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器节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338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包括冲水箱、排水管、便器和S弯管,冲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底部相连通。S弯管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管、弧形存水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第二直管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便器的冲洗进水口相连,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S弯管的外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S弯管隔离了外界空气通过便器通水管道与排水管进水口相连通,排水阀排水时,由于排水管道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空气气压,因此排水管管道每次冲完水后都会预存有水,预存水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一次冲洗,节省了水的冲程,降低了水流在传导过程中的动能损失,大大提高了冲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器节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器节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便器冲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体1001、冲洗水管1002和蹲便器陶瓷体1003,正常止水状态下,外界空气会通过水箱体1001内部的排水阀的溢流管与排水阀底座排水口连通,同时,外界空气还会通过蹲便器陶瓷体1003通水管道与排水管出水口连通。当排水阀打开时,水经阀底座排水口流出,在正常使用时,由于阀底座排水口通过溢流管通道与外界空气相通,排水的时候,排水通道内会产生负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空气会一同混入阀底座排水口,使排水通道无法存水,从而降低了排水速度,影响冲洗效果,而且在冲刷蹲便器陶瓷体1003时,排水管道中的水会“挤压空气”发出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感。再者,对于纯重力置换蹲便器来说,除了挂壁水箱储水的高低决定冲洗动能的大小之外,还一个重要因素是动能传导过程中动能传导的效率问题,如果传导过程中动能损失过大,会严重影响蹲便器的洗刷和喷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洗效果佳且噪音小的便器节水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现有便器冲水系统由于空气混入排水管而造成冲洗效果不佳及噪音大”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包括冲水箱、排水管和便器,所述冲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底部相连通。还包括S弯管,所述S弯管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管、弧形存水管和第二直管。所述的第一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所述的第二直管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便器的冲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直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所述第一过渡圆角和第二过渡圆角的半径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直管竖直设置,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半径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过渡圆角,所述第三过渡圆角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一种便器节水系统结构中,所述的冲水箱为挂壁水箱,所述的便器为蹲便器。其中,所述排水阀的侧边竖直设置有用于连通冲水箱和排水管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上部安装有用于隔绝外部空气的第一溢流组件。优选地,所述溢流管顶部在所述第一溢流组件的上方安装有用于防止涡流产生的溢流帽。另一种便器节水系统结构中,所述的冲水箱为隐藏水箱,所述的便器为挂便器、蹲便器、坐便器中的一种。其中,所述排水阀的顶部设有用于连通冲水箱和排水管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安装有用于隔绝外部空气的第二溢流组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S弯管隔离了外界空气通过便器通水管道与排水管进水口相连通,排水阀排水时,由于排水管道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空气气压,因此排水管管道每次冲完水后都会预存有水,预存水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一次冲洗,节省了水的冲程,大大提高了冲洗效果。同时,S弯管还实现了水箱里高水位水压动能对洗刷孔及喷射孔的水流压力高效传递,使得水箱内高水位的水发挥最大冲洗效果。2、由于隔绝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因此排水管内没混入空气,冲水箱在工作时的噪音大大降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便器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便器节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隐去冲水箱和排水管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S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的排水阀安装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便器节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隐去冲水箱和排水管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的S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的便器节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三的排水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二溢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四的便器节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1、水箱体;1002、冲洗水管;1003、蹲便器陶瓷体;11、挂壁水箱;12、隐藏水箱;2、排水管;3、便器;30、冲洗进水口;4、S弯管;401、第一过渡圆角;402、第二过渡圆角;403、第三过渡圆角;41、第一直管;42、弧形存水管;43、第二直管;5、第一排水阀;50、溢流管;51、第一溢流组件;52、溢流帽;6、第二排水阀;61、溢流口;62、第二溢流组件;7、墙壁;H1: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H2: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的高度差;H3: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与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φ:S弯管的外径;R1:第一过渡圆角/第二过渡圆角的半径;R2:弧形存水管的半径;R3:第三过渡圆角的半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6所示,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包括冲水箱、排水管2、便器3和S弯管4。冲水箱为挂壁水箱11,挂壁水箱1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排水阀51,排水管2的一端与第一排水阀5的底部相连通,便器3为蹲便器或坐便器或挂便器。第一排水阀5的侧边竖直设置有用于连通挂壁水箱11和排水管2的溢流管50,溢流管50的上部安装有用于隔绝外部空气的第一溢流组件51,第一溢流组件51隔离了外界空气通过溢流管50与第一排水阀5底座排水口(排水管2)连通。溢流管50顶部在第一溢流组件51的上方安装有溢流帽52。S弯管4包括顺序相连且管径相同的第一直管41、弧形存水管42和第二直管43。第一直管41水平设置并与排水管2相连,第二直管43水平设置并与便器3的冲洗进水口30相连。第二直管43的外壁下沿与弧形存水管42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H1大于S弯管4的外径φ。第二直管43的外壁下沿与第一直管41的外壁下沿的高度差H2大于S弯管4的外径φ。第一直管41的外壁下沿与弧形存水管42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H3大于S弯管4的外径φ。第一直管41与弧形存水管4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401,第二直管43与弧形存水管4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402,第一过渡圆角401和第二过渡圆角402的半径R1分别大于或等于S弯管4的外径φ。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阀5排水时,由于排水管2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空气气压,因此排水管2每次冲完水后都会预存有水,预存水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一次冲洗,节省了水的冲程,大大提高了冲洗效果。同时,S弯管4还实现了挂壁水箱11里高水位水压动能对洗刷孔及喷射孔的水流压力高效传递,使得挂壁水箱11内高水位的水发挥最大冲洗效果。由于隔绝了外部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包括冲水箱、排水管和便器,所述冲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底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弯管,所述S弯管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管、弧形存水管和第二直管,所述的第一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所述的第二直管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便器的冲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包括冲水箱、排水管和便器,所述冲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阀的底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弯管,所述S弯管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直管、弧形存水管和第二直管,所述的第一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所述的第二直管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便器的冲洗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直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直管的外壁下沿与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直管的外壁下沿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外壁最低处的高度差大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渡圆角,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弧形存水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过渡圆角,所述第一过渡圆角和第二过渡圆角的半径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S弯管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器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直管竖直设置,所述弧形存水管的半径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瑜
申请(专利权)人:谷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