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及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在山区建设的道路工程、大型和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日俱增。在这些工程区域内分布各种不同地质性质的危岩体,危岩体是潜在的不稳定岩体,在重力、暴雨、地震和施工等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倾倒、崩塌、座滑或滑移,是一种典型的边坡地质灾害。目前,关于危岩体的治理方案有许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开挖清理法、锚杆、锚索加固法和压脚抗滑法等。采用开挖清理法来治理,对于高陡边坡的危岩体,施工难度大,且对危岩体扰动大,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危岩体直接发生崩塌。采用锚固防治手段时,存在施工复杂、成本较高、效果不显著的缺点。采用压脚抗滑法来治理,需要修筑挡土墙、护墙来支档危岩体,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来作阻滑支撑。支撑体通常由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支撑体顶部与悬空危岩体之间容易产生空腔,危岩体和支撑体之间不能完全接触,可能对危岩体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很难达到防护的目的。在现场浇筑混凝土,从配料,搅拌,入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胶囊包括胶囊壳、芯材颗粒;所述胶囊壳包括壳体(6)、根须(10)、通槽管(7);所述壳体(6)呈球形,所述壳体(6)上分布有圆形通孔(8),圆形通孔(8)上附有孔膜(9),所述壳体(6)上顶面设置通槽管(7),壳体(6)球面大圆处设置若干根须(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胶囊包括胶囊壳、芯材颗粒;所述胶囊壳包括壳体(6)、根须(10)、通槽管(7);所述壳体(6)呈球形,所述壳体(6)上分布有圆形通孔(8),圆形通孔(8)上附有孔膜(9),所述壳体(6)上顶面设置通槽管(7),壳体(6)球面大圆处设置若干根须(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颗粒由孢子干粉(13)、营养物质(14)和钙源物质(15)组成;所述胶囊壳内部包裹芯材颗粒,形成微生物胶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干粉(13)为巴氏芽孢杆菌、巴氏芽孢八叠球菌、科氏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物质(14)包括蛋白胨、牛肉膏、尿素和氯化钠,蛋白胨、牛肉膏、尿素和氯化钠质量配比为2:(8-12):(8-12):1;
所述钙源物质(15)包括硝酸钙、氯化铵和碳酸氢钠,质量比为(13-17):(5-8):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通槽管(7)、根须(10)的材质为改性聚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膜(9)材质为PVA水溶性塑料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颗粒制备方法是在干燥环境下将尿素或其他粗颗粒物质碾磨成粉末,将孢子干粉、营养物质和钙源物质按照相应配合比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应用于危岩体加固的微生物胶囊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无人机设备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危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锋,熊雨,彭萌,齐豫,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