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2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包括屋面结构层和女儿墙,所述屋面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结构板、防水层、保温层和刚性砼屋面层,在靠近女儿墙一侧设有呈竖向设置的落水口,在落水口中部设有一个过滤网;在过滤网上、落水口内设有第一滤水管,在保温层内、防水层上还横向设有一个与第一滤水管相联通的第二滤水管,在第一滤水管和第二滤水管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在过滤网下设有一个上端置于落水口内并与过滤网下端面相抵、下端伸出结构板外,并与下一楼层落水管相联通的雨水引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能够将保温层的水气引出,防止屋面面层起鼓并开裂。

Waterproof joint structure of roof gu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为收集并排放雨水,建筑屋面均设有排水结构,降到屋面的雨水通过屋面的找坡将雨水汇集到屋面水沟,水沟将雨水汇集到雨水口,雨水通过雨水口注到雨水管,再通过雨水管将雨水排到指定排水口。施工过程中,受到环境,以及人为等原因,特别是存在湿作业的情况下,在施工完成后,屋面保温层与防水层之间会存有水气,这些水气通过气候及温度的影响进行蒸发,但始终被封闭在屋面防水层以内,无法释放出来。经过日积月累,水气便会通过封闭性能相对薄弱的部位(通常为靠近女儿墙位置)进行释放,从而在释放水气部位的外表面产生潮湿、发霉、返碱等现象,造成室内面层起鼓并有开裂风险。另外,若遇到大雨天气,现有的雨水管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排出,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将保温层的水气引出,防止屋面面层起鼓并开裂的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它包括屋面结构层和垂直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一侧的女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结构板、防水层、保温层和刚性砼屋面层,在靠近女儿墙一侧设有一个呈竖向设置并贯穿屋面结构层的落水口,在落水口中部设有一个与防水层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的过滤网,在落水口上端设有一个雨水箅子;在过滤网上、落水口内设有一个第一滤水管,在保温层内、防水层上还横向设有一个与第一滤水管相联通的第二滤水管,在第一滤水管和第二滤水管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且在保温层内、第一滤水管和第二滤水管上均包裹有一层透水层,在第一滤水管的透水层外还周向设有一层细石过滤层;在过滤网下设有一个上端置于落水口内并与过滤网下端面相抵、下端伸出结构板外,并与下一楼层落水管相联通的雨水引导管。这样,通过改变落水口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将落水口该呈竖向设置方式,且在落水口内设置一滤水管,滤水管上所设置的过滤孔能够将保温层的水汽通过过滤管引导到下方的雨水引导管后经雨水引导管排出。这种设置操作简单,同时,能够将保温层的水汽引出,从而避免保温层因长期积压水汽而导致屋面起鼓和开裂的现象。另外,所设置的雨水箅子能够过滤部分杂质,防止雨水引导管发生堵塞,而在滤水管和雨水引导管之间所设置的过滤网能够对雨水进一步过滤,确保雨水引导管的通畅。将落水口的位置设置靠近女儿墙处,此处为雨水积水区域,从而能够有效实现雨水的导出。细石过滤层能够对保温层初步过滤,并对水汽进行引导,同时,还能防止雨水经滤水管外溢到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细石过滤层呈锥台状,下端面积大,上端面积小。这样,将其设为锥台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水管上的过滤孔为外侧大、内侧小的圆孔,且每个圆孔均向下倾斜。这样,管内的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易向外溢出,而管外保温层的水汽能够快速地进入到管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水管的滤水孔设置在远离防水层的一侧,且第二滤水管呈倾斜设置,第二滤水管靠近女儿墙的一端低于另一端;所述保温层呈倾斜设置,其远离女儿墙的部分高于靠近女儿墙的一侧。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保温层的水汽引到靠近女儿墙的部分,同时,还能够增加水汽的流动速率,避免水汽积在第二滤水管内。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层为透水性无纺布。这样,无纺布造价低,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同时,还能起到过滤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刚性砼屋面层靠近女儿墙位置具有一个2%-3.5%的坡度,且靠近女儿墙处低于刚性砼屋面层中部位置。这样,在该坡度下,可快速引导雨水向第一落水口和第一滤水管处流动,加快雨水的导流。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靠近女儿墙的一侧沿女儿墙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第一落水口处嵌入女儿墙内。这样,即使雨水较大时,女儿墙下端也不会因雨水的浸泡而将积水通过女儿墙导入到结构层内。进一步的,在女儿墙上、落水口上方设有一卡槽,所述防水层外沿通过油膏固定在卡槽内。这样,通过油膏固定防水层外沿,固定操作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滤水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女儿墙1、结构板2、防水层3、保温层4、刚性砼屋面层5、落水口6、第一滤水管7、第二滤水管8、细石过滤层9、雨水引导管10、过滤网11、雨水箅子12、卡槽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包括屋面结构层和垂直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一侧的女儿墙1,所述屋面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结构板2、防水层3、保温层4和刚性砼屋面层5,在靠近女儿墙1一侧设有一个呈竖向设置并贯穿屋面结构层的落水口6,在落水口6中部设有一个与防水层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的过滤网11,在落水口6上端设有一个雨水箅子12;在过滤网11上、落水口6内设有一个第一滤水管7,在保温层内、防水层上还设有一个与第一滤水管7相联通的第二滤水管8,在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且在保温层4内、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包裹有一层透水层,所述透水层为透水性无纺布;在第一滤水管7的透水层外还周向设有一层细石过滤层9;在过滤网11下设有一个上端置于落水口6内并与过滤网11下端面相抵、下端伸出结构板2外,并与下一楼层落水管相联通的雨水引导管10。在刚性砼屋面层5靠近女儿墙1位置具有一个2%的坡度,且靠近女儿墙处低于刚性砼屋面层中部位置。具体实施时,可将坡度设为3%或3.5%。在第一滤水管7的透水层外还周向设有一层细石过滤层9,所述细石过滤层9呈锥台状,下端面积大,上端面积小。为防止雨水外溢到保温层,所述第一滤水管7上的过滤孔为外侧大、内侧小的圆孔,且每个圆孔均向下倾斜。为最大限度将保温层的水汽收集到第二滤水管内,所述第二滤水管8的滤水孔设置在远离防水层的一侧,且第二滤水管呈倾斜设置,第二滤水管靠近女儿墙的一端低于另一端;所述保温层呈倾斜设置,其远离女儿墙的部分高于靠近女儿墙的一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滤水管倾斜角度为4°。为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所述防水层3靠近女儿墙1的一侧沿女儿墙向上延伸,并在高于第一落水口处嵌入女儿墙1内;在女儿墙1上、落水口上方设有一卡槽13,所述防水层外沿通过油膏固定在卡槽内。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它包括屋面结构层和垂直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一侧的女儿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结构板(2)、防水层(3)、保温层(4)和刚性砼屋面层(5),在靠近女儿墙(1)一侧设有一个呈竖向设置并贯穿屋面结构层的落水口(6),在落水口(6)中部设有一个与防水层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的过滤网(11),在落水口(6)上端设有一个雨水箅子(12);在过滤网(11)上、落水口(6)内设有一个第一滤水管(7),在保温层内、防水层上还横向设有一个与第一滤水管(7)相联通的第二滤水管(8),在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71),且在保温层(4)内、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包裹有一层透水层,在第一滤水管(7)的透水层外还周向设有一层细石过滤层(9);在过滤网(11)下设有一个上端置于落水口(6)内并与过滤网(11)下端面相抵、下端伸出结构板(2)外,并与下一楼层落水管相联通的雨水引导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它包括屋面结构层和垂直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一侧的女儿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结构板(2)、防水层(3)、保温层(4)和刚性砼屋面层(5),在靠近女儿墙(1)一侧设有一个呈竖向设置并贯穿屋面结构层的落水口(6),在落水口(6)中部设有一个与防水层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的过滤网(11),在落水口(6)上端设有一个雨水箅子(12);在过滤网(11)上、落水口(6)内设有一个第一滤水管(7),在保温层内、防水层上还横向设有一个与第一滤水管(7)相联通的第二滤水管(8),在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设有多个过滤孔(71),且在保温层(4)内、第一滤水管(7)和第二滤水管(8)上均包裹有一层透水层,在第一滤水管(7)的透水层外还周向设有一层细石过滤层(9);在过滤网(11)下设有一个上端置于落水口(6)内并与过滤网(11)下端面相抵、下端伸出结构板(2)外,并与下一楼层落水管相联通的雨水引导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落水口防水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过滤层(9)呈锥台状,下端面积大,上端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州吴斌赵清孙文彭瑞翔杨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