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模板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41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柱的模板、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以及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该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包括钢立柱,以及包裹所述钢立柱施工的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先期混凝土、预埋在所述先期混凝土之内的先期钢筋以及与所述先期钢筋相对应分布且连接的钢筋套筒,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为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N个梯级面,沿所述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依次为第一梯级面至第N梯级面,其中N≥2。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先期结构柱的结构面形成阶梯面,从而使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式,从而提高了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结合效果、结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模板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柱的模板、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以及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工艺中的支承柱是由混凝土桩和钢立柱(或格构柱)构成,钢立柱设置于混凝土桩上,起到施工过程中在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作用。在地下结构竣工之后,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立柱将作为地下室的结构柱。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柱一桩现有节点施工过程中,结构柱通常包括分开施工的先期施工结构20和后期施工结构30,并且先期施工结构20和后期施工结构30的交界面40为平面,该平面结构的交界面40导致先期施工结构20和后期施工结构30的结合效果较差,从而影响结构柱在交界面40处的结构稳定性。由于交界面为平面时,预埋在先期施工结构中用于连接先期钢筋和后期钢筋的钢筋套筒会导致先期钢筋与后期钢筋的连接难度增大,并且容易进入泥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柱的模板、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以及阶梯式交界面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先后期结构柱在交界面的结合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柱的模板,结构柱的模板,包括在钢立柱的径向方向上设置阶梯状的结构面模板,所述结构面模板为M层,包括垂直于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分布且带有与所述钢立柱直径相同的中心孔的第一层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层模板上的第二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其中M≥2;沿所述结构面模板的边界垂直延伸设置且位于所述钢立柱外围的侧面模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柱的模板,所述第二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为沿第一层模板的边界向钢立柱的轴向中心方向延伸且面积依次递减的矩形环状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柱的模板,所述第一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为垂直于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分布、带有与所述钢立柱直径相同的中心孔且面积依次递减的矩形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柱的模板,所述侧面模板沿所述结构面模板的边界垂直向上或者向下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柱的模板,在所述第二层模板至第M-1层模板中的任意一个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筋套筒相对应分布的预留孔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柱的模板,通过M层模板构成的阶梯状的结构面模板能够使先期结构柱的结构面形成阶梯面,与先期结构柱的结构面为平面的方案相比,增大了施工后的先期结构柱在其结构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先后期施工的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面而非平面,提高了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结合效果,提高了先后期结构在交界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先后期结构柱在交界面的施工节点处的工程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包括钢立柱,以及包裹所述钢立柱施工的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先期混凝土、预埋在所述先期混凝土之内的先期钢筋以及与所述先期钢筋相对应分布且连接的钢筋套筒,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为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N个梯级面,沿所述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依次为第一梯级面至第N梯级面,其中N≥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所述钢筋套筒纵向分布在第二梯级面至第N-1梯级面中的任意一个梯级面上。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所述钢筋套筒位于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一侧的端面与所处梯级面齐平。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所述钢筋套筒位于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一侧的端面沿所处梯级面向外延伸,并且所述钢筋套筒向外延伸的延伸距离位于所述钢筋套筒所处梯级面与上一梯级面之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先期结构柱,所述阶梯面为三个梯级面,沿所述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依次为第一梯级面、第二梯级面和第三梯级面,所述钢筋套筒纵向分布在第二梯级面梯级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由于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为阶梯面并且梯级面为2个以上,相比于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为平面构成的先期结构柱来说,先期结构柱的结构面为阶梯面增大了与后期结构柱的接触面积,则在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交界面会形成阶梯状,即先后期施工的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面而非平面,从而提高了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结合效果,提高了先后期结构在交界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先后期结构柱在交界面的施工节点处的工程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如上述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如上述的结构柱的模板;在第二层模板至第M-1层模板中的任意一个模板上设置有与钢筋套筒相对应分布的预留孔洞,通过所述预留孔洞设置所述钢筋套筒,将所述先期钢筋与所述钢筋套筒连接;在模板内浇筑先期混凝土形成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的施工方法,能够形成上述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交界面的结构柱,包括如上述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以及位于所述先期结构柱之上或者之下的后期结构柱,所述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交界面的结构柱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如上述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拆除先期结构柱的模板,施工后期结构柱的模板;通过所述钢筋套筒连接与所述先期钢筋相对应分布的后期钢筋;在后期结构柱的模板内施工后期混凝土形成后期结构柱,以使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阶梯式交界面的结构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使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式,则先后期施工的结构柱的交界面为阶梯面而非平面,提高了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的结合效果,提高了先后期结构在交界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先后期结构柱在交界面的施工节点处的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先期结构柱的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交界面为平面的结构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面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一层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第二层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第三层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面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面模板内布置先期钢筋及钢筋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面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至图11是拆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面模板后形成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上连接后期钢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中隐藏钢筋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与后期结构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钢立柱的径向方向上设置阶梯状的结构面模板,所述结构面模板为M层,包括垂直于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分布且带有与所述钢立柱直径相同的中心孔的第一层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层模板上的第二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其中M≥2;沿所述结构面模板的边界垂直延伸设置且位于所述钢立柱外围的侧面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钢立柱的径向方向上设置阶梯状的结构面模板,所述结构面模板为M层,包括垂直于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分布且带有与所述钢立柱直径相同的中心孔的第一层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层模板上的第二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其中M≥2;沿所述结构面模板的边界垂直延伸设置且位于所述钢立柱外围的侧面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为沿第一层模板的边界向钢立柱的轴向中心方向延伸且面积依次递减的矩形环状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模板至第M层模板为垂直于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分布、带有与所述钢立柱直径相同的中心孔且面积依次递减的矩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模板沿所述结构面模板的边界垂直向上或者向下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层模板至第M-1层模板中的任意一个模板上设置有与钢筋套筒相对应分布的预留孔洞。


6.一种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立柱,以及包裹所述钢立柱施工的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先期混凝土、预埋在所述先期混凝土之内的先期钢筋以及与所述先期钢筋相对应分布且连接的钢筋套筒,所述先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面为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N个梯级面,沿所述钢立柱的轴向中心向外依次为第一梯级面至第N梯级面,其中N≥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阶梯面的先期结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套筒纵向分布在第二梯级面至第N-1梯级面中的任意一个梯级面上。


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莉波朱文伟戚健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