的侧壁上的溢出口位于所述落水斗与所述主流槽连接处的正上方,所述管身的背部设有凹槽。当溢出口有水流出时,水流顺着凹槽向下流,防止溢出口的水流大量撒到墙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α:0.5°-1.5°;进一步的,所述主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β:1°-1.5°。α、β的坡度均为保证水能够顺利的流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承重导流装置,包含有上述的导流装置,还包括有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所述的鞍形瓦通过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支撑设置;所述角柱上设有角盘、钢制圆管状立柱、瓦檐横杆、固定件与支撑件,所述角盘设置在所述钢制圆管状立柱的下端,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钢制圆管状立柱上,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钢制圆管状立柱,支撑件两端与所述瓦檐横杆相连;所述承重主横杆包括圆形撑管、梯形断面横杆与瓦脊横杆,所述圆形撑管上端连接梯形断面横杆,所述瓦脊横杆设置于圆形撑管上且垂直穿过圆形撑管,所述承重主横杆的圆形撑管插入所述角柱的钢制圆管状立柱,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至所述角柱上;所述瓦檐横杆、所述瓦脊横杆通过所述卡子相卡接,所述鞍形瓦通过所述角柱的瓦檐横杆与所述承重主横杆的瓦脊横杆支撑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钢制网片,所述钢制网片设置于所述承重主横杆上,所述承重主横杆上的圆形撑管穿过所述鞍形瓦的表面与所述钢制网片相连,所述钢制网片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承重主横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承重主横杆上还设有防渗帽,所述防渗帽设于所述梯形断面横杆、所述钢制网片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钢制网片上设有多孔耐磨垫。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屋顶结构,包括有上述的承重导流装置,所述的承重导流装置通过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支撑设置于屋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缝板,所述的盖缝板一端与墙体相接,另一端落于最邻近墙体处的支流槽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盖缝板一端与墙体相接,另一端落于最邻近墙体处的鞍形瓦上方。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屋面防水产品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一)本专利技术与屋保温材料之间设有架空层,能够有效阻止空气对流,提高了屋面节能保温效果;(二)本专利技术通过角柱、承重主横杆,把上部传来的荷载直接传到建筑结构上,因此上部能够承重,供人活动或摆放一定的物品(如盆景,健身器材,其它物品等);(三)本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受框架构件的有效保护,延长了导流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方便更换,使维修更简单快捷;(四)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卡子设置在扁铁上,用来卡紧瓦脊横杆与瓦檐横杆,保证鞍形瓦安装后不会轻易发生位移,同时在瓦檐横杆外侧设有隔潮膜,连接支流槽侧边,防止水珠溅出支流槽溅到屋面使水汽;(五)本专利技术的表面是多孔耐磨垫铺盖的,较大些渣质垃圾会过滤在表面,不易造成导流装置堵塞的现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单个鞍形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鞍形瓦的表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角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承重主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流槽、主流槽与落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落水管的管身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9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9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设置盖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设置盖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相邻鞍形瓦的设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鞍形瓦;11:平面瓦;12:凸起瓦带;13:隔潮膜;14:扁铁;15:卡子;2:主流槽;21:溢出口;3:支流槽;4:落水管;41:落水斗;42:管身;43:备排孔;44:凹槽;5:角柱;51:角盘;52:钢制圆管状立柱;53:瓦檐横杆;54:固定件;55:支撑件;6:承重主横杆;61:圆形撑管;62:梯形断面横杆;63:瓦脊横杆;64:防渗帽;7:钢制网片;8:多孔耐磨垫;9:盖缝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所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实施例一结合附图,一种导流装置,包括多个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鞍形瓦、主流槽与支流槽,所述鞍形瓦包括平面瓦、凸起瓦带、隔潮膜、扁铁与多个卡子,所述凸起瓦带设于平面瓦两侧,与所述平面瓦形成鞍形瓦表面层,所述扁铁设于平面瓦的下表面且粘合于平面瓦上,所述隔潮膜设于所述鞍形瓦的两侧瓦檐口处,所述卡子固定设置于扁铁上;/n所述主流槽的一侧壁与支流槽的一端口相连,所述主流槽的另一侧壁上设有溢出口,所述支流槽设置在两个鞍形瓦之间,所述支流槽位于所述鞍形瓦下端,所述隔潮膜的一端与所述鞍形瓦的瓦檐口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流槽壁相连,所述溢出口设于主流槽侧壁的三分之二高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鞍形瓦、主流槽与支流槽,所述鞍形瓦包括平面瓦、凸起瓦带、隔潮膜、扁铁与多个卡子,所述凸起瓦带设于平面瓦两侧,与所述平面瓦形成鞍形瓦表面层,所述扁铁设于平面瓦的下表面且粘合于平面瓦上,所述隔潮膜设于所述鞍形瓦的两侧瓦檐口处,所述卡子固定设置于扁铁上;
所述主流槽的一侧壁与支流槽的一端口相连,所述主流槽的另一侧壁上设有溢出口,所述支流槽设置在两个鞍形瓦之间,所述支流槽位于所述鞍形瓦下端,所述隔潮膜的一端与所述鞍形瓦的瓦檐口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流槽壁相连,所述溢出口设于主流槽侧壁的三分之二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落水管,所述落水管与所述主流槽相连,所述落水管包括落水斗、管身与备排孔,落水斗两端分别与主流槽、管身连接,管身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备排孔设置于临近出水口的管身上,所述主流槽的侧壁上的溢出口位于所述落水斗与所述主流槽连接处的正上方,所述管身的背部设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α:0.5°-1.5°;进一步的,所述主流槽的底部具有坡度β:1°-1.5°。


4.一种承重导流装置,包含有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所述的鞍形瓦通过角柱与承重主横杆支撑设置;
所述角柱上设有角盘、钢制圆管状立柱、瓦檐横杆、固定件与支撑件,所述角盘设置在所述钢制圆管状立柱的下端,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平
申请(专利权)人:苟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