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25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针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将氨纶面料平展放置于工作台面,在其表面铺设棉质面料,先将两层面料的首端车缝连接,然后在两层面料之间插入用于定型用的第一定型排杆和第二定型排杆,令车缝线依次通过第一定型排杆和第二定型排杆的镂空位置车缝连接氨纶面料和棉质面料,当车缝线越过第一定型排杆后进入第二定型排杆时,抽出第一定型排杆排列放置在第二定型排杆的另一侧,相互交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棉质面料以褶皱的方式与平展状态的氨纶面料通过针织连接为一体,具有一面平展服帖、另一面松散柔软吸水的面料,此面料经过搓揉和拉伸后能够自动的恢复原来的形状,不会变形和褶皱,也不会缩水和松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纤维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棉是一种大宗的天然纤维素纤维,是农业主产品粮、棉、油、蔬菜中唯一解决人类穿、用需求的产品,由棉纤维制成的织物柔软舒适性好,吸湿透气性强,保暖性佳,并且不存在静电等不良反应,而且绿色保健,不会引起人体皮肤不良反应,但是单纯的棉布料的抗褶皱性能差,容易缩水,回弹性能差,导致单纯的棉布料只能作为衣物的填充料使用;氨纶是一种具有高弹性及回复性的功能纤维,只要在织物中加入少量氨纶丝就能极大地提高织物的弹性和回复性,从而改善织物的适体性和抗皱性,是服用类织物增弹的最重要纤维原料,结合棉纤维和氨纶的优点而制成的棉氨纶针织面料不仅柔软、舒适、吸湿、透气、保暖、而且弹性十足,特别适合用于制备贴身内衣及功能性运动类服装.普通的棉氨纶针织面料弹性虽然有一定的弹性及回复性,但是并不能满足某些特殊的高弹性功能织物的要求,比如护膝、护肘、护腰、紧身衣等,这类织物要求超高的弹性和回复性,才能保证在人体运动幅度较大时仍然感觉舒适合体。因此目前的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的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受制于棉质布料的伸缩性,不能拉伸过长或拉伸时间过久;2、目前的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不能小批量的制造出使用者实际需求的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的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不能小批量的制造出使用者实际需求的针织面料,以及制得的布料不能拉伸过长或拉伸时间过久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棉质面料和氨纶面料准备,其中,所述棉质面料为条格布或青年布,所述氨纶面料规格为每英寸25针的经纬网格层;S2:车缝连接工序,将氨纶面料平展放置于工作台面,在其表面铺设棉质面料,先将两层面料的首端车缝连接,然后在两层面料之间插入用于定型用的第一定型排杆和第二定型排杆,令车缝线依次通过第一定型排杆和第二定型排杆的镂空位置车缝连接氨纶面料和棉质面料,当车缝线越过第一定型排杆后进入第二定型排杆时,抽出第一定型排杆排列放置在第二定型排杆的另一侧,待车缝线跨越第二定型排杆再次进入第一定型排杆时,抽出第二定型排杆排列放置于第一定型排杆的另一侧,相互交替;S3:清洗工序,将车缝连接构成的面料主体投入放置有清洗溶液的水池中静置30分钟,经过初步的脱水,再用流水冲洗五分钟;S4:烘干工序,将经过流水冲洗的布料先进行脱水,然后使用热空气对棉质面料的一侧进行烘干;S5:熨烫工序,将氨纶面料平展放置于水平工作台面,令棉质面料朝外,然后通过熨斗从面料的一侧熨烫棉质面料,当一侧熨烫结束后,再从其反方向熨烫一次;S6:拉伸工序,将熨烫后的面料均匀的扯动,此时氨纶面料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延伸,棉质面料通过其褶皱的部分进行延伸,直至棉质面料拉伸平展,然后松开氨纶面料,此时服帖于氨纶面料表面的棉质面料与氨纶面料脱离接触,恢复其波纹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材料准备工序中,所述氨纶面料的氨纶丝为40D莱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清洗工序中,清洗液的混合液配方和浓度为:金纺柔顺剂10g/L、氢氧化钠1g/L。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烘干工序和熨烫工序中,烘干温度和熨烫温度为135℃—150℃,在同一区域的熨烫时间为三秒至五秒。(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将棉质面料以褶皱的方式与平展状态的氨纶面料通过针织连接为一体,具有一面平展服帖、另一面松散柔软吸水的面料,此面料经过搓揉和拉伸后能够自动的恢复原来的形状,不会变形和褶皱,也不会缩水和松散。2、该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棉质面料为经过漂染的成品面料,因此无需染色,节约了工序,减少了污染,并且能够根据所需进行调整,制成所需的面料规格,生产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观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序流程表格示意图。