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80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该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包括机架、轨道、驱动组件、夹持输送组件及弹性压持组件。其中,轨道设置于机架上,并具有交叉连通的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二导向通道;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位于第一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共同朝向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夹持输送组件用于夹持输送进入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沿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弹性压持组件始终弹性压持位于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该扁平螺母错位机构能够实现扁平螺母的错位输送,并有效避免出现空送扁平螺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螺母的埋入方式有很多,其中,热熔埋置是最常见、最通常的埋入方式。在将螺母热熔埋入塑胶件中时,通常先通过振动盘顺序输出螺母,然后通过送料装置将螺母输送至加热位置,对螺母加热,然后将螺母压入塑胶件中。但是,采用现有的设备批量热熔埋入塑胶件时,经常出现空送扁平螺母的情况,进而导致漏埋螺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能够实现扁平螺母的错位输送,并有效避免出现空送扁平螺母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包括:机架;轨道,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具有交叉连通的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二导向通道;驱动组件,其能够驱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共同朝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夹持输送组件,其能够夹持输送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及弹性压持组件,其始终弹性压持位于所述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错位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所述错位片的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初始状态下,所述卡槽正对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及错位气缸,其驱动所述错位片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错位片包括:固定部分,其与所述错位气缸的活塞端连接;及活动部分,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移动,且所述活动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拼接形成所述卡槽,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截面呈U型。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压持组件包括连接块、压持块及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轨道或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及所述压持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料杆及驱动所述推料杆沿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移动的推料气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底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夹持输送扁平螺母至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扁平螺母错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将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扁平螺母推出所述通孔的下压组件。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杆及驱动所述下压杆上下移动的下压气缸。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上加热板及下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与所述下加热板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及所述第二导向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内嵌设有电热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弹性压持组件始终弹性压持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保证第一导向通道内至少有两个扁平螺母;利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向通道内的各扁平螺母共同朝向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利用夹持输送组件夹持输送进入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沿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扁平螺母的错位输送,并有效避免出现空送扁平螺母的情况;2、利用错位片的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之间弹性夹持扁平螺母,并在错位气缸的驱动下准确地将扁平螺母输送至预打位置,避免出现漏打螺母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弹性压持组件压持第一导向通道内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5所示,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包括机架10、轨道20、驱动组件30、夹持输送组件40及弹性压持组件50。其中,轨道20设置于机架10上,并具有交叉连通的第一导向通道201及第二导向通道;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位于第一导向通道201的扁平螺母100共同朝向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100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夹持输送组件40用于夹持输送进入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100沿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弹性压持组件50始终弹性压持位于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100。本专利技术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利用弹性压持组件50始终弹性压持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100,保证第一导向通道201内至少有两个扁平螺母100;利用驱动组件30驱动第一导向通道201内的各扁平螺母100共同朝向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100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利用夹持输送组件40夹持输送进入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100沿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扁平螺母100的错位输送,并有效避免出现空送扁平螺母100的情况。具体地,该扁平螺母错位机构中,驱动组件30包括推料杆31及驱动推料杆31沿第一导向通道201移动的推料气缸(图未示)。工作时,推料气缸驱动第一导向通道201内的各扁平螺母100共同向前移动,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100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第二个扁平螺母100则克服弹性压持组件50的阻力移动至原第一个扁平螺母100的位置;第三个扁平螺母100则移动至原第二个扁平螺母100的位置,并被弹性压持组件50弹性压持。如图2和3所示,为了实现对第一导向通道201内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100的弹性压持,弹性压持组件50包括连接块51、压持块52及第一弹簧53,其中,连接块51与轨道20或者机架10连接,第一弹簧53连接于连接块51及压持块52之间。如图2、4和5所示,为了实现对进入第二导向通道内的扁平螺母100的夹持输送,夹持输送组件40包括错位片41及错位气缸42。其中,错位片41设置于第二导向通道内,错位片41的宽度与第二导向通道的宽度相适配;错位片41的朝向第一导向通道20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卡持扁平螺母100的卡槽410,卡槽410的截面呈U型。初始状态下,卡槽410正对第一导向通道201,以便于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100在驱动组件30的驱动下顺利进入卡槽410内。错位气缸42用于驱动错位片41沿第二导向通道移动,进而带动扁平螺母100移动至预打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错位片41包括固定部分411及活动部分412,其中固定部分411与错位气缸42的活塞端连接;活动部分41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分411移动,且活动部分412的一端与固定部分411之间拼接形成上述卡槽410,另一端与固定部分41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13。进一步的,活动部分412与固定部分411之间连接有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活动部分412相对于固定部分411移动。该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部分411上的导柱414及开设于活动部分412上的导槽415及,导柱414伸入导槽415内。工作时,利用第二弹簧413的弹力作用,可将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轨道,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具有交叉连通的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二导向通道;/n驱动组件,其能够驱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共同朝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n夹持输送组件,其能够夹持输送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及/n弹性压持组件,其始终弹性压持位于所述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轨道,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具有交叉连通的第一导向通道及第二导向通道;
驱动组件,其能够驱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共同朝向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移动,并使位于交叉处的第一个扁平螺母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
夹持输送组件,其能够夹持输送进入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扁平螺母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向前移动;及
弹性压持组件,其始终弹性压持位于所述交叉处的第二个扁平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
错位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所述错位片的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通道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初始状态下,所述卡槽正对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及
错位气缸,其驱动所述错位片沿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螺母错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片包括:
固定部分,其与所述错位气缸的活塞端连接;及
活动部分,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分移动,且所述活动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拼接形成所述卡槽,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传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