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2921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沉降槽和过滤装置,生化池的出液口与沉降槽的进液口连接,沉降槽的溢流口与过滤装置的进液口连接,生化池的底部铺设有连接供气管,供气管上连接有蹿动空气喷头,过滤装置可拆卸地设有滤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入生化池的空气经蹿动空气喷头喷出,更好地搅拌蹿动空气喷头周围的水体,从而提高空气与水体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的消化作用,经消化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含有固形物的上层溢流液进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固形物被滤袋收集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农用肥,滤液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为,首先在生化反应池内经消化作用,然后进入沉降槽进行沉淀,沉降槽上层的溢流液经过滤达标后排放。沉淀和滤渣中往往含有一定量N、P等元素,具有一定的肥效。因此,综合考虑环保和经济效益,收集沉淀、使用过滤装置将溢流液中的固形物分离出来,作为农用肥料,具有经济环保价值。整套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由消化池效率、过滤效率决定。反应池内的消化作用取决于有机物的消化反应充分度,现有的一些消化池集成有泵气、搅拌和检测装置,以及其他高度自动化装置,起到较好的消化效果,但也带来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不适合化工园区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此外,现有的过滤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滤袋更换不便等问题,制约了过滤效率。因此,在设备成本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优化各个装置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处理效率存在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沉降槽和过滤装置,所述生化池的出液口与所述沉降槽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沉降槽的上部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液口连接,其关键在于,所述生化池的底部铺设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蹿动空气喷头;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滤桶,该滤桶的开口上扣盖有桶盖,该桶盖与所述滤桶之间设有锁扣机构,所述滤桶的桶壁上部设有进液管,该进液管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滤桶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滤桶内可拆卸地设有滤袋。采用以上设计,通入生化池的空气经蹿动空气喷头喷出,更好地搅拌蹿动空气喷头周围的水体,从而提高空气与水体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的消化作用,经消化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含有固形物的上层溢流液进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固形物被滤袋收集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农用肥,滤液达标排放。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蹿动空气喷头包括开设有喷孔的喷管和空气缓冲室,该空气缓冲室的壁上活动穿设有所述喷管,所述喷管的内端位于所述空气缓冲室内,所述喷管的外端伸出所述空气缓冲室,所述喷管的两端封闭,在所述喷管的管壁上靠近其外端开设有所述喷孔;在所述喷管的管壁外表面分别设有内限位件和外限位件,所述内限位件和外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空气缓冲室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喷管的管壁上环向非均匀地开设有空气进气口,该空气进气口与所述空气缓冲室的内腔连通;所述空气缓冲室的壁上还设有进气接口。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喷管活动设置在空气缓冲室上,喷管上的空气进气口不均匀设置,在气流冲击下喷管发生窜动和旋转,从而使得蹿动空气喷头喷出的空气发生湍流并搅拌水体,提高泵入的空气与水体的混合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喷管的管壁上仅开设有一个所述空气进气口,所述空气进气口呈矩形弧面状并沿着所述喷管的环向设置,所述空气进气口的一对直线边分别连接有一块导气板,所述导气板包括第一导气板和第二导气板,所述空气进气口的其中一条直线边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导气板,另一条直线边向内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导气板,两块所述导气板平行设置,且两块所述导气板所在平面均位于所述喷管管心线的同一侧。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第一导气板向外伸出,引导气流进入喷灌,第二导气管引导气流向喷管的一侧流动,气流流经空气进气口的方向偏离喷管的中心线,加强其旋转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内限位件和外限位件分别为固定套设在所述喷管外壁的内限位环和外限位环;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喷管的内端正对,所述内限位环上开设有紊流缺口。采用以上设计,限定喷管的窜动范围,由于内限位环正对进气接口,气流正向冲击内限位环并从其边缘绕过后进入空气进气口,设置紊流缺口可防止气流将内限位环持续顶压在空气缓冲室的内壁,同时进一步增强空气在空气缓冲室内的紊流效果,进一步加强喷管的旋转。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喷管外还套设有缓冲压簧,该缓冲压簧位于所述内限位环和所述空气缓冲室的内壁之间。采用以上设计,减少内限位环对空气缓冲室的内壁的撞击。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桶盖的内侧面连接有用于挂接滤袋的挂接件;所述桶盖与所述滤桶的内壁之间还设有滤袋支撑夹持机构,该滤袋装夹机构用于将所述滤袋的袋口部夹持,以使所述滤袋开口向上展开并悬挂在所述滤桶内。采用以上设计,滤袋袋口挂挂接件上,扣盖桶盖时滤袋被一起放入滤桶内,且放入后由滤袋支撑夹持机构将袋口夹持展开,保证待过滤的溢流液全部流经滤袋,过滤完成后取出桶盖同时将滤袋取出,非常方便,且滤袋易于更换。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滤袋支撑夹持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滤桶内的支撑环,该支撑环的外缘与所述滤桶的内壁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桶盖的内侧面下方固定连接有压紧环,该压紧环位于所述支撑环上方并与其正对设置,该压紧环与所述支撑环将所述滤袋的袋口部夹持,且所述滤袋的袋体从所述支撑环内孔穿过并自由悬垂;所述压紧环上设有所述挂接件,所述挂接件为挂接柱,所述压紧环的上表面环向分布有至少两个立设的所述挂接柱,所述滤袋的袋口边缘挂在所述挂接柱上。采用以上设计,滤袋放入滤桶后由压紧环与支撑环将袋口夹持展开,且袋口贴靠滤桶内壁,保证带过滤的粘泥全部流经滤袋。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环连接有至少三根支杆,所有所述支杆绕所述压紧环的中心线环向均匀分布,所有所述支杆均斜向设置,所述支杆的上端与所述桶盖的中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压紧环的内缘固定连接。采用以上设计,支杆具有一定弹性,当桶盖与滤桶之间通过锁扣机构锁紧后,支杆将压紧环压紧在支撑环上,从而将滤袋夹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压紧环包括刚性弧段和弹性弧段,所述刚性弧段与所述支杆一一对应,所述刚性弧段的中部与所述支杆的下端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弧段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弧段,所有所述刚性弧段和弹性弧段交替排布并环向连接以形成所述压紧环;每个所述刚性弧段的上表面分别立设有一根所述挂接柱。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支杆下压时,压紧环发生少量变形外扩,将压紧环设计为刚性弧段与弹性弧段交替排布,其中刚性弧段起连接支杆、对滤袋起支撑作用,而弹性弧段起拉伸变形作用,从而实现整个压紧环的环向外扩并将滤袋向下压紧在支撑环上,同时侧向使滤袋紧抵滤桶内壁。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支杆呈向上弯曲的曲线状。采用以上设计,有利于保持支杆弹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滤桶的桶口外壁固定套设有法兰环;所述锁扣机构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有两个,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对称分布在所述法兰环的中心线两侧,所述锁紧螺栓的螺柱一端与所述法兰环铰接,所述螺柱的另一端设有锁紧螺母;所述法兰环的外缘处分别对应每个所述螺柱开设有转动缺口,所述桶盖外缘处分别对应每个所述螺柱开设有让位缺口,对应同一个所述螺柱的所述转动缺口和让位缺口上下正对并连通以形成锁定缺口,该锁定缺口竖向贯穿所述法兰环和所述桶盖,该锁定缺口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100)、沉降槽(200)和过滤装置(300),所述生化池(100)的出液口与所述沉降槽(200)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沉降槽(200)的上部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所述过滤装置(300)的进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生化池(100)的底部铺设有供气管(120),所述供气管(12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蹿动空气喷头(130);/n所述过滤装置(300)包括上方开口的滤桶(310),该滤桶(310)的开口上扣盖有桶盖(320),该桶盖(320)与所述滤桶(310)之间设有锁扣机构,所述滤桶(310)的桶壁上部设有进液管(311),该进液管(311)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滤桶(310)的底部设有出液管(312);/n所述滤桶(310)内可拆卸地设有滤袋(3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100)、沉降槽(200)和过滤装置(300),所述生化池(100)的出液口与所述沉降槽(200)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沉降槽(200)的上部设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与所述过滤装置(300)的进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池(100)的底部铺设有供气管(120),所述供气管(12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蹿动空气喷头(130);
所述过滤装置(300)包括上方开口的滤桶(310),该滤桶(310)的开口上扣盖有桶盖(320),该桶盖(320)与所述滤桶(310)之间设有锁扣机构,所述滤桶(310)的桶壁上部设有进液管(311),该进液管(311)与所述溢流口连接,所述滤桶(310)的底部设有出液管(312);
所述滤桶(310)内可拆卸地设有滤袋(3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蹿动空气喷头(130)包括开设有喷孔(134)的喷管(131)和空气缓冲室(138),该空气缓冲室(138)的壁上活动穿设有所述喷管(131),所述喷管(131)的内端位于所述空气缓冲室(138)内,所述喷管(131)的外端伸出所述空气缓冲室(138),所述喷管(131)的两端封闭,在所述喷管(131)的管壁上靠近其外端开设有所述喷孔(134);
在所述喷管(131)的管壁外表面分别设有内限位件(133)和外限位件(132),所述内限位件(133)和外限位件(132)分别位于所述空气缓冲室(138)的内部和外部;
所述喷管(131)的管壁上环向非均匀地开设有空气进气口(135),该空气进气口(135)与所述空气缓冲室(138)的内腔连通;
所述空气缓冲室(138)的壁上还设有进气接口(1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131)的管壁上仅开设有一个所述空气进气口(135),所述空气进气口(135)呈矩形弧面状并沿着所述喷管(131)的环向设置,所述空气进气口(135)的一对直线边分别连接有一块导气板(136),所述导气板(136)包括第一导气板和第二导气板,所述空气进气口(135)的其中一条直线边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导气板,另一条直线边向内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导气板,两块所述导气板(136)平行设置,且两块所述导气板(136)所在平面均位于所述喷管(131)管心线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件(133)和外限位件(132)分别为固定套设在所述喷管(131)外壁的内限位环和外限位环;
所述进气接口(139)与所述喷管(131)的内端正对,所述内限位环上开设有紊流缺口(133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131)外还套设有缓冲压簧(137),该缓冲压簧(137)位于所述内限位环和所述空气缓冲室(138)的内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冯永刚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