图中:1、棉质面料;2、氨纶面料;3、第一定型排杆;4、第二定型排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棉质面料1和氨纶面料2准备,其中,棉质面料1为条格布或青年布,氨纶面料2规格为每英寸25针的经纬网格层;S2:车缝连接工序,将氨纶面料2平展放置于工作台面,在其表面铺设棉质面料1,先将两层面料的首端车缝连接,然后在两层面料之间插入用于定型用的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令车缝线依次通过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的镂空位置车缝连接氨纶面料2和棉质面料1,当车缝线越过第一定型排杆3后进入第二定型排杆4时,抽出第一定型排杆3排列放置在第二定型排杆4的另一侧,待车缝线跨越第二定型排杆4再次进入第一定型排杆3时,抽出第二定型排杆4排列放置于第一定型排杆3的另一侧,相互交替,如此制成的面料主体的一侧为水平状态,另一面为波纹状态;S3:清洗工序,将车缝连接构成的面料主体投入放置有清洗溶液的水池中静置30分钟,经过初步的脱水,再用流水冲洗五分钟,以保证面料上没有残留清洗溶液;S4:烘干工序,将经过流水冲洗的布料先进行脱水,然后使用热空气对棉质面料1的一侧进行烘干,烘干至湿度为40%—50%之间;S5:熨烫工序,将氨纶面料2平展放置于水平工作台面,令棉质面料1朝外,然后通过熨斗从面料的一侧熨烫棉质面料1,当一侧熨烫结束后,再从其反方向熨烫一次,直至棉质面料1的两侧均得到熨烫;S6:拉伸工序,将熨烫后的面料均匀的扯动,此时氨纶面料2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延伸,棉质面料1通过其褶皱的部分进行延伸,直至棉质面料1拉伸平展,然后松开氨纶面料2,此时服帖于氨纶面料2表面的棉质面料1与氨纶面料2脱离接触,恢复其波纹状态。本实施例中,青年布是用平纹织制的纯棉织物,一般经、纬纱的线密度相同,织物中经纬密度接近,主要特点是在经纱和纬纱中一种采用染色纱另一种采用漂白纱(色经漂纬或色纬漂经),布面有双色效应,织物色泽调和,质地轻薄、滑爽柔软;条格布是色织布中的大路品种,花型大多为条子、格子,其特点是经、纬纱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间隔排列,且大多以平纹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S1:棉质面料(1)和氨纶面料(2)准备,其中,所述棉质面料(1)为条格布或青年布,所述氨纶面料(2)规格为每英寸25针的经纬网格层;/nS2:车缝连接工序,将氨纶面料(2)平展放置于工作台面,在其表面铺设棉质面料(1),先将两层面料的首端车缝连接,然后在两层面料之间插入用于定型用的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令车缝线依次通过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的镂空位置车缝连接氨纶面料(2)和棉质面料(1),当车缝线越过第一定型排杆(3)后进入第二定型排杆(4)时,抽出第一定型排杆(3)排列放置在第二定型排杆(4)的另一侧,待车缝线跨越第二定型排杆(4)再次进入第一定型排杆(3)时,抽出第二定型排杆(4)排列放置于第一定型排杆(3)的另一侧,相互交替;/nS3:清洗工序,将车缝连接构成的面料主体投入放置有清洗溶液的水池中静置30分钟,经过初步的脱水,再用流水冲洗五分钟;/nS4:烘干工序,将经过流水冲洗的布料先进行脱水,然后使用热空气对棉质面料(1)的一侧进行烘干;/nS5:熨烫工序,将氨纶面料(2)平展放置于水平工作台面,令棉质面料(1)朝外,然后通过熨斗从面料的一侧熨烫棉质面料(1),当一侧熨烫结束后,再从其反方向熨烫一次;/nS6:拉伸工序,将熨烫后的面料均匀的扯动,此时氨纶面料(2)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延伸,棉质面料(1)通过其褶皱的部分进行延伸,直至棉质面料(1)拉伸平展,然后松开氨纶面料(2),此时服帖于氨纶面料(2)表面的棉质面料(1)与氨纶面料(2)脱离接触,恢复其波纹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氨纶高弹性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S1:棉质面料(1)和氨纶面料(2)准备,其中,所述棉质面料(1)为条格布或青年布,所述氨纶面料(2)规格为每英寸25针的经纬网格层;
S2:车缝连接工序,将氨纶面料(2)平展放置于工作台面,在其表面铺设棉质面料(1),先将两层面料的首端车缝连接,然后在两层面料之间插入用于定型用的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令车缝线依次通过第一定型排杆(3)和第二定型排杆(4)的镂空位置车缝连接氨纶面料(2)和棉质面料(1),当车缝线越过第一定型排杆(3)后进入第二定型排杆(4)时,抽出第一定型排杆(3)排列放置在第二定型排杆(4)的另一侧,待车缝线跨越第二定型排杆(4)再次进入第一定型排杆(3)时,抽出第二定型排杆(4)排列放置于第一定型排杆(3)的另一侧,相互交替;
S3:清洗工序,将车缝连接构成的面料主体投入放置有清洗溶液的水池中静置30分钟,经过初步的脱水,再用流水冲洗五分钟;
S4:烘干工序,将经过流水冲洗的布料先进行脱水,然后使用热空气对棉质面料(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苏广威